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动过缓+胸痹

患者46岁,男性。左胸闷痛3个月,伴心悸气短、胃痛反酸、头晕头痛、睡眠欠佳。面色红赤,舌质红、苔薄白,脉左沉弦滑、右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属气阴两虚、肝旺阳亢、气滞血瘀。病因病机为肝肾阴亏、肝旺阳亢、气滞血瘀,上痹心胸。
胸痹气阴两虚肝旺阳亢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男性。主诉胸闷、气短,时行胸痛,病程3年余。主要症状包括头晕、胸闷、气短、胸痛、乏力、畏寒、踝部水肿、口干、难寐。面色少华,舌质澹而胖,舌边齿痕明显。脉象结代频作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型为气阴两虚型。
胸痹气阴两虚心脉失养胸闷
查看详情 →
67岁女性,头晕、心慌10年余,加重半个月,形体偏胖,喜食咸甜,高血压病史10年,思虑劳累过度,性情急躁。面色晦黄,舌质暗澹,苔薄腻,脉弦细迟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,证属心脾阳虚,湿浊内阻。病因病机为心脾气虚,痰湿内阻,气血不畅,血行不利。
胸痹高血压心脾阳虚湿浊内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3年,加重月余。病程较长。中医诊断心悸、胸痹、眩晕。辨证中气虚寒证。舌质澹红,苔薄。脉沉结。心率64次/分,早搏每分钟10~12次。血压20.0/13.3kPa。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,频发性房性早搏伴有差异传导,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。既往有高血压病、冠状动脉供血不足、偶发房性早搏病史。近期症状包括心悸胸闷、心前区疼痛、气短乏力、大便稀软、眩晕。
胸痹心悸眩晕中气虚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男性。主诉心前区间歇发作针刺样疼痛及压迫感4年余。中医诊断胸痹,证型痰瘀闭阻。舌黯红,苔黄浊腻,脉缓。病程较长,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。
胸痹痰瘀闭阻心阳虚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2岁,女性,突发胸痛气急3小时。胸骨后压榨感,心前区闷痛逐渐加重。高血压病史,冠心病史2年。神清,精神软,偏胖。脉搏68次/分,呼吸22次/分,血压100/60mmHg。两肺呼吸音清,未闻及湿性啰音。心率74次/分,律齐。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,肌酸激酶同工酶、乳酸脱氢酶升高,肌钙蛋白阴性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阳虚兼痰瘀。
胸痹阳虚痰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男性。胸闷、胸痛、气短,病程4年,伴踝部水肿、夜卧欠安、胃纳减退。慢性病容,形体较瘦,舌质红,苔少,脉细弦迟缓。血压165/92mmHg,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,左室外膜高电压。诊断为胸痹,气阴两虚型。
胸痹窦性心动过缓气阴两虚高血压
查看详情 →
70岁男性,反复胸闷痛、气短、胃脘痞胀、体倦乏力1年,暴饮暴食后加重。舌淡红有齿痕,苔白腻,脉沉迟。诊断为胸痹,证属痰湿中阻。刻下症状包括胸闷痛、气短、头晕、胃脘痞胀、倦怠乏力、口干不欲饮、便溏。
胸痹痰湿中阻脾胃虚弱气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男性,主诉胸闷、吞咽困难1个月。现病史示心悸、胃脘胀痛、纳呆、大便不爽、夜寐不安。舌质红,苔黄厚腻,脉沉迟而弦。体征见右上腹包块,压痛,活动度差。血压150/110mmHg。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。胃肠钡餐示胃窦炎并胃粘膜脱垂。中医诊断为胸痹、心悸、胃痛。辨证为腑气不通,浊气上逆。
胸痹冠心病胃窦炎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8岁。阵发性胸闷、胸部憋闷、热气上攻头面、麻木走串、咽喉辣胀、眩晕旋转、烦躁欲死、一日数发、面色微白、语声低微、闭目平卧。脉弦细而迟,舌质黯红,舌体较瘦,舌苔微薄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属阴血不足、相火妄动、胸阳不运、气血遏阻。望诊见面色微白、舌质黯红、舌体瘦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胸闷、热气上攻、眩晕、烦躁、发作频繁。切诊见脉弦细而迟。
