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,26岁,下腹作胀,冷气上冲胸膈,腰酸膝软,畏寒凉,食少纳呆,大便溏,白带量多清稀,性欲减退。舌澹,苔白滑,脉沉弦。肾阳不足、水气上逆所致奔豚气。舌澹,苔白,脉滑。胃阳不足,不能温煦脾阳。舌澹红,苔白,脉滑。脾肾功能渐复,湿浊未尽化,有化热之势。舌澹红,苔白,脉滑。病已告愈。
脾阳不足奔豚气肾阳不足湿浊内蕴
查看详情 →
男,79岁,胸闷、憋气、后背痛间作2年。胸痹,脾肾两虚,痰瘀互结。舌暗红、苔薄白,脉弦细。
脾阳不足冠心病胸痹脾肾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岁2个月,主诉腹泻近4年,每日排便4~10次,完谷不化,饮食减少,肌肉削瘦,面色萎黄,精神困倦,身困乏力。发焦成缕,发育不良,体小如二三岁小儿,腹软不胀。脉象细弱,舌质澹,舌苔薄白。诊断为先天不足,复感风寒,寒凝脾阳,运化失职,水谷不分,腹泻日久肾阳亦衰,气液日耗,精微营养障碍。
脾阳不足疳证脾肾两虚肾阳衰
查看详情 →
女,41岁,下腹部坠痛1个月。亚急性盆腔炎。湿热蕴结,兼气滞血瘀。下腹部疼痛,白带量多色黄腥臭,口干苦,纳差,大便秘结,舌质紫黯,苔黄腻,脉滑。末次月经2002-05-02~2002-05-07。宫体压痛,右侧附件增厚压痛。曾有经前漏红,大便溏,手足欠温。
脾阳不足亚急性盆腔炎湿热蕴结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15岁男性,眼睑下垂,眼球运动不灵活,复视,舌嫩无苔有裂纹,脉弱。证属脾肾两虚,脾虚为主。
脾阳不足重症肌无力脾虚气陷肾阴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6岁。主诉半月前突发咽痛伴发热、恶寒、头痛乏力。甲状腺肿大触痛明显,吞咽时疼痛加重。双侧甲状腺肿大触痛,痛苦面容,低热,大便不畅,舌体胖澹苔黄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。辨证为外邪侵袭,痰气凝结,气血瘀滞。望诊见舌体胖澹苔黄,闻诊无特殊记载,问诊提示病程半月,切诊见脉沉弦。
脾阳不足亚急性甲状腺炎痰湿内蕴气血瘀滞
查看详情 →
男,53岁,终年气喘痰咳,头晕,发热,面跗浮肿,动则喘甚,纳少厌油,大便稀溏,夜尿增多。舌红苔白,脉弦软。阴阳俱虚,命门火衰,痰浊不化,肾不纳气。
脾阳不足肺结核肾不纳气痰浊内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男性。主诉已婚5年不育。病程5年,症状包括阳痿、滑精、阴囊发冷、恶寒肢冷、精神困倦、腰膝酸软、身体瘦弱、四肢肌肤凉、语言声低。舌质胖大、舌苔白,脉沉弱。中医病名少精,证型肾精亏虚,病机肾精亏虚。望诊见舌质胖大、舌苔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先天禀赋不足、手淫史、性生活异常、精神困倦、语言声低。切诊脉沉弱。
脾阳不足少精症肾精亏虚肾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84岁男性,满月脸,面色萎黄,周身浮肿,眼睑及双下肢明显,胸闷脘痞,食少纳呆,腹胀脐冷,精神萎靡,疲乏倦怠,畏寒肢冷,大便量少难解,舌淡胖苔白滑腻,脉沉细无力。中医诊断水肿,证属脾肾阳虚。湿邪弥漫三焦,气机阻滞,饮食不进,四肢沉重,小便清长。
脾阳不足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湿盛
查看详情 →
11岁女性患者,主诉眼及双下肢微肿,病程一年。面色柯兴氏征,颜面轻度浮肿,双下肢凹陷性水肿(++),舌澹红苔白,脉沉细。尿蛋白++++,总胆固醇升高。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,湿邪泛滥。
