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楂+心脾两虚

杜某,31岁,素有慢性胃炎5年,消瘦,面黄,乏力,纳呆,胃脘不适,入眠较差,大便次数多。舌淡苔薄白,脉沉。诊断为胃脘痛(慢性胃炎),辨证为心脾两虚,气血不足,胃失和降。
心脾两虚慢性胃炎气血不足胃失和降
查看详情 →
女,48岁,失眠多梦反复8年,加重2个月。失眠多梦,头昏乏力,左胸及左上肢酸胀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细。辨证为心脾两虚,气血不足。
心脾两虚失眠多梦气血不足头昏乏力
查看详情 →
62岁女性,发作性胸闷心慌6个月余,形体偏瘦,性格内向,善思多虑,曾患高血压、高血脂。刻下症见胸痛胸闷、气短、心慌、乏力、四肢麻木、纳差,面色晦暗,神志倦怠,舌质暗澹,舌体偏大,舌苔薄腻,脉沉细弦。心电图示心肌缺血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,证属心脾两虚、肝郁气滞。病因病机为心脾虚弱,气血乏源,肝郁气滞,心脉痹阻。
心脾两虚冠心病肝郁气滞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53岁男性,乏力、头昏、头晕两年余。面色恍白,精神疲乏,头昏晕,皮肤出血点,失眠,反复感冒发热,饮食少味,二便正常,脉沉细无力,舌质澹,有齿痕,苔少、体胖。中医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(虚劳),辨证为气血两虚,气虚卫外不固,血虚养心失神,脾虚致舌体胖、出血点。
心脾两虚再生障碍性贫血气血两虚脾不统血
查看详情 →
36岁男,主诉失眠、思想难以集中、精神失常、烦闷、悲观、春季及受刺激后多发,病程8年。中医诊断心脾两虚,肝火上炎。舌紫红少苔,脉寸关缓滑,两尺不应。症状包括口苦、小便赤、神疲、嗜睡、易怒,精神见好,夜寐安,脘闷,大便软烂色青黄,矢气多,喜喝白开水,大便成软条色黄,烦闷,说些不应该说的话,无饥饿感,胃纳稍减。
心脾两虚神经官能症肝火上炎口苦
查看详情 →
女,67岁,头晕,两眼自感模糊,脸颊通红,神疲乏力,夜寐不宁,纳谷不香,口干,情绪急躁,大便秘积,血压160/100mmHg,眩晕,肝阳上亢,肝风上扰兼心脾两虚,脾失健运,面色红,舌质淡红,苔薄白腻,脉细弦
心脾两虚高血压肝阳上亢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5岁男童,主诉智力、语言发育落后,学习能力差,对外反应迟钝,喜独处,交流障碍,言语简单,神不守舍,注意力分散,性急躁易怒,弄舌多,汗出湿衣,食少纳呆,入睡困难,大便日行。表情澹漠,舌质红,苔薄白,脉滑数。中医诊断五迟,证属心脾两虚,痰热内蕴。
心脾两虚自闭症痰热内蕴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眩晕耳鸣,纳少脘痞,筋惕咽疼,寐熟汗泄,病程未明。脉细弱,舌苔中黄。阴液大亏,虚火化风旋扰,逼液外泄。阴不涵阳,阳易升浮。脾气先滞,心肝之阳升逆,液失所守。面色未述,声音未述,气味未述,病史未详,脉细苔薄,六部细弱,苔色边黄。
心脾两虚眩晕耳鸣阴液亏损阳升浮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54岁。主诉食少腹胀,神疲乏力,短气,心悸,失眠,头晕。病程半年。中医病名脾胃气虚,心血不足。证型脾胃气虚,不能荣养心血。面色无华,言语气短,眼睑结膜色淡,舌质淡,脉虚弱无力。
心血不足脾胃气虚血虚心悸
查看详情 →
73岁女性,反复晕厥,近1周发作6次,发作前心悸,气短胸闷,头晕纳差。中医诊断晕厥,证型为宗气下陷,肾精亏虚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薄,脉沉细。患者有冠心病、心律失常病史,ADL评分28分,Hachinski评分>7分,MMSE评分20分,提示认知功能障碍。既往有房颤病史,心气虚衰,心血不足,脾失健运,肾精亏虚,神明失养。
心脾两虚晕厥宗气下陷肾精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1岁,男性。发作性心慌伴胸闷、乏力1年余。阵发心慌、胸痛、胸闷、气短、全身乏力、纳差、失眠。中医诊断为心悸、胸痛,证属血虚郁热,心神不宁。面色少华,舌质暗红,舌大有齿痕,脉细数。情志不遂,劳则伤气,咸则耗阴血凝,气阴亏耗,心气不足,神气怯弱,肝气郁结,郁而化热,血虚失养。
