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77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右足局部破溃、坏死,病程10余天。中医病名为脱疽,证型为湿热下注证。舌质暗红苔白,脉弦涩。右足背点状浅表坏死,外踝处5cm×3cm坏死,疮周皮色暗红,略肿,触痛明显,足跟有血泡。双下肢行走不利,语言蹇涩,时有头晕。既往有脑血栓病史。动脉彩超示两下肢动脉硬化并粥样斑块形成,股、腘、足背动脉狭窄,胫后动脉闭塞。
脱疽湿热下注肝肾亏虚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9岁,女性。双足发凉、麻木15年,左足拇趾麻木明显。双足皮色苍黄,皮肤干燥,汗毛稀疏,皮温低,双足背动脉、右胫后动脉搏动减弱,左胫后动脉搏动消失。舌质红绛,苔白,脉弦涩。中医诊断为闭塞性动脉硬化症,病机为年老体衰,气虚血运无力,寒邪凝滞,脉络不畅,阳气不达四肢末端。
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气虚血瘀寒凝血瘀阳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3岁,男性。右手指发凉、怕冷、疼痛4个月,夜间痛甚,不能安睡。右手第2指末端溃疡,皮温低,汗毛脱落,指端潮红,右手尺、桡动脉搏动消失,左手尺、桡动脉搏动减弱,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。舌质紫黯,苔薄黄,脉弦涩。中医诊断为瘀血重证。病因为寒冻及情绪因素,病机为瘀血阻络。
右手指溃疡瘀血重症脉弦涩舌紫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1岁,主诉右手发凉、怕冷、变紫色10年,冬季加重,5年前右足亦有类似症状,1个月前双手症状加重,右手指变紫色,麻木不适,双足发凉,行走200m出现间歇性跛行。舌质红绛,苔白,无脉。辨证为年老体衰,气虚血运无力,脉络不畅,阳气不达四肢末端。体征见右手指呈紫色,冰凉,两侧桡动脉搏动消失,双足皮温低,皮肤干燥,汗毛脱失,胫后动脉搏动减弱。
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气虚血瘀脉络不畅阳气不达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3岁,男性。主诉包括高血压病十年,脚凉麻木,右大拇趾溃疼,伴口干渴、便干、尿黄、右脚晚疼不得眠。面色微红,体胖,舌红、苔黄,脉洪数。右足大趾干黑坏死,足趾及足背微红肿,足背动脉消失,踝动脉细弱,血压180/100mmHg,眼底动脉细。中医诊断为动脉硬化性坏疽,辨证为瘀久化热,溃腐不脱。
动脉硬化性坏疽高血压血瘀热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左小腿疼痛8个月,右手疼痛半年。左小腿肚胀痛,间歇性跛行,患足不出汗,夜间静息痛;右前臂及右手第1、2、3、5指发凉疼痛,皮色变紫。双手足皮色发绀,皮温低,泛红试验阳性,肢体位置试验阳性,左侧腘动脉、胫后动脉搏动减弱,足背动脉搏动消失。舌质红,苔薄白,脉弦。辨证为气血瘀滞,经络痹阻,血瘀于脉中,四末失于濡养。病程较长,症状持续存在,舌脉提示血瘀证。
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经络痹阻间歇性跛行
查看详情 →
女,59岁,双足发凉、麻木15年,高血压病史2~3年。双足发凉、怕冷,麻木以左足为甚,拇趾明显,皮色苍黄,皮肤干燥,汗毛稀疏,双足背动脉、右胫后动脉搏动减弱,左胫后动脉搏动消失。舌质红绛,苔白,脉弦涩。闭塞性动脉硬化症,气虚血瘀,寒邪凝滞。
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气虚血瘀寒邪凝滞气血来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0岁。左小腿疼痛8个月,右手疼痛半年。闭塞性动脉硬化症。四肢皮色发绀,皮温低,肢体位置试验阳性,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。舌质红,苔薄白,脉弦。诊断为气血虚弱,气虚无力行血,血瘀于脉中,四末失于濡养。病属“脉痹”,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,脉络瘀阻。
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四肢麻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88岁,女性。主诉双足发凉、麻木、疼痛3年。双足发凉、怕冷,冬季不耐寒,夜间发凉尤甚,双足干燥不出汗,足趾麻木,阵发性疼痛,行走时小腿酸胀疼痛。双足皮肤干燥,趾甲增厚,汗毛脱失,皮色苍白,皮温低,肢体位置试验阳性,双侧足背动脉、胫后动脉搏动消失。舌质红绛,苔白,脉弦硬。中医诊断为闭塞性动脉硬化症,病机为年老体衰,气虚血运无力,脉络不畅,阳气不达四肢,失于濡养。
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气虚血瘀阳气不达四肢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6岁女性,主诉两手间歇性发凉、变颜色14年,两足发凉、疼痛2年多。病史显示1968年因受冻出现双手对称性苍白色、发凉、疼痛,1979年起左足发凉怕冷,1980年左足小趾变紫红色,1981年左足出现苍白色伴疼痛,1982年左小腿疼痛、麻木。舌质红,苔少,脉正常。辅助检查提示双下肢供血不足,视网膜动脉硬化Ⅰ级,腰椎退行性改变。初步诊断为肢体动脉硬化并发雷诺现象(一期)。中医病名为雷诺现象,证型属血瘀证。病因病机与外感寒邪、情志不畅、气血瘀阻有关。
