患者主诉闭经两月,心悸、头晕,肢体无力。中医诊断为脾气虚寒、肾血气(阴阳)虚亏、肝气虚而血瘀。病因病机为脾肾虚寒、阳明燥化太过、厥阴寒化太过、胆经相火不及、血瘀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闭经、心悸、头晕、肢体无力,切诊未提及。脉象未提及。
脾虚寒闭经肾虚亏肝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2岁,女性。主诉右下肢持续疼痛,自腰臀部沿股外侧呈电击样向下放射,累则加剧,右足不能履地。体征右下肢沉困怕凉,舌质红、苔薄白,脉沉缓。中医诊断证属气虚寒凝,经气痹阻。望诊舌质红、苔薄白,闻诊无特殊,问诊有下肢沉困怕凉、疼痛放射,切诊脉沉缓。
气虚寒凝坐骨神经痛经气痹阻舌质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2岁。主诉畏寒6年,左侧上肢怕冷,冷风内钻,冬季吸凉气则头痛、胸闷、呼吸不畅、咳嗽、咳白痰。舌质暗红,苔白,脉沉缓。证属黄芪桂枝五物汤证。平素食生冷易腹泻,夏季喜热饮。
虚寒畏风寒凝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女性。痛经加剧,经来量少不畅,色紫夹块,伴有乳房胀痛、恶心呕吐、痛甚则汗出肢冷。面色黧黑,眼圈色暗,脉沉迟,舌质紫、苔薄腻。证属寒入胞宫,气血不畅,冲任失调。
痛经寒入胞宫气血不畅冲任失调
查看详情 →
谢某,50岁,胃痛20年,呕吐2周。中医诊断为呕吐、胃痛,证属脾胃虚寒,湿瘀阻滞。胃痛病史20年,5年前胃穿孔行胃修补术,术后诊断为胃溃疡,近半年胃痛频繁,2周前出现呕吐,近10天不能进食,食入即吐。舌质淡暗红,舌苔腻,脉弦虚。检查提示完全性幽门梗阻,胃窦部溃疡,胃窦部炎症,返流性食管炎。
脾胃虚寒胃溃疡湿瘀阻滞幽门梗阻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8岁,痛经20余年,经前及行经第一天腰腹腿痛,周期不准,错后为主。小腹腰腿冷痛,头痛,畏寒喜暖,口干唇燥不渴,经血量少色深红,纳可,大便干燥,经前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。舌质暗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痛经,证型下焦虚寒,冲任失调,病因寒瘀湿浸,病机寒凝血瘀,瘀血阻滞,胞宫蓄溢失常,寒湿郁久化热,下注带脉。
下焦虚寒痛经寒瘀湿浸冲任失调
查看详情 →
女,49岁,反复呃逆2年余。呃逆不断,声音短促而有力,胃脘部堵闷如窒,前额及双侧太阳穴发紧如裹,大便干燥,4~5日一行。舌质偏暗,苔黄薄而腻,脉沉弦而滑。诊断为呃逆,证型为胃中气滞痰阻,胃气上冲。
呃逆痰湿气滞腑气不通胃气上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8岁。主诉受凉时脚麻木、抽痛,足色变苍白、青紫。病程1年未愈。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Ⅱ期(营养障碍期)。证属血脉瘀滞,经络瘀阻。右足凉,足色苍白、微青紫,皮肤粗糙,无毫毛,甲增厚,足背动脉摸不清,胫后动脉细弱,足趾压之回血慢。血流图显示左>右50%。舌暗有瘀斑,脉沉涩。
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脉瘀滞经络瘀阻瘀血症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4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手指疼痛、肿胀、僵硬,持续近10年,近1月加剧,伴假面具面容,纳差,双手掌指关节、指间关节肿胀、僵硬,皮纹消失,皮色暗,抚之冷感。中医诊断为阳虚寒凝,气滞血瘀,络脉闭阻。望诊见皮色暗,舌象未提及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提示病程长,症状持续且加重。切诊未提及脉象。
阳虚寒凝系统性硬化症气滞血瘀络脉闭阻
查看详情 →
