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妻,经事淋漓,带下,耳鸣,心悸,自汗多,四肢欠暖,气升及脘,气怯,眩晕,便下艰涩,入夜未能安寐,目视时或带花。脉细滑而弦,舌澹红,苔中脱,边部薄黄。病因阴血内亏,风阳偏旺。病机心肝血虚,络燥生风,君相火旺,风阳浮越。
自汗眩晕失眠经事淋漓
查看详情 →
17岁女性,主诉头痛晕眩、高热寒战、自汗盗汗、失眠、骨节疼痛。病程约2周。中医病名瘅疟,证型里热炽盛,病因食热内郁、外感疫疠。面色晦黄,皮肤干燥,舌红苔黄燥,脉浮数而细。头痛欲裂,饮食甚少,烦躁,口渴喜饮,便干,胸腹胀满,恶心呕吐。病位半表半里,病机脾胃受损,湿热内蕴,外邪乘虚而入。
自汗盗汗头痛眩晕瘅疟湿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男,64岁,颈项不适,阵发性头痛、眩晕一年余,颈部活动失和,劳累、天阴加剧,发作时头晕目眩,周围物体旋转,心慌自汗,欲吐,耳鸣,四肢发麻,腰膝酸软。舌质红,舌体老敛,舌面少苔,脉细弦。证属肝肾虚衰,宗筋失荣,髓海失养。颈椎4、5、6有唇样增生,韧带钙化,脑血流图低平,椎-基底动脉供血不足,眼底动脉Ⅱ级硬化,血压22.7/13.3KPa。
颈性眩晕肝肾虚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筋骨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3岁,女性。反复头昏头重5年余,伴咳嗽、咯痰白黏、苔薄起腻、脉滑数。中医病名风眩、咳嗽,证型肝肾不足、痰湿内生、肺失宣降、脾虚湿盛。望诊舌淡红,苔薄腻;闻诊无特殊;问诊有头昏头痛、颈项不和、动则腹泻、咳嗽咽痒、咯痰白黏;切诊脉滑数,后变为细。
肝肾不足痰湿蕴肺脾虚湿盛肺失宣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女性。主诉失眠4年,加重1月,入睡困难,易早醒,醒后难以入睡,严重时通宵失眠。现病史见腰酸乏力,纳差,夜寐差,眩晕耳鸣,面色赤,自汗,口干,舌尖痛,口腔溃疡,两足冷,大便干。舌质鲜红少苔,脉细数。辨证为肾阴不足,阴不敛阳,虚阳浮越,上扰心神。
失眠肾阴不足虚阳浮越心火亢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女性。主诉眩晕心悸,胸闷气短,出汗不寐。病程五日余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肝阳上亢,病因病机为年过七七,阴血不足,心失濡养,肝失调达,脾失健运。舌象苔薄黄微腻,舌紫暗,脉象脉沉细。
眩晕失眠心悸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女,50岁,头部两侧胀痛,伴项背僵痛,病程半个月。头痛,眩晕。肝郁气滞,气滞郁久化热,肝阳上亢。肝胆之火上犯,木横乘脾胃,中焦虚损。舌淡红苔微黄,脉弦数。血压160/95mmHg,体温37.2℃,呼吸23次/min,脉搏93次/min。
眩晕自汗失眠头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6岁。昼夜汗出半年,口干、口苦、口臭,头脑不清,偶有眩晕,肢体沉重,食眠均差,大便黏腻不爽,形体偏胖。舌质澹,苔白湿,根厚腻面大,脉滑略弦。证属湿热蕴蒸,湿遏汗出。病因病机为湿热内积,复感外邪,郁遏在表,湿聚成痰,痰湿化热。
湿热盗汗湿热蕴蒸痰湿化热湿困脾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女性。主诉心悸、头晕,病程4月。中医诊断心悸、眩晕,证型痰热内阻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纳差、失眠、血压偏高。切诊脉软而数,舌苔薄微黄。
眩晕失眠梦多心悸痰热内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2岁,女性。主诉头晕头蒙2年,加重1个月。现病史示昼重夜轻,自汗,失眠。既往史有高血压、焦虑症。体征见舌暗淡,边有齿痕,舌中裂纹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型肝肾不足证。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,虚阳上亢。