心悸胸痛气阴两虚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14岁女性,经期紊乱,量多或持续淋漓不净,腰痠头晕,纳少便干。舌尖红,苔白中心稍厚,脉细数。月经色鲜红,无血块,病程近一月。中医病名:月经不调。证型:肝肾阴虚。病因病机:阴虚内热,冲任不固。舌象:舌尖红,苔白中心稍厚。脉象:细数。
心脾两虚月经不调阴虚内热肝郁化火
查看详情 →
58岁女性,发作性心慌胸闷9个月余,伴气短乏力、畏寒怕冷、纳差乏味、睡眠欠佳。素日劳累思虑过度,心情郁闷,嗜食辣甜,绝经6年。心率76次/min,律不齐,24h动态心电图示室早12400次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,证型为心脾气虚,瘀阻心脉型。病因病机为劳累过度,损伤心脾,气血乏源,气滞血瘀,痰湿内生。
心脾两虚瘀阻心脉心阳不足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5岁,病程2年。主诉反复失眠,伴心慌、神疲乏力、面色少华、腹胀、便溏、月经量多、头疼。舌象微红苔薄白,脉象细弱。中医诊断为心脾两虚。病因病机为心脾功能失调,气血不足,影响睡眠。
心脾两虚不寐心慌神疲
查看详情 →
男,36岁,主诉失眠、思想难以集中、精神失常、烦闷、易怒、春季及受刺激后多发。中医诊断心脾两虚,肝火上炎。症状包括口苦、小便赤、神疲、嗜睡、舌紫红少苔、脉寸关缓滑、两尺不应。二诊见精神好转、夜寐安、两尺脉应指,脘闷、大便软烂色青黄、矢气多。三诊脘闷解除,矢气仍多,喜喝白开水,大便成软条色黄,仍感烦闷。四诊精神好、夜寐安、大便正常、舌脉平,胃纳稍减。五诊病情稳定好转,舌脉已平。
心脾两虚神经官能症肝火上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逾四十,月经先期,量多带下,色澹腥臭,少腹长期疼痛,腹胀胸闷,肢体倦怠,面色皖白,舌质澹红,脉迟缓,心累动辄悸动。中医诊断为月经先期,量多带下。辨证为心脾气虚,湿热蕴结下焦,冲任失固。四诊见舌质澹红,脉迟缓,面色皖白,心累动辄悸动,少腹隐痛,白带减少,苔薄白。
月经先期心脾气虚下焦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7岁。主诉失眠、头痛、胸闷伴恐惧感2月余。病程2月余。中医病名心悸、郁证。证型肝火扰心。病因病机情志不遂,肝气郁结,脾失健运,气血亏虚。舌象质澹红,苔薄白。脉象弦细。
失眠心悸胸闷恐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9岁,女性。主诉心悸、胸闷时作20余年,近日加重。中医病名为心动悸,证型为心脾不和。病程20余年,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。舌质澹红,舌苔薄白,脉濡。症状包括心悸、胸闷、咽痛、纳谷不馨、夜寐欠佳、多梦、大便不畅。二诊后症状有所缓解,仍见心悸、夜寐梦多。三诊时心悸复作,眠差,经事提前,舌苔薄腻,脉濡软。
心脾两虚心悸胸闷心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8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坐立不宁、睡眠欠佳、多梦善呓、饮食偏食。面色晦暗,舌红苔白,脉弦滑。中医诊断为肝旺脾弱,痰瘀互结,心窍不开,神守不宁。望诊见面色晦暗,舌红苔白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提示好动少静、做事不专心、语言表达尚可但易急躁。切诊见脉弦滑。
儿童多动综合征肝旺脾弱痰瘀互结心窍不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7岁,主要症状为月经失调、经期延长、心悸、寐差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心脾两虚,后转为益气滋阴,补血复脉。面色少华,舌澹红或稍澹,苔薄白,脉细。乏力、心悸、寐差、纳欠、小腹隐痛、月经量少。
心脾两虚心悸月经失调纳欠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