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56岁,男性。主诉口眼歪斜、口角流涎、言语謇涩、疲乏纳呆。中医诊断中风(中经络)。证型为正气不足,脉络空虚,风邪乘虚而入络脉,气血痹阻。舌质澹白,苔薄白,脉细缓。病程未明确提及。
脾胃气虚中风中经络正气不足风邪入络
查看详情 →
男,57岁,头晕,不能久看书,头痛头晕加重,胃部不适,欲吐,摇晃欲倒,食纳减退,体重减轻,失眠多梦,小便稍频,脱肛。脾胃气虚,中气下陷,阳气不升。面色萎黄,舌苔薄白,脉虚。头晕伴胃部不适,失眠多梦,食纳减退,体重减轻,脱肛,脉迟滑,苔中薄黄稍腻。
脾胃气虚头晕头痛中气下陷失眠多梦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9岁,女性。主诉3年来小产3次。病程3年。中医病名滑胎,证型肝肾阴虚,气血不足,冲任系胎无力。舌质暗红,无苔,镜面舌。脉细数。月经多推迟5~8天而至,经色暗红,夹少量血块。口干,梦多寐差,面部及背部常出痤疮,白带色黄,量不多,无异味,脘腹疼痛,大便溏泄,每日排便4次。
习惯性流产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冲任不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9岁,主诉大便带黏冻及脓血便3年余,日十余行。病程长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中阳不足,脾胃气虚,后辨证为上热下寒,虚实并存,寒热错杂。望诊见舌苔白滑,舌质偏红;闻诊未提及;问诊见便时左下腹痛,便后痛减,食生冷油腻则加重,伴口干口苦、纳差、两眼干涩、两足发凉;切诊见脉弦细。
脾胃气虚溃疡性结肠炎寒热错杂中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男性,主诉感冒后咳嗽加重,咳黄绿色黏痰,咳时胸胁痛,伴气短、气喘、乏力、嗜睡。舌澹红,苔白厚,脉沉滑弦。中医诊断为咳嗽,证型为痰热壅肺,肺失宣降。病因为外感风寒,导致肺热壅盛,痰阻气机。舌象澹红,苔白厚,脉沉滑弦。
肺癌肝转移痰热壅肺肺失宣降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7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腹胀,顽固性便秘7年,加重6个月。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,腹胀,纳差,大便五、六日一次,腹部可扪及粪块。舌澹,苔薄,脉细弱。证属脾胃气虚,津血亏损。
脾胃气虚特发性巨结肠症津血亏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1岁,男性,疲乏无力,纳呆3年,加重伴低热1月。面色萎黄,舌澹红、苔白而干,脉细略弦。中医诊断气阴两虚内伤发热(肿瘤术后)。病程较长,有左肾盂肿瘤及膀胱摘除术史,术后精神不振,疲乏无力,纳少,不思饮食。肾功能轻度异常,血脂异常,右肾积水。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,虚热内生,胃失濡养,湿邪内盛。
气阴两虚内伤病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男性。主诉肛坠不收,痔痛有血,脘中不舒,脐部有块,纳少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脱肛,证型气虚下陷。病因素有痔疮,气虚下陷。望诊舌质红,苔薄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肛坠、痔痛、出血、脘中不舒、脐部有块、纳少。切诊脉沉弱。
脱肛气虚下陷痔痛有血肛坠不收
查看详情 →
女,54岁,泛吐酸水年余,嗳气腹胀,病程年余。泛酸加重,呕吐黏液及胃内容物。舌质红有裂纹,苔少,脉细。诊断为气阴两虚,胃气上逆。
脾胃气虚胃气上逆气阴两虚口干舌燥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50岁,胃脘胀满,间或疼痛,噫气呕吐,肠鸣幽幽,病程年余。舌苔白腻,中有细裂纹,脉象濡细。胃体萎缩性胃炎,伴幽门部溃疡。证型为胃气虚弱,湿热久恋,气阻血滞。病机为胃壁粘膜萎缩,幽门溃疡。
