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阳不足

患者男性,48岁。主诉心悸、胸闷、气短加重7天,病程4年。中医病名为心悸,证型为气阴两虚,气滞血瘀。舌质澹红色,苔薄白,脉沉细。心率78次/分,心律整。病机为气阴两虚,心失所养,气虚心阳不足,心肾不交。
心阳不足心悸气阴两虚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0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乏力1个月。病史中有胸闷心悸数年,近1个月发作频繁,伴头昏乏力及呼吸欠畅。舌质暗,苔薄白。脉象时结时代。中医诊断为心悸,兼证不整脉。辨证分析为阴阳两虚,心失所养。
心阳不足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心脉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4岁,主诉双眼视力下降3年,病程自11岁开始。主要症状为视力下降,伴心悸气短,神疲体倦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辨证为心阳不足证。舌澹苔白,脉细弱。
心阳不足近视舌澹苔白脉细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胸痹,动则气短,舌红脉濡软,间或见结代。中医病名胸痹,证型心气不充,气机着滞,致结瘀。望诊舌红,闻诊未提及,问诊动则气短,病程未明确。切诊脉濡软,间或结代。三诊后舌红脉弦,未见结代。
胸痹心气不足气滞络瘀心阴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81岁,主要症状为胸闷、心悸3年余,加重6个月。胸闷心悸,头晕乏力,盗汗,四肢厥冷,口干纳呆,腹胀腹泻,日3~4行,伴有里急后重。舌暗有瘀斑,苔白腻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心悸、泄泻。证型为心阳不足、脾肾阳虚。病因病机为湿热蕴结,气血不畅,上扰心神。病程长,病情复杂,涉及心、脾、肾功能失调。
心阳不足脾肾阳虚湿热蕴结气血不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女性。主诉包括病毒性心肌炎、胸背闷痛、呼吸困难、心动悸、头晕、失眠、喉间灼热。舌质红,脉细弱。病程反复,病情变化中出现胸闷背痛、心悸、失眠等症状,舌边稍有齿痕,脉仍细弱。
心阳不足病毒性心肌炎心悸胸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9岁。活动后心前区疼痛10余天,伴头痛、心慌、气短,纳可,眠差多梦。舌薄黄苔,质略绛,脉滑缓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属心气阳虚、瘀阻。病程10余年,有冠心病史,曾行心脏支架术,伴高脂血症、高血糖、脑缺血、心动过缓。
胸痹心阳虚血瘀痰瘀阻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2岁,女性。主诉心悸3年,反复发作,症状改善不明显。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心阳不足,心血瘀阻,心失所养。望诊面色苍白,唇色不华,唇色紫暗,舌暗红,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心悸伴乏力、多汗、食欲差、失眠、胸闷。切诊脉细缓。
心阳不足心悸心血瘀阻心失所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5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、头晕、疲乏,病程1年余。中医病名属心悸范畴,证型为心阳不足,血虚寒厥。病因病机为心阳不足,血脉寒凝,气血运行不畅。望诊见面白少华,舌淡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神疲少气,畏寒肢冷。切诊见脉细而结。
心阳不足心悸头晕疲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3岁。反复头晕、憋气、心悸、心前区不舒及停跳,病程约1年。中医病名属心虚气弱,证型为肝肾两亏。舌红体瘦,脉沉迟弦细且滑,后诊脉弦滑。病机为阴虚不能摄阳,致命门火衰,虚阳上扰。