脾阳不足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湿邪泛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心慌七年,胃脘处尤甚。舌苔稍白腻,舌中无苔而滑,脉右关弦滑有力,二、三至即有一停。辨证为胃脘跃动。病程七年,食睡尚佳,二便正常。病因与长期嗜冷饮、汗后饮冷有关。
脾阳不足心慌水邪阻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7岁,产后35天,面目浮肿,全身虚肿,精神疲倦,面色苍白,目窠虚浮如卧蚕状。切脉虚缓,舌质澹苔腻。中医诊断为产后脾虚浮肿,病因病机为脾虚气滞,水湿泛滥。
脾阳不足产后浮肿脾虚气滞水湿泛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6岁,女性。慢性腹泻17年余。泄泻时发时止,因饮食不慎或受寒诱发,大便日3~10余次,胃脘胀满,脐腹疼痛,失气频作,喜热饮食,背腰冷痛,睡眠欠安,膝关节疼痛。面黄少华,舌澹,苔白略腻,脉沉细。诊断为脾胃虚弱泄泻。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,不能蒸化腐谷,传导失常,兼有寒象。
脾阳不足慢性泄泻脾胃虚弱湿胜
查看详情 →
10岁男童,主诉大便失调、腹痛、呕吐、大便不下,病程6天。腹痛呻吟,按之满实,大便秘结,食进即吐,四末清冷,小溲短少。脉沉弦,舌淡苔白。辨证为阳虚寒实,病因病机为久病伤阳,寒实里结。舌淡苔白,脉沉弦。
脾阳不足便秘呕吐腹痛
查看详情 →
1岁半男童,腹泻一月半,日七八次,泻下粘液便中夹奶瓣,精神萎靡,形体消瘦,面无光泽,食欲减退,舌苔白润,指纹色澹,大便镜检WBC 8~10个/HP。证属脾阳不足,寒湿滞肠。
脾阳不足慢性腹泻寒湿滞肠
查看详情 →
王某,男,41岁,宿患胃疾18年,胃脘闷胀疼痛,纳呆呕恶,渴不欲饮,喜饮热水,大便稀溏,身微恶寒,舌苔白滑,脉象濡缓,寒湿中阻,证属湿阻中焦,寒遏脾阳,舌质澹红,苔薄腻。
脾阳不足胃疾寒湿中阻湿阻中焦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1岁,男性。主诉腹泻一月,每日3至4次,伴腹痛腹胀,便稀水样。既往饮食不慎、寒凉过多。面色萎黄,舌质淡,白苔,脉沉缓。中医诊断泄泻(脾胃虚寒)。病因为饮食不节,导致脾胃受伤,气机升降失常。病机为脾阳不足,运化失司,阳气不振。
脾阳不足泄泻脾胃虚寒气机不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病程绵延一月有余,身无寒热,小便自利,腹无痛楚,纳谷尚佳。中医病名为赤痢,证型为脾阳下陷。病因久泻伤脾,病机为脾阳不足。舌不红,苔澹白,脉濡数。
脾阳不足赤痢脾阳下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久痢后溏泄未止,三日前出现寒热骨楚,头痛、骨楚、欲呕,病程较长。脉迟弱甚,舌淡胖。二诊时寒热不复发,骨楚减轻,头痛在两太阳,泄利日三数行,腹痛,脉软,舌胖。三诊时头疼骨楚瘥,旧痢未痊愈,食后感胀,脉极迟弱。中医病名属痢疾,证型为脾阳虚,病因病机为久痢伤脾,脾阳亏虚,运化失职。望诊见舌淡胖,舌胖;闻诊未见明显异常;问诊见久痢、溏泄、寒热、头痛、骨楚、欲呕、泄利、腹痛;切诊见脉迟弱、脉软、脉极迟弱。
脾阳不足休息痢风寒表证胃气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0岁,男性。主诉包括喘促怔忡、面色无华、噫气不止、胸膈痞胀、左胸胁间沥沥有声、麻痹瘙痒、胃纳不佳、精神萎顿。脉象虚弦,舌质澹。中医诊断为脾阳不足,水气凌心,病因为劳倦伤脾。病因病机为脾不散精,水精不布,故少气息短,水谷之精气反聚而成饮。
脾阳不足心悸气短水气凌心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