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凝+阳虚

患者55岁,女性,主要症状为腹痛,痛时伴肠鸣腹冷,病程自1979年3月起,反复发作。舌质胖嫩苔薄,脉沉紧。诊断为寒疝,病因病机属寒邪内侵,阳气不足,气机阻滞。腹痛伴肠鸣、手足厥冷、痞块如掌、大便溏薄、腰膝酸痛而冷、面色㿠白。
肾阳虚阳虚寒凝寒疝
查看详情 →
患者,68岁,全身凹陷性水肿,下肢尤甚,小便短少,大便数日未行,腹部胀满疼痛、拒按,伴腰痛,肢冷,畏寒,喘促不得卧,阴囊肿大渗出黏液冰冷。脾土虚弱,湿浊弥漫,肺气不宣,浊阴窃踞,命门虚惫,气化失权。面色晦暗,舌苔白腻,脉沉迟。
阳虚寒凝慢性肾炎水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1岁,男性。左肩部痠痛伴左上肢外侧麻木痛2周。中医诊断肺癌,证属本气大虚,邪毒深伏三阴。舌象润略暗,苔白腻微浊。脉象左细如线紧,右细滑疾。体重减轻,形体消瘦,膝、肘以下发凉,怕热,喜喝茶水,饮水量多,夜尿1~3次,大便排解费力,头倾视深,精神将夺。病性属虚属寒,大虚致大实,寒湿浊气凝滞,阳不化气,阴火重,元阳不足,脾主四肢肌肉失职。
寒凝阳虚肺癌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3岁。右侧面颊部阵发性电击样疼痛,持续1年余,遇寒冷及触动耳前部位诱发,连及右侧头部,进餐时不能右侧咀嚼。舌淡红,苔白,脉弦细沉。中医诊断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。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,阳气不足,寒凝经络。
阳虚寒凝三叉神经痛少阴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6岁女性,主诉右脚面溃疡2月余,脚肿如榔头,色黑痛不甚,发硬流血水,味臭,溃疡凹陷处能放入鸡蛋黄,脚发凉。舌淡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诊断为足部溃疡,辨证为阳虚外越,化毒生疮。面色痛苦,舌象淡苔薄白,脉象沉细无力。
阳虚外越寒凝足部溃疡阴疽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7岁女性,主诉尿中蛋白间断出现6年余。病程长,尿蛋白反复。舌红苔黄,脉数。血压波动,曾有高血压史。夜寐差,乏力劳累感,小腿发凉,易咽痛,牙痛,痰黏不易咯,双下肢发凉,四肢关节酸痛。腰酸乏力,胃反酸,怕冷。舌质红苔薄。
寒凝阳虚蛋白尿肝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男性。主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7年,出血4次,黑便1次。面色黄乏华,形瘦体弱,精神委靡,畏寒蜷缩,四肢厥冷,胃脘嘈杂隐痛,纳谷不香,便溏日行一二次。舌苔薄白,舌质澹有瘀斑,舌下脉络瘀滞,脉细弱无力。中医诊断为中焦阳虚血亏,寒从中生,乘于土位,经脉不利。证型为当归四逆汤证。
中焦阳虚寒凝十二指肠溃疡血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1岁。主诉全身怕冷,易感冒,遇冷后肌肉发紧,活动后易汗出,大便稀烂,胃口差,腹胀气,脐上动悸,气上冲,夜眠多梦易惊醒。脉软大,舌淡润,腹肌良好。证属奔豚。
阳虚寒凝奔豚证气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60岁,右下肢活动不利,感觉减退,无力,触之较健侧凉,偏瘫步态,项强,后头部僵硬感,耳鸣如刮风样。肝风(阳虚寒凝),外感风寒,寒邪客于筋脉,筋失所养,筋拘搐挛。面色苍白,舌象未提及,声音嘶哑,脉沉滞,按之力减。
肝阳虚寒凝中风筋脉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5岁。嵴背及腰部酸痛,病程自2002年7月初起,逐渐加重。嵴背冷痛,晨起尤甚,痛甚汗出。舌澹苔润,脉沉紧。中医病名属嵴背冷痛,证型为少阴虚衰,督脉失养。病因病机为少阴肾阳虚衰,无以温养奇经。望诊见舌澹苔润,切诊见脉沉紧。
肾阳虚寒凝腰椎骨质增生督脉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2岁,男性。主诉腰嵴疼痛1年余,昨日用力后疼痛加剧,不能站立。腰椎肥大症。腰肌紧张,腰3、4椎压痛,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,腰部活动受限。脉缓弦,尺部重按无力,舌质澹,边有瘀点,苔薄白。病机为肾精亏虚,气血不足,瘀阻经络。
