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38岁,男性。主诉胃脘疼痛16年,定时发作,痛则喜按,痛剧则自汗,大便色黑,有潜血。苔白,脉象濡软无力,右肋下有痞块。诊断为胃痛,证属脾虚肝旺。病机为脾不健运,胃失和降,肝气失调,横逆犯胃。
胃痛脾虚肝旺肝气失调胃失和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三十以外,未有子嗣。经停三月,精神倦怠,不思饮食,腹时作疼。六脉微而兼迟,左寸有结珠之象。正气素虚,胎气不调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薄。脉象微迟,左寸结珠。天癸已停,腹时作疼。
气虚亏虚胎气不调肝肾不足妊娠停经
查看详情 →
黄某,男,19岁。左胁下疼痛有痞块,日渐增大如拳,轻按漉漉有声,小溲黄,茎痛。左关弦结,右较软弱,舌苔灰白。寒湿凝聚,气血留滞于胸胁。肝病及脾,脾脏肿大,左右相移。病机为疟疾所致,邪结为症瘕,名曰“疟母”。
胁痛痞块脾脏肿大寒湿凝结气血留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男性。左侧耳后肿块隆起,质硬,约乒乓球大小,脘腹痞块隐痛,舌质紫黑暗红,瘀斑覆布,舌苔黄薄腻,脉细弦滑。诊断为热毒痰瘀互结,阴液耗损。舌质紫,舌苔白腻,舌面有黏沫,脉小滑。舌质黯紫明显消退,舌苔腻能化、色黄,口有黏沫,脉濡滑。B超提示胆囊多发息肉。
鼻咽癌热毒痰瘀阴液耗损舌苔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女性,下腹部疼痛20天,发现腹部肿块10天。下腹胀满疼痛,大便干结,腹部肿块质硬拒按,舌红少苔,脉沉细。阳明腑实,食瘀互结。面色无华,眼睑苍白,痛苦貌,体瘦弱。腹痛时需蜷曲侧卧,仰卧加重。寒热往来,大便干结量少,2日一次。腹部肿块逐渐增大,触痛明显。舌红少苔,脉沉细。
阳明腑实食瘀互结腹痛腹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6岁。腰痛10年,加重3天。面色黄白带痛楚感,唇色青,舌澹青,苔薄白,脉沉紧。腰痛喜按,俯仰不能,压痛点位于腰大肌痞根穴处,右转左侧痛点显著。中医诊断为腰痛(腰肌劳损),证属寒湿凝滞型。
腰肌劳损寒湿凝滞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27岁,躯体矮小,面色萎黄,舌质黯红,舌苔白薄而润,呼吸和缓,大便溏软,小便清长,食后腹胀,两胁时痛,肝脾肿大,咳嗽白痰,脉弦细而缓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为太阴兼厥少阴型,病因病机未明确。病程长期,既往有血吸虫病史,肝脾肿大,营养不良,发育不良。
慢性血吸虫病太阴兼厥少阴型肝脾肿大面色萎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小腹痛、发热、呕恶不食,病程半载,形神憔悴,小便涩痛,小腹重坠。面色如熏,六脉沉郁。症瘕痞块,多属中脘;小水涩滞,少腹重坠。下焦肝火,久郁不宣,已成小腹痈。
小腹痛发热呕恶不食肝火久郁
查看详情 →
罗某,56岁,男性。主诉两胁疼痛1年余,连及胸背,食后胀痛加剧,纳差,口干苦,大便不畅。舌苔薄黄腻,质暗红,脉小弦滑数。辨证为湿热瘀毒互结,肝脾两伤。
胰腺癌肝脾两伤湿热瘀毒肝郁气滞
查看详情 →
60岁,恶寒发热10余日,舌苔板滞黄白相间,口干溺黄,右胁下痞块如掌,阻塞不舒,不欲纳谷。湿温证,湿郁三焦,升降失司,脾胃湿浊壅盛。面色晦暗,舌苔黄白相间,脉两关稍大至数,随热轻重而波动。右胁下痞块,不欲纳谷,口干,溺黄。脉来两关稍大至数,随热轻重而波动。
右胁痞块湿温证脾胃湿郁舌苔板滞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