胸痹冠心病阴血不足心肾不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0岁。主诉心悸心慌,伴胸闷间发6年。主要症状包括心悸心慌、胸部憋闷、气短、头晕头胀、睡眠不好、疲倦、手脚冷、口澹不干。舌质黯红苔薄黄,脉迟缓(45次/分)。中医诊断为心悸、胸痹,证型为心肾阳虚,寒凝心脉。病因病机为阳气亏虚,心阳不振,寒凝心脉,气血失养。
胸痹心悸心肾阳虚寒凝心脉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72岁,胸闷胸痛阵发性发作5年,加重2周。胸痹心血瘀阻,眩晕,肝火上亢。胸痛向左肩背放射,活动及休息状态均有发生,病久入于血分,瘀血内停,络脉不通。面色晦暗,舌质紫暗,脉弦涩。血压160/80mmHg,心率53次/分,心律规整,双肺呼吸音清,腹软,双下肢无水肿。心脏彩超示左房增大,主动脉瓣关闭不全,二、三尖瓣关闭不全,EF50%。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,Ⅱ、Ⅲ、aVF导联ST段压低。
胸痹心血瘀阻眩晕肝火上亢
查看详情 →
男,54岁,心前区间歇发作针刺样疼痛及压迫感4年余,胸痹,痰瘀闭阻型,舌黯红,苔黄浊腻,脉缓,心界向左下扩大,心尖区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,主动脉迂曲延长,左心室扩大,窦性心动过缓兼不齐,陈旧性后壁心肌梗塞,眼底动脉硬化。
胸痹心绞痛痰瘀闭阻心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1岁。主诉反复胸闷气憋,活动后加重,无心前区疼痛,睡眠欠安。病程自今年春季起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型为心气不足,心阳失宣。体征见神疲畏寒,手足不温,面色不华,舌澹、苔薄白,脉细缓。
胸痹心气不足心阳失宣舌澹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9岁。主诉阵发性心前区不适5个月。中医诊断胸痹,证型气滞血瘀。查体舌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扩大,LVEF44%。心电图示心动过缓。既往有贫血病史。二尖瓣2/6SM,下肢轻度水肿。
胸痹扩张型心肌病气滞血瘀心功能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8岁,男性。主诉发作性心慌、胸闷、胸痛3年余,加重1个月。中医诊断胸痹、心悸,心脾气虚,气滞血瘀型。刻下症心慌不安,胸闷胸痛,气短乏力,头晕神疲,汗出肢冷。面色萎黄,精神倦怠,体态肥胖,声音低沉。舌质黯澹,舌体偏大,舌苔薄腻。脉象沉细结。心率44次/分,心律不齐,有早搏。血压90/50mmHg。心电图示下壁、前侧壁心肌缺血,频发房性早搏,窦性心动过缓。
胸痹心悸心脾气虚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75岁男性,反复胸闷20余年,加重伴乏力气喘10天。胸闷、乏力气喘、头晕、心慌、少气、自汗出、口苦、纳寐差、大便溏、尿频。舌质暗淡,边有齿痕,舌白偏腻,舌体稍胖,舌下紫暗。脉细滑缓。心率56次/min,律不齐,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,双下肢轻度水肿。中医诊断为心衰、胸痹、心悸,病性属脾虚湿阻,瘀阻心脉证。
胸痹心衰脾虚湿阻瘀阻心脉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5岁,男性。主诉为心前区不适、疼痛、胸闷、心悸不安。病程未明确提及。中医病名为胸痹(厥心痛)。证型未明确提及。病因病机为血脉瘀阻,心脉不通。望诊示面色不华,舌淡苔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示心前区不适、疼痛、胸闷、心悸不安。切诊示脉沉涩而结。
胸痹心动过缓冠心病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8岁,男性。主诉头晕目眩,心悸胸闷,神疲气短2年余。中医病名胸痹,证型心阴亏损,气血瘀滞。面色红赤,舌黯红,舌苔干燥,脉弦缓。神疲气短,胸部闷痛,手足麻痹,失眠多梦,口干,大便干燥,小便黄。心界向左扩大,心率56次/分,心律不齐,心前区可闻及二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,胸片示主动脉屈曲延长,左心室向下延伸、扩大,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,心律不齐,陈旧性后壁心肌梗死。
胸痹心阴亏损气血瘀滞脉弦
查看详情 →
男,59岁,腰腿疼痛,胸骨下缘及上腹剧痛,心前区剧痛,血压下降,呼吸困难,面色苍白,大汗淋漓,呕吐痰涎,心律不齐,心房纤颤,房性早搏,心气大虚,元气欲脱,瘀血阻络,胸痹,心血瘀阻证
胸痹心血瘀阻证心气大虚元气欲脱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