雷诺现象血瘀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1岁,女性。主诉趾端疼痛发绀2个月。病程2个月。中医病名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。证型寒凝血滞,阳气闭阻不能宣达。舌红,苔薄白而润。脉细弦。甲皱微循环检查显示管袢模煳,数目减少,管径扩张瘀血,交叉畸形占50%以上,流速减慢,红细胞中至重度聚集。
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寒凝血滞阳气虚衰瘀血阻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2岁,男性。左足发凉、怕冷、溃破1年半。中医病名闭塞性动脉硬化症(脱疽),证型气虚血瘀,病因病机气虚血瘀,脉络瘀阻,复因外伤染毒,湿热下注。舌质紫黯,苔黄腻,脉弦。左足皮色苍白,毛发稀疏,皮温低,中趾末节缺失,残端有黑痂及创面,双侧足背动脉、胫后动脉搏动消失。
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气虚血瘀血瘀证湿热下注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男,40岁。右足疼痛4月,间歇性跛行2月。双下肢皮温左侧高,右下肢皮温低,双侧腘动脉、胫后动脉、足背动脉搏动不明显。舌瘀紫,苔白腻,脉弦细。证属脾虚肾阳不足,寒湿痹阻,经络不通。二诊舌瘀紫,苔黄腻,脉数,证属脱疽之寒湿阻络。
脱疽脾虚肾阳不足寒湿痹阻经络不通
查看详情 →
74岁男性,双足疼痛3年,入夜尤甚,胃纳欠佳,夜寐不安。双足皮肤温度降低,右足肌肉稍有萎缩,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。舌淡红,苔白稍腻,脉濡。中医诊断为脱疽,证属痰浊瘀阻,脉络不通。
脱疽痰浊瘀阻脾肾两虚湿阻中焦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3岁,男性。主诉指端麻木、变白、青紫1月伴疼痛4天。中医诊断寒凝经脉,瘀血阻络。舌澹红、苔薄白,脉细。双上肢腕关节以远皮肤苍白、青紫,食指端皮色变黑;下肢踝关节以下皮肤紫红色,拇指端皮色变黑。
闭塞性动脉硬化寒凝经脉瘀血阻络手足厥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2岁,男性。主诉双下肢麻木、发凉、水肿伴间歇性跛行,病程半个月。中医诊断脱疽,证型气血两虚证。望诊见双下肢爪甲增厚变形,汗毛稀疏,肌肤干燥,足底皮肤苍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提示间歇性跛行、双下肢水肿。切诊见贝格氏征阳性,指陷性水肿,右足麻木、发凉、疼痛。辅助检查示双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,末梢循环严重障碍,肱踝指数异常。
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气血两虚末梢循环障碍动脉硬化斑块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56岁,双下肢间歇性疼痛1个月,双下肢小腿部沉重、酸胀,逐渐出现间歇性跋行,双足怕冷,遇寒加重,双足发凉,色白,左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,右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,足部无坏死,中医诊断为痹症,辨证分型为阳虚血瘀型。
痹症阳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7岁,男性。双下肢发凉、麻木疼痛1年余,左足2、3趾结干痂1个月余。双足趾皮肤发绀,双下肢皮肤枯藁,局部汗毛稀疏,爪甲增厚变形,贝格征(+),双下肢动脉搏动难以触及。舌质黯,苔厚腻,脉沉涩。中医诊断为血脉瘀阻,气阴不足证。双下肢末梢循环严重障碍,ABI左侧0.43,右侧0.58。
糖尿病坏疽血脉瘀阻气阴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9岁,女性。主诉双足发凉、麻木15年。双足发凉、怕冷,左足症状较重,姆趾麻木明显,皮色苍黄,皮肤干燥,汗毛稀疏,皮温低,双足背动脉、右胫后动脉搏动减弱,左胫后动脉搏动消失。舌质红绛,苔白,脉弦涩。辨证为年老体衰,气虚血运无力,寒邪凝滞,脉络不畅,阳气不达四末,失于温煦。
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气虚血瘀寒邪凝滞阳气不达四末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1岁,男性。右手发凉、怕冷,变紫色10年,冬季加重,双足发凉,行走200m有间歇性跛行。右手指呈紫色,冰凉,两侧桡动脉搏动消失;双足皮温低,皮肤干燥,汗毛脱失,胫后动脉搏动减弱。舌质红绛,苔薄白,脉弦。中医诊断脉痹。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,气虚血运无力,脉络不畅,阳气不达四末。
脉痹气虚血瘀阳气不达四末气血运行不畅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