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,49岁,脑膜瘤第3次复发,良性肿瘤生长迅速。阴寒痰浊窃踞阳位,邪实正虚。面色晦暗,舌苔白腻,脉沉细。病程长,术后放疗后复发。
脑膜瘤阴寒痰浊阳位被占邪实正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小产月余,左肩手搭处发一毒,周有尺五,半月后背嵴添出一毒,长一尺三寸,上阔下尖,白陷。中医诊断为搭手、疽,病因病机为气血虚弱、寒痰凝滞。望诊见疮色白内陷,切诊未提。问诊见患者产后气血受损,病势甚重。
小产
查看详情 →
十三岁,中搭手肿大如覆碗,四围漫肿,中部高耸,形若龟背。龟背症。寒湿痰蕴结于足太阳膀胱经膏肓穴,又名龙疽。根脚散漫,皮色紫黯不明,按之软而不走,脉沉细舌白腻,畏寒怯冷。
龟背症寒湿痰结足太阳膀胱经脉沉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男性。主诉全身乏力、嗜睡、纳差半年,加重1个月,伴有记忆力下降,大便次数多,便溏。舌质澹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老年性甲状腺功能亢进,辨证属阳虚为特点的阴阳失调、寒湿内盛之症。
甲状腺功能亢进阳虚寒湿内盛纳差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女性,右乳房癌术后,刀口破溃流黄水伴疼痛,病程3年。咳嗽,便秘,脉细数无力。面色晦暗,舌质淡,舌苔薄白。病因病机为七情郁结,湿痰凝络,属阴疽(乳岩)证,证型为脾肾阳虚,痰湿内阻。
乳岩阴疽七情郁结湿痰凝络
查看详情 →
17岁女性,主诉两下肢无力、疼痛,活动后加剧一年。中医诊断脉痹(无脉病)。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三气杂至,壅闭经络。望诊未见明显描述,闻诊未见明显描述,问诊见头昏、纳差、下肢麻木、疼痛、无力,无脉搏、血压。切诊脉搏触不到,心率96次/分,血压测不出。体征见双侧颈动脉、脐上腹主动脉处有三、四级杂音,血沉42mm。
脉痹风寒湿痹经络阻塞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项腋恶核十二处,病程三年,寒凝痰聚,面色晦暗,舌苔白腻,脉沉迟。中医病名属痰核,证型为寒凝痰聚。
恶核寒凝痰聚痰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女性,主诉双侧乳房结块,经前胀痛20余年,结块变硬,胀痛增甚。中医病名乳腺增生症,证型肾阳不足,冲任失调。病因病机肾阳不足,冲任失调。望诊舌澹胖,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腰嵴酸痛,性欲澹漠,月经量少色暗。切诊脉沉。
乳腺增生症肾阳不足冲任失调月经量少
查看详情 →
19岁男性,主诉咳嗽、咯痰不畅、倦怠乏力、盗汗、夜梦遗精、小便发黄、右胸疼痛。六脉沉细,舌淡苔薄白。中医诊断为骨结核,属肾虚阴疽,病机为肾水亏乏,骨髓空虚,气不升,血不行,经脉凝滞,兼有寒邪侵袭。
骨结核肾阴虚三阴亏损气不升
查看详情 →
刘某,38岁,男性。头痛反复发作5年余,发作时剧烈,以头撞墙,受凉或感冒后加重,曾按神经痛治疗无效。双侧前额部压痛,鼻镜检查见中鼻道额窦开口处有黏液性分泌物,X线片示双侧额窦腔壁环形增厚,窦腔变小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鼻渊头痛,证属肾阳不足,寒邪袭窍。
头痛肾阳不足寒邪袭窍
查看详情 →
78岁男性,咳喘日久,动则气短,阵咳,夜重于昼,痰多,腰膝酸软,咳则尿出,夜尿多频,头昏耳鸣,身寒肢冷,语怯。舌淡胖,苔白滑,脉沉细。证属肾阳虚。
咳喘肾阳虚肺气肿夜尿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0岁,女性。反复腰痛及关节痛4年余。主症为腰痛、肘腕髋膝关节疼痛、畏寒、口唇麻、大便稀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骨痨,辨证为痰瘀交阻证。病机为痰瘀交阻,流注骨骼关节。
骨痨痰瘀交阻腰膝疼痛关节痛
查看详情 →
女,40岁,腹有结块,痛而拒按,病程未明。阴寒盘居下焦。面色灰暗,四肢清冷,腹痛带下明显,脉沉弦,舌质暗淡无苔。
腹痛结块阴寒盘居下焦寒凝面色灰暗
查看详情 →
男,49岁,胸痛频发、眩晕头痛、左上肢凉麻痛。舌质青暗有瘀斑,苔白滑,右脉弦紧,左手无脉。主动脉瓣及心尖区Ⅲ级收缩期杂音,腹部血管杂音,血压右上肢180/70mmHg,左上肢测不出。胸部X光示主动脉延伸、增宽、钙化,左心缘呈靴型。心电图示左室肥大,偶发室性早搏,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,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。中医诊断寒厥心痛,脉痹,辨证寒凝血脉。
高血压病寒厥心痛脉痹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