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52岁,女性,主诉四肢及全身肌肤麻木4~5年,呈游走性,时瘙痒。面色萎黄,神疲。舌质澹胖而带紫暗,苔薄白微腻。脉象细涩。中医诊断血痹兼有生风之兆。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,络脉瘀阻,肌肤失养。四诊信息包括面色萎黄、舌质澹胖紫暗、苔薄白微腻、脉细涩。
血痹肝血不足气虚风邪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58岁。主诉左下腿胫骨前区红紫小点逐渐扩散至足部,伴足背浮肿、发作性灼热作痛、发麻、足底灼热、夜间发痒。病程两个月。舌苔薄白,脉稍细数。左下腿及足背肿如面块,胫前皮肤红紫连片。证属风热阻塞经络。
血痹红斑性肢痛风热阻塞脉痹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8岁,男性,主诉左下肢麻木、左足下垂、不能背屈,病程约1个月。中医病名血痹,证型为气虚血滞,营卫失和,病因寒凝筋脉。舌紫苔白,脉沉紧。
血痹腓神经麻痹气虚血滞营卫失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2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双下肢麻木、疼痛,有触电感及蚁爬感,夜间疼痛较剧。病程10年。中医诊断为消渴,证属阴寒凝滞,血脉痹阻。舌质暗红,苔白。脉微而涩。
血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杨某,54岁,双手双足冰凉,伴双上肢麻木3年。畏寒,眼睑浮肿,夜多梦,醒后入睡难,活动或夜间醒来后出汗多。舌澹红,苔薄微黄,脉细滑。血痹,阳气虚衰。寒邪侵入,内着于血脉,气血痹阻,四末失温,阳虚不能制水,水湿上泛,阳虚卫表不固,阳虚心神失护,阳不入阴。
血痹阳气虚衰四肢发凉麻木
查看详情 →
刘某,17岁,男性。脑型麻痹,两下肢不遂。脉弦迟无力。智力障碍,表情呆板,步态摇摆不稳,语言不清,前膊及双手瘫痪,记忆力减退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。病机为气虚不能统帅血液上注于脑,气虚不能周流于全身,血亦随之而滞,血虚不能养心,气虚不能鼓动血液运行。中医病名包括脑型麻痹、智力障碍、步态不稳、语言不清、瘫痪、记忆力减退。证型为气虚血瘀,虚中夹实。
血痹脑型麻痹气虚血瘀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5岁,女性。左足底黑痣4年无变化,2009年3月突然增大,术后病理为黑色素瘤。右足底部伤口肿胀、红肿、压痛,着力疼痛,行走困难,体乏无力,大便干,小便黄。舌红苔薄黄,脉细数。中医辨证气滞血瘀,瘀毒内阻。体乏无力,腰膝酸软,夜多小便。舌质红苔薄白,脉细弱数。中医辨证气虚血瘀,瘀毒内阻。
血痹黑色素瘤气虚血瘀瘀毒内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1岁,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月余。主症为左侧半身肢体活动不利,颈部牵掣不舒,步履蹒跚。舌质红,苔黄根腻。脉弦滑。中医诊断为中风(中经络)、血痹。辨证为风痰上扰,经络失和,血脉痹阻,经隧不通。血压20/14kPa(150/105mmHg)。
血痹中风中经络肝风内动风痰上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8岁。右上肢麻木刺痛1月余。右上肢麻木刺痛以肢端为主,遇冷加剧。舌象偏淡,苔薄白,脉细涩。颈椎MR示C4~5、C5~6椎间盘膨出,颈椎退行性变。中医诊断血痹,证属阳气痹阻、血行涩滞。
血痹阳气痹阻血行涩滞营卫不足
查看详情 →
女,62岁,乏力,头痛,双下肢麻木、发凉、疼痛,心烦失眠,心慌、胸闷,活动后加重,大便不成形,尿混有泡沫,舌红苔黄腻,脉沉细,血痹,气虚血瘀,瘀血阻络,双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伴多发斑块,空腹血糖8.4mmol/L,餐后2小时血糖12.4mmol/L。
血痹糖尿病气虚血瘀瘀血阻络
查看详情 →