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虚气弱肝肾两亏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6岁。主诉心悸气喘,动则加重,静则轻,喘甚胸中闭塞,咽中如炙脔,心烦躁。病程三年。舌澹红,苔薄黄。面色萎黄,两颧如胭脂。彩超示三尖瓣闭锁不全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属痰阻气滞,病机为痰浊内蕴,气机阻滞。望诊见面色萎黄,两颧红。舌象澹红,苔薄黄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见心悸、气喘、咽中炙脔、心烦躁。切诊未提脉象。
心阳不足心悸气喘咽中炙脔痰气交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62岁,全身散在风团5年余,时隐时现,下午加重,伴瘙痒、怕冷、语声低怯。舌淡暗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瘾疹,证属风寒侵袭,兼有阳虚。皮肤见淡红色风团,部分融合成片,皮肤划痕试验(+)。病程5年,诱因出汗吹风后,伴心悸、纳可、二便调。
心阳不足瘾疹风寒侵袭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男性,主诉心悸、心绞痛半年余。现症见心慌心累,心痛阵作,胸闷气憋,动辄气促,行走困难,自汗多,面浮而苍白,形体虚胖。脉三五不调,结代频频,舌澹胖嫩,苔薄白滑。中医病名属胸痹,证型为心阳不足,痰瘀气滞。病因病机为心阳心气不足,运血无力,血行不畅,痰瘀气滞痹阻心脉。望诊见面色苍白,舌象澹胖嫩,苔薄白滑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提示症状持续半年,病程较长。切诊见脉来结代频频,三五不调。
心阳不足心悸心痛痰瘀气滞气短乏力
查看详情 →
女,28岁,心悸、短气、胸闷、头眩、疲乏无力、面色晄白虚浮。舌淡胖,苔水滑,脉沉弦而结。中医病名属心阳不足,水气上冲。病因病机为感受外邪及治疗伤及心阳,水寒之气上逆。
心阳不足水气上冲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9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半年,伴头晕目眩、心悸动不安、气短胸闷、胁脘支满、纳差、小便短少、睡眠不安。舌红、苔薄白滑,脉浮弦、沉滑。中医诊断为心动过速、期前收缩,辨证为阳气不化,饮邪内停,升降不利,心受水气所淫。病机为阳不化气,水气内停。
心悸阳气不足饮邪内停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高血压病史17年,眩晕头痛一月。舌苔淡黄,舌质偏红,脉细弦。诊断为肾虚肝旺,内风暗动。病情变化表现为头昏头痛、面目上火,后症状减轻,血压稳定,出现胸闷心慌、失眠、食纳不馨。舌苔黄薄腻,质暗红,脉细弦。后续病情改善,睡眠好转,偶有胃部不适,舌苔黄薄腻,舌质暗红,脉细滑。
心阳不足高血压肾虚肝旺内风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0余岁。主诉胸痹心痛,发作时心胸撮痛,痛彻肩背,水米不进,面唇发青,冷汗淋漓,脉息迟弱。中医病名胸痹心痛,证型土虚无以制水,阳衰不能镇阴,病因病机为阴邪上凌心肺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胸痛、水米不进、面唇发青、冷汗,切诊脉息迟弱。
心阳不足胸痹心痛阳虚阴邪上凌
查看详情 →
男,7月18日诊,失眠、心下悸、午后形冷、小便秘短、面部粟疮发剧、疡溃溢出血水。湿热壅于上焦,水气上凌,心阳不得下交。脉伏数而滑细。面色晦暗,舌苔黄腻。声音低微,口气秽浊。问诊见心下悸、形冷、小便短赤、面部粟疮。脉伏数而滑细。
心阳不足失眠湿热上扰肝气逆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0岁,男性,主诉发作性胸闷、心前区疼痛1年,加重半月。胸闷,心前区疼痛,气短,活动及受凉后发作,夜间亦发作,伴有疲乏无力,冷汗自出,少寐。面色晦暗,四末发凉。舌质淡暗,舌体瘀点,舌苔薄白。脉沉缓而涩。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,辨证为心阳不足,阴寒凝滞,瘀血阻络,痹阻胸阳,不通则痛。
心阳不足胸痹心痛病阴寒凝滞瘀血阻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3岁,男性,主诉心悸、胸闷气短1年余。现症见心悸胸闷气短,肢倦乏力,劳则益甚,时少寐。舌淡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沉缓。中医诊断心悸,证型心阳不足兼心脾两虚证。望诊见舌淡边有齿痕,苔薄白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见心悸胸闷气短,肢倦乏力,劳则益甚,时少寐。切诊见脉沉缓。二诊见脉弦,三诊见脉沉弦。
心阳不足心悸心脾两虚痰瘀互结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