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57岁,女性,主诉形体肥胖,口不甚渴,小便清长,夜尿5~6次,约4000ml,倦怠乏力,头痛,夜寐不安,多梦。中医病名消渴,证型肾阳不足,脾失健运。舌澹红,苔白厚,脉沉细。病程7年,伴高血压、糖尿病。实验室检查尿糖(+++), 血糖12.3mmol/L, 血压160/98kPa。
气血不足糖尿病肾阳不足脾失健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5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乏力、少气懒言、嗜睡。病程未明确提及。中医病名为虚劳,证型为脾虚不化。病因病机未明确描述。舌象澹红,苔象薄白,脉象细弦。无胸闷胸痛,无恶心呕吐,纳可,二便正常。血压升高,血糖偏高,血脂异常,BMI指数肥胖,颈动脉斑块。
气血不足代谢综合征脾虚湿盛痰湿内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2岁,女性。主诉胸闷气短4~5年,近1月加重。高血压病史10余年。舌澹白,苔薄黄,脉沉细。面色萎黄,形体肥胖,双下肢浮肿(++)。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,左室高电压。辨证为胸痹心悸,气虚血弱,心脉失养证。病位在心脾,证属气血不足,心失所养。
气血不足胸痹心悸气虚血弱心脉失养
查看详情 →
41岁男性,发作性头晕头胀2年,加重7天。头晕头胀,四肢乏力,胸闷气短,失眠多梦,面色晦暗,精神疲惫,形体肥胖,舌质暗澹,舌体胖大,舌苔厚腻,脉弦细滑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属脾虚肝热,湿浊内阻型。
高血压脾虚肝热湿浊内阻失眠多梦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2岁,主诉胸闷气短4~5年,近1月加重。面色萎黄,舌澹白,苔薄黄,脉沉细。形体肥胖,双下肢浮肿(++)。诊断胸痹心悸,证属气虚血弱,心脉失养。病位在心脾,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,心失所养。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,左室高电压。血压140/90mmHg,心率66次/分,早搏4~5次/分。
高血压胸痹心悸气虚血弱心脉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女性,主诉发作性心慌胸闷气短3年余,加重10天。中医诊断胸痹心悸,眩晕。证型为阳虚湿瘀型。主要症状包括心慌胸闷、气短乏力、头晕昏蒙、失眠多梦、形寒肢冷、大便溏薄。面色皖白,舌质黯红,舌苔厚腻,脉沉细而结。病程较长,有高血压病史,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及频发房早。病因病机涉及心脾虚弱、阳虚湿瘀、痰湿内阻、气机紊乱。
气血不足心脾虚弱阳虚湿瘀心脉瘀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0岁,男性。左腿疼痛2~3月,加重1周,左下肢肌肉疼痛,不能远行,口干口苦,大便不畅,睡眠一般。舌澹红,苔白厚腻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为风寒湿痹,证型为肝肾不足证。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虚,肝肾不足,筋骨失养,感风寒湿邪,痹阻经络。
气血不足痹证肝肾不足风寒湿痹
查看详情 →
57岁女性,发作性心慌、胸闷、气短3年余,加重10天。头晕昏蒙,失眠多梦,形寒肢冷,大便溏薄,面色㿠白,舌质暗红,舌苔厚腻,脉沉细而结。胸痹心悸,眩晕。证属心脾虚弱,阳虚湿瘀。心脾虚弱,阳虚湿瘀,气血不畅,脉行不续。
气血不足胸痹心悸眩晕心脾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4岁,女性。主诉发作性心慌、头晕19年余,加重1周。形体肥胖,嗜咸肥甘。刻下症见心慌乏力、胸闷气短、头晕失眠、烦躁多梦、口鼻干燥、面色㿠白、神志倦怠。舌质暗澹,舌体胖大,舌苔厚腻,脉弦滑结。心电图示心电轴重度左偏、T波异常、频发房早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、眩晕,证属心脾虚弱,湿盛血瘀型。
气血不足胸痹心悸眩晕心脾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0岁,男性。主诉间断性心慌胸闷3个月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气阴亏虚兼血瘀。面色澹红,舌澹红,苔薄白,脉细结涩。心率62次/分,律不齐,可闻及早搏,心音低钝。高血压病史4年,经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减少病史10年。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期顺应性减低,二尖瓣、三尖瓣及主动脉瓣少量反流。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,阵发性房颤,ST-T异常改变。
心悸气阴亏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74岁男性,主诉发作性胸闷胸痛、心慌喘咳30余年,加重3个月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,证属心脾虚弱,痰瘀阻滞型。现症见胸痛胸闷、气短乏力、心慌出汗、失眠多梦、咳嗽气喘、吐痰白黏、面色晦黄、神志倦怠、体态肥胖、舌质暗澹、舌苔薄白、脉弦细滑。体征示心电图心肌缺血,陈旧下壁心肌梗死。
气血不足胸痹心痛心脾虚弱痰瘀阻滞
查看详情 →
75岁女性,反复心悸、胸闷8年,加重3天。心悸不宁,胸闷,心前区疼痛,动则加剧,安静时缓解,肢软乏力,纳少,大便干燥。舌紫黯有瘀斑,苔白腻,脉结代。中医诊断为心悸,证属心气虚,痰瘀互结。病因为年老体虚,气血不足,久病失养,气血运行不畅,痰瘀内阻,痹阻心阳,气机不畅。
心气虚痰瘀互结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