9岁女性患者,关节肿胀疼痛一年余。面色紫滞,舌呈鸡心,脉沉滑,大便黑而滑利,潜血强阳性。风湿久郁,痹阻经络,凝涩不通,郁久化热,证属血痹。关节肿胀疼痛,低烧不解,腹中隐痛作胀,大便黑而滑利,面色紫滞,舌鸡心,脉沉滑。
血痹风湿久郁血瘀脾胃失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4岁,男性。主诉双手指及右下肢麻木、刺痛、怕冷3年。面色面白少华,双手冰冷、皮色紫暗,大便稀溏,日行3次,难以入睡。脉沉弦细而涩,舌质淡,苔薄白而滑。中医诊断为血痹,证属气血不足,寒滞络脉。
血痹气血不足寒滞络脉阳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14岁女性,两腮疼痛,嚼咬不遂,神经不能控制,阴天加重,口澹少渴,月经尚好。寒湿袭络、血痹之症。脉细数。面色、舌象未提及,声音、气味未提及,病史有风湿性关节炎。脉象细数。
血痹三叉神经痛虚寒寒湿袭络
查看详情 →
女,22岁,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冷痛,双脚麻木,行走缓慢,软弱无力,腰冷畏风,食欲尚可,乳汁不足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沉无力。产后衣着单薄,下地过早,受风感寒。辨证为气血不足,风寒侵袭。诊断为血痹。
血痹气血不足风寒侵袭
查看详情 →
女,30岁,四肢肌肉酸痛,面部黑褐色斑,发痒,月经量少,病程3年余。血痹,气滞血瘀兼肺热壅盛证。舌红、苔薄黄,脉滑数。舌暗红、苔薄白,脉沉弦。
血痹气滞血瘀肺热壅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男性。反复全身肌肉震颤4年,以下肢为甚,疲劳后易发。全身肌肤时筋惕肉,以下肢为着,肌肉发硬、疼痛。寐差,梦扰,平常易腹泻。舌质淡,苔白。脉细弦。中医诊断痉搐(气虚血瘀)、血痹、泄泻(脾气虚弱)。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致反复泄泻,津伤不能濡养筋脉,疲劳骤耗气血,气滞血瘀,津血不能充养肌肤。
血痹痉搐泄泻气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6岁。指端麻木、膝盖发凉8年。生育2子,生产期间受凉后出现症状,逐渐加重。易感冒,月经正常,大便偏干。舌嫩澹红偏黯,苔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血痹,证型气血亏虚,脉络瘀阻,兼肾虚。舌质暗,舌体偏瘦,苔薄白,脉沉细。
血痹气血亏虚脉络瘀阻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起病时间1973年,主要症状为肢体发麻逐年加重,发展为肢体瘫痪,舌强语謇,头晕,上肢肌肉跳动,喜热畏寒。中医诊断为血痹、筋痿。证型为久病阴损及阳,阴阳两虚。病因病机为过度疲劳或色欲伤肾,导致肝肾气血亏损,肺气虚弱,卫外功能降低,再受寒冷侵袭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血痹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筋痿肝肾气血亏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发热、口热、口干、月经不调、两腿无力。中医诊断为鹤膝风,证属肝脾肾三经血虚火燥。面色晦暗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主诉为血痹,病程较长。症见腿痛、体倦、二膝浮肿、经事不通。病因病机为痹证日久,过用温燥,致肝肾受损,阴血不足,筋骨失养。
血痹肝肾亏损鹤膝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1岁,男性。主诉身体偏胖,动辄汗出,恶风怕冷,肌肤麻木,关节疼痛,胸闷心前区不适,黎明冷汗,痰多,上腹憋胀,大便微溏。舌澹苔滑,脉微迟涩。中医诊断为血痹、迟脉症。证属营卫不和,血脉痹阻,阳气衰微,痰湿壅盛。望诊见舌澹苔滑,切诊脉微迟涩。
血痹迟脉症营卫不和血脉痹阻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