胃气虚弱湿热久恋气阻血滞胃阴耗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右侧小腹部窦道,周围皮肤糜烂,隐痛,脓液稀薄,精神不振,头晕,声低懒言,体倦无力,纳谷不香,时有低热。舌胖有齿印,脉沉细数。诊断为肠痛,证属脾胃气虚,元气不足,生肌托邪外出无力。
脾胃气虚肠痛窦道不愈气血虚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2岁,女性。主诉胃胀不适3年,腹胀加重半个月。主要症状包括脘腹胀闷、喜温喜按、纳差、大便溏薄、神疲乏力、少气懒言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。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痞满,证型为脾胃虚弱证。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,气血生化不足。
脾胃气虚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气短乏力
查看详情 →
57岁女性,主诉低热神疲3个月,体温正常,身热自汗,劳累后加重,神疲体倦,气短懒言,易感冒,纳呆便溏,面色苍白,四肢欠温,舌质澹,苔薄白,脉细弱。中医病名为气虚发热证,证型为气虚发热证,病因病机为中气不足,阴火内生,脾虚胃弱,清阳下陷,升降失调。望诊见面色苍白,舌质澹,苔薄白;闻诊未见明显异常;问诊见低热、自汗、神疲、气短、纳呆、便溏;切诊见脉细弱。
脾胃气虚气虚发热证中阳不足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男,59岁。食后胃胀1年余。胃脘部痞胀不适,食后尤甚,有时伴隐痛,偶尔有泛酸,食欲减退,大便略溏,日一行。面色萎黄,神态疲倦。舌淡暗有淤斑,苔薄白,脉细弦。诊断为痞满,证型为脾胃虚弱夹瘀证。
痞满脾胃虚弱血瘀
查看详情 →
男,45岁,脘腹胀满,纳呆,便溏,完谷不化,嗳气,矢气,舌暗澹,苔白厚腻,脉细无力,胃癌术后,胃脘胀(痞)证,脾胃气虚,食阻痰滞型
脾胃气虚胃癌术后食阻痰滞腹胀
查看详情 →
男,52岁,肝区痞胀不舒,全身浮肿,面目黄染,颜面、下肢轻度至中度浮肿,足踝按之凹陷,腹满,有少量腹水,肝在胁下2.5厘米,质中硬,边缘平滑,无压痛,脾未触及,血红蛋白7.5克/升,白细胞3.2×10^9/升,尿蛋白(+++),面色晦滞,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,肝硬化合并肾功能不全,脾胃气虚,水气不行而成肿胀。
肝硬化肾功能不全脾虚肿胀水气不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主诉包括血压高、头晕、鼻衄、惊悸、盗汗、不耐烦劳、手肢颤动、口苦纳呆、失眠、面浮、咽痒、形寒、大便溏薄。病程多年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为肝阳上亢、脾胃气虚。病因病机涉及肝阳上亢、脾胃气虚、阳气虚。望诊见舌苔白腻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症状描述及病史,切诊脉象弦缓。
脾胃气虚高血压肝阳上亢阳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岁,男性。主诉左侧少腹肿胀,睾丸肿大,疼痛啼哭。病程较长,持续数月。中医病名属疝气,证型为气虚下陷,肝寒气滞。面色青紫,舌质澹红,苔薄白,指纹青紫在气关。症状需按摩缓解,饮食二便正常。
气虚下陷肝寒气滞疝气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1岁,女性。主诉包括痔疾经常出血,产后第八天,乳汁自溢质清稀,疲乏,恶露量多。舌质澹,苔微黄,脉濡弦,面欠华色,口唇澹红,两乳按之柔软。中医诊断为气血虚弱。病因病机为气血虚弱,阳明胃气不固,致乳汁自溢。
痔疾出血气血虚弱乳汁自溢恶露量多
查看详情 →
26岁女性,午后低热半年,乏力自汗,食欲不振,夜寐欠安,便溏尿频,经前热甚,经后乏力加重。舌质澹,体胖边有齿痕,脉细弱。病程较长,属内伤发热。病因病机为脾虚气弱,血虚发热,卫外失固。证型为气虚下陷,卫外失固证。病位在脾。
内伤发热气虚血亏脾虚卫外不固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