黄某,42岁。主诉鼻外发红、干、热、痒感2年,口臭,失眠,月经量少。舌红,苔黄。脉弦滑。诊断酒渣鼻。证型脾胃郁热,熏蒸鼻窍。病机脾胃郁热上攻,外鼻气滞血瘀。望诊鼻尖及两翼毛细血管扩张,皮肤增厚。舌红,苔黄。脉弦滑。
酒渣鼻脾胃郁热气滞血瘀阴燥
查看详情 →
女,17岁,月经周期紊乱2年多,月经量少,有紫血块,经期小腹胀痛、腹泻、腰腿酸痛,白带多、稀薄无臭。舌质澹红、苔薄白,脉弦迟。肝气郁滞,脾肾虚寒。
脾肾虚寒月经紊乱肝气郁滞经期腹泻
查看详情 →
68岁女性,胃脘隐痛数载,遇冷或情绪不佳时加重,伴胸闷、心前区压缩性疼痛,四肢欠温,背部怕冷。舌质瘀黯,苔薄白,脉细涩。阳虚寒凝,瘀血内阻。面色欠华,唇紫,脘部刺痛闷塞,食欲不振,胸闷气短。脉细涩。
胃痛胸痛阳虚瘀血
查看详情 →
女,34岁,左臂撞伤后左手自汗发凉,左肢麻木痛胀,不能举动,呼吸不利,病程约10个月。左肩臂隆起高肿,凹凸不平,按之坚硬如铁石,面色枯藁,神气衰败,脉微弱无神。外中于寒,内伤忧怒,凝血蕴裹而不散,积而为瘤。舌象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包括左肱骨近端成骨肉瘤及胸膜转移。
阳虚寒证成骨肉瘤肺转移气血凝滞
查看详情 →
女,24岁,病程3年,冬季发作,面部及手指红斑、水疱、痒痛。体征见浮肿性红斑、丘疹,部分呈虹膜样,手足冰凉。舌质澹,苔白,脉细。中医诊断猫眼疮,辨证素体虚寒,营卫失和。
素体虚寒寒冷性多形性红斑营卫失和寒湿阻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女性。主诉痛经史,结婚3年不孕,痛经加剧。主要症状包括痛经加剧、经来量少不畅、色紫挟块、乳房胀痛、恶心呕吐、痛甚则汗出肢冷。面色黧黑,眼圈色黯,舌质紫,苔薄腻,脉沉迟。中医诊断为寒入胞宫,气血不畅,冲任失调。
痛经加剧寒凝血瘀冲任失调气血不畅
查看详情 →
23岁 女性 月经偏后 经前胸闷乳胀 食欲不振 遍体浮肿 经净后消退 小便浑浊 病程3年余 中医病名:经行浮肿 证型:脾肾阳虚 肝郁气滞 病因病机:脾肾阳虚 水湿内停 面色惨白 手指冷不温 脉沉弱而弦 舌苔薄白 乳胀 腰酸 食欲不佳 经色紫黑 量少不爽
经行浮肿脾肾阳虚肝郁气滞经量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2岁。主诉糖尿病10余年,伴双下肢麻木反复发作3年。诊时症状包括双下肢麻木、乏力、疼痛,全身针刺样不适,腰膝酸软无力,夜间加重,头晕,腰背部发凉,偶有耳鸣。体征见双下肢肤温偏低,舌质澹黯,苔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消渴、痹证。辨证为阳虚寒凝兼血瘀证。
消渴痹证阳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8岁。反复鼻塞2个月,加重5天。鼻塞呈交替性,鼻涕色黄量少,鼻气灼热,口干,咳嗽痰黄。鼻黏膜充血,双下甲肿大,中鼻甲充血水肿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数。中医诊断鼻窒,辨证肺经蕴热,壅塞鼻窍证。
鼻窒肺经蕴热涕黄量少鼻气灼热
查看详情 →
24岁女性,主诉痛经,月经初潮即不规律,经前下腹发凉疼痛,经血紫暗,病程多年。面色苍白,手足厥冷,下腹板状硬,压痛明显,脉弦细,苔白薄,舌质紫暗。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,肝失调达,气机不畅,血行受阻,滞于胞宫。
痛经气滞血淤肝失调达血行受阻
查看详情 →
66岁男性,间断性胸痛半月,哈气1年。胸痛发作时行走几十步即感,服消心痛可缓解,天突处噎塞,夜间嗳气持续三小时,夜寐不安,下肢冰冷,面色黧黑,舌暗,脉沉而涩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、哈气。证属阳虚寒凝、血行瘀滞。辅助检查示心电图T波低平,病理性Q波存在。二诊面色稍好转,舌淡黯,脉沉涩。三诊胸痛症状缓解,心电图大致正常。四诊诸症除,面色转红,脉转缓滑。
阳虚寒凝胸痹心痛血行瘀滞下肢冰冷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