眩晕失眠肝肾不足虚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2岁,男性。乏力、纳差3个月。神疲倦怠,少气自汗,食欲不振,胁部不适,腹胀便溏。舌澹红胖嫩,边有齿印,苔薄白,脉弦细。脾虚肝郁。病因病机为脾虚肝郁,湿热毒邪内侵。
慢性丙肝脾虚肝郁乏力纳差
查看详情 →
男,35岁。主诉四肢震颤并时有抽搐,病程六年。头痛眩晕,记忆力减退,频繁抽搐,发作时人事不知,失眠,精神烦躁,自汗。舌象黄白相兼,脉弦细无力。中医诊断肝风内扰(脑震荡后遗症)。神经检查两手握力差,肱腱反射弱,Kemigs征(+),巴彬斯基征(±)。
头痛眩晕失眠自汗脑震荡后遗症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女性。主诉头晕、心悸、失眠4月余。现病史示头晕欲仆,视力减退,心悸自汗,四肢麻木,倦怠乏力,形瘦面白。舌质淡、苔薄白,脉结代。中医诊断为气血亏损,清窍失养,心神不宁。
眩晕症失眠自汗气血亏损
查看详情 →
刘某,51岁,女性。头晕、四末欠温、自汗、面色白、失眠。舌质淡,脉缓无力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气血两虚,病因病机为脾虚气衰血少,清阳不展,脑失所养,心失血养,阳气不固。面色白,舌质淡,脉缓无力。
眩晕自汗欲脱失眠气虚血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要症状为头晕、头昏、头痛,病程多年。伴随体倦乏力、自汗、口苦、纳差吐涎、心烦胸闷、易惊、健忘失眠。舌淡红,舌体胖大有齿痕和癖瘀,苔白腻,脉弦滑。中医诊断为偏头痛,辨证为脾虚湿盛,肝郁化火。
自汗健忘失眠偏头痛脾虚湿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6岁,女性。主诉眩晕肢麻1年半。中医病名眩晕,证型风阳上扰,气血失调,经络失和,后转为气血两亏,营卫虚弱。舌黯红,苔薄白,脉细。症状包括眩晕、下肢麻木、怕冷多汗、视物模糊,后期仍有形寒易汗、夜寐不宁。病因病机为肝肾下虚,风阳上扰,气血失调,经络失和。
眩晕肢麻风阳上扰气血失调经络失和
查看详情 →
女,38岁,舌麻、脚底板麻、全身麻、两手震颤、自汗、头晕、头沉、小便频、大便干、腰痛酸、不能坐、两肩沉重下垂、心悸、心烦、失眠、纳呆、多梦。舌质红、苔白,脉大。病程1个多月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未明确。面色赤润。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。症状描述包括舌麻、脚底板麻、全身麻、震颤、自汗、头晕、头沉、小便频、大便干、腰痛酸、不能坐、肩沉、心悸、心烦、失眠、纳呆、多梦。脉象脉大。
眩晕失眠心悸肝风内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9岁。主诉头痛,左侧后枕部阵发性刺痛,伴眩晕、呕吐、恶心、头昏、心累、气短、语声低微、精神萎顿、面色无华、失眠多梦、纳少、午后发热、自汗。中医诊断为外伤眩晕,心气受损,心脾气血亏虚,清空不养,淤血阻络。舌苔白,舌边紫晦,脉细弱无力。
外伤眩晕脑震荡心气受损心脾气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朱妻 主要症状包括经事淋漓、带下、耳鸣、心悸、自汗多、四肢欠暖、气升及脘、气怯、眩晕、便下艰涩、入夜不能安寐、目视时带花。脉象细滑而弦,舌象澹红,苔中脱,边部薄黄。中医病名为妇科杂病,证型为阴血内亏、风阳偏旺。病因病机为阴血内亏,风阳偏旺,心肝阳亢,血虚络燥,生风浮越,经事淋漓,久耗不复。四诊信息包括舌象澹红、苔中脱、边部薄黄,脉象细滑而弦。
自汗眩晕失眠经事淋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主诉心悸、眩晕、恐惧、战栗、头痛、失眠、多梦、自汗、胸闷、纳差、大便偏干。病程数月,症状持续未减。舌淡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脏燥,证属肝郁化火,伤及阴液,心脾两虚。病因多由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多所致。
失眠脏燥肝郁化火心脾两虚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