寒凝腰椎肥大症肾精不足血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男性。主诉腰部困痛1年。主要症状为腰部酸困,劳累或天冷时加重,遇热缓解,四肢及腰部常感冰凉,伴有头晕、乏力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。中医诊断为阳虚寒凝,脉络淤滞。
阳虚寒凝腰痛脉络淤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7岁,女性。主诉手足冻疮4年余,每于初冬寒冷复发,至春暖则愈。双手背红肿,自觉奇痒灼痛,足背部有水泡及破溃糜烂,流浊水,活动受限。舌淡,苔白薄,脉沉缓。中医病名为冻疮,病机属阳虚阴寒侵袭,血虚寒凝。望诊见舌淡,苔白薄;闻诊未提及;问诊见症状及病程;切诊见脉沉缓。
阳虚寒凝冻疮血虚
查看详情 →
二十余岁女性,产后一周少腹疼痛,四肢无力,面色皖白少血色。产后恶露未尽,腹痛忽隐忽显,病情持续一周。中医诊断为蓐劳,证型属阳虚受寒,阴血凝聚。望诊见面色皖白少血色,舌象未提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产后腹痛、四肢无力、精神消沉。切诊未提脉象。
阳虚寒凝产后腹痛蓐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4岁,男性,主诉多食多饮多尿14年,左足小趾破溃2月余。神清,体温正常,双侧膝反射减弱,双下肢浅感觉减弱,痛觉尚可,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,左侧明显。左足小趾末端缺损,创面黯红色血痂,少量血性渗出,无特殊气味,周围无红肿,皮温降低。空腹血糖9.4mmol/L,餐后2小时血糖12.4mmol/L。中医诊断消渴,脱疽,证属阳虚寒凝,痰瘀阻络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阳虚寒凝糖尿病消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2岁,女性。颜面部及两上肢皮肤肿硬4个月。颜面部及两上肢皮肤肿硬,指端厥冷、色紫黯,舌体硬难外伸。舌淡苔白滑,脉细。证属阳虚卫外不固,肌肤寒凝血瘀,腠理痹塞不通之皮痹。中医诊断为痹证(皮痹)。
阳虚寒凝皮痹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0岁,女性。经行腹痛6年,加重1年。经期小腹冷痛坠胀,喜温喜按,伴腰背酸困、双膝关节冷痛,严重时恶心呕吐,面色苍白,出冷汗。舌质暗红、苔薄白,脉沉细。情绪易波动,手足不温,小腹偏凉,受凉后下肢疼痛。中医诊断为痛经,辨证为肾虚寒凝血瘀证。病因病机为肾阳不足,寒凝血瘀,胞宫失养,气血不畅。
肾虚寒凝血瘀证阳虚寒凝痛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女性。双手指苍白青紫交替两月余,昼轻夜重,入暮手指麻木胀疼,得温稍减。素体羸瘦,畏寒喜热,心悸神疲,声低气短,月信愆期,量少色黯。面色萎黄,双手逆冷,舌质澹紫而胖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寒痹。病因病机为阳虚寒凝,气血不和,寒邪侵袭,脉泣不通,气血难达四末。
阳虚寒凝雷诺综合征寒痹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反复腹痛2个多月,加剧近半个月。面容憔悴,两眼无神,息低声微,少气懒言,脐上剧痛,按之尤甚,口淡乏味,不思饮食,大便溏泄,畏寒神疲,腰痛肢冷。舌淡红而胖大,边有齿痕,苔白微腻,两边有白涎,脉虚弦重按无力。辨证为真阳虚衰,中阳失运,寒凝气壅。病史包括胆囊切除及胃大部切除手术。
阳虚寒凝腹痛气壅
查看详情 →
男,49岁,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,高血压病,大动脉炎,胸痛频发,眩晕头痛,左上肢凉、麻、痛感,舌质青暗有瘀斑,舌苔白滑,右脉弦紧,左手无脉,主动脉瓣区、心尖部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,腹部闻及血管杂音,血压右上肢180/70mmHg,左上肢测不到,胸透及摄片示主动脉延伸、增宽、钙化,左心室呈靴型,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、偶发室性早搏、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、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,胸痹,眩晕,脉痹,阳虚寒凝血滞
阳虚寒凝胸痹眩晕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