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某,男,17岁,面部皮疹5年,出油多,皮疹色红,部分融合,有白色分泌物,囊肿性痤疮,粉刺聚疖,肺胃湿热,外感毒邪,血热蕴结,舌质红,苔白腻,脉弦滑,额部、双颊散在丘疹脓疱,硬性结节,黑头粉刺,面部油腻
痤疮继发感染肺胃湿热血热蕴结皮脂溢出
查看详情 →
35岁女性,外阴瘙痒伴阴道分泌物增多,色白黏稠有秽臭味。湿热下注,肝郁化火。外阴充血,阴道分泌物色白中等量,可见霉菌。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。
阴痒湿热下注肝郁化火
查看详情 →
15岁男性,全身出现红色小丘疹,伴有抓痕、血痂及阴囊红褐色硬结节,自觉剧痒,夜间尤甚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濡数。诊断为疥疮,辨证为外感虫邪,湿热内蕴。
疥疮湿热内蕴外感虫邪舌红苔黄
查看详情 →
15岁男性,面肢浮肿,低热,肌肤瘙痒,恶心,鼻衄,病程1个月。慢性肾炎,尿毒症,疥疮继发皮肤化脓性感染。面色晦暗,舌红苔腻,脉沉细。肌肤瘙痒,鼻衄,恶心,低热,浮肿,病史中有急性肾炎史。尿素氮及肌酐升高,病机为湿热内蕴,毒邪壅盛。
慢性肾炎尿毒症疥疮
查看详情 →
湿热浸脾,疮疥,足肿。舌苔黄腻,脉滑数。
湿热浸脾疮疥足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右颈部位有鹅蛋大小肿块,不红不热,坚硬如石。中医诊断为阴疽,辨证为体内瘀毒亢盛。望诊未提。闻诊未提。问诊提示肿块存在。切诊未提。
颈部鳞状细胞癌瘀毒亢盛阴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5岁,男性。主诉阴茎、阴囊冰冷、麻木,阳痿,足心困酸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为三焦郁滞、心肾不交。病因病机为三焦郁滞,心火不降,肾水不升。舌苔薄白,脉弦。二诊后舌苔白,脉弦紧。
阳痿三焦郁滞心肾不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喘咳四载,气逆喘息,通夜不能倚枕而卧,不寐怔忡,喘甚则头汗如雨,目如脱状。脉浮弦而数。体质嗜酒,戕伤中气。中医诊断为气不化水,肾阳衰微。病机为肺失肃降,肾失温化,水湿阴寒内盛,真阳不藏,浮阳上越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为长期喘咳,水凌火位,悬悸荡漾。脉象浮弦滑数略缓。
喘咳肺气肃降不行肾阳衰微水湿阴寒内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近三旬,腹痛水泻色如米浆,呕吐清水,呃逆连声,四肢厥逆,汗泄淋漓,气急失音,面赤戴阳,烦躁暴至,有欲坐卧泥水之态。六脉沉微似伏,舌苔灰白滑粘。诊断为阴寒霍乱危症,辨证为阴盛于下,格阳于上,上热假,下寒真,中阳困顿,阴阳否格。
霍乱危症阴寒内盛格阳于上戴阳证
查看详情 →
五八岁,便秘,病程未明,阴寒夹痰饮便秘,苔白滑而厚,六部弦硬有力。
便秘阴寒夹痰饮胸痞气冲肚腹胀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四十一岁。主诉血气痛,发作时攻痛有形,如拳如柄,痛极则叫号晕去。病程时作时止。中医病名为肝经凝血作痛,证型为肝经凝血。病因病机为肝经凝血,久痛入络。舌象苔滑白。脉象右手弦软,左手弦涩。
血气痛肝经凝血少腹有形
查看详情 →
一妇人怀抱久郁,脓水淋漓。脾胃亏损,虚寒隔阳气于外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脉大而无力。一妇人秋间两手心作痒,搔起白屑,寒热,遍身作痒,起疙瘩。脾肝二经血燥生风,舌红苔薄,脉弦细。
脾胃亏损肝气郁结血燥生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发热、咳嗽、吐血、少食。前医误用下冷药,损伤元气。面色苍白,舌淡苔薄,脉沉细。病因属内伤七情,病机为元气受损,虚劳之证。
虚劳元气损伤形羸乏力冷风顽痹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7岁。主诉胃脘疼痛,嘈杂不适,进食后缓解,反酸,上腹胀。病程3年。中医病名胃痛,证型脾胃虚弱。舌胖白苔,脉沉,寸尺尤甚。
胃痛脾胃虚弱胃溃疡
查看详情 →
男,26岁,阴囊部不适伴瘙痒,病程1月,结节增大增多,夜间加重。舌质红、苔黄厚,脉弦数。阴囊见红褐色半球状结节,表面光滑,无触痛。舌象红、苔黄厚,脉弦数。湿热下注。
湿热下注阴囊结节疥疮后遗
查看详情 →
五岁女童,胎生双阴,溺从上出,下户亦流。先天异常,无明显主诉及病程描述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提及,病因病机未详述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未提及,切诊未提及。
五种不男双阴经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男性。主诉腹痛、腹胀、便脓血、肛门坠胀。病程3年,此次发病1月。中医病名属痢疾,证型为脾寒肠热,湿阻气滞,传化失司。舌象黄白相兼而腻,脉弦。便常规示红血球++,脓球少许,便培养为福氏痢疾杆菌。
慢性菌痢脾寒肠热湿阻气滞传化失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表现为水肿、呕逆、小便不通。六脉沉细如丝。中医病名属水肿。证型为阳气衰微、寒湿内盛。病因病机为阳气衰微、寒湿内盛、水邪壅盛。面色晦暗,舌苔白腻。脉象沉细如丝。
水肿呕逆小便不通阳气衰微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4岁,女性。外阴部红色丘疹,瘙痒两年,反复发作。现症见搔破后分泌澹黄色液体,阴道奇痒如虫爬,黄带味臭,寝食不安,胸闷不畅,口干且苦,小便赤涩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滑。证属肝经郁火、湿热下注。
阴痒肝经郁火湿热下注舌红苔黄
查看详情 →
男,55岁,慢性腹泻十余年,大便溏薄,日下4~5次,不能食生冷油腻,吃则腹痛下坠,大便溏稀夹杂脓样黏沫,日下4~5次,面色晦黄,形体瘦弱,食欲缺乏,体困神疲,两腿沉重无力,晕眩,胸闷气短,舌质澹,口不渴,脉沉细无力。中医诊断为脾肾阳虚,中气下陷,病因先天禀赋不足,生活调摄失宜,寒气客胃,伤及脾运,病久必虚,病机为脾阳不足,脾之升运功能障碍,气虚下陷,大肠不固,便成泄泻,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,脾受其制,不能腐熟水谷。
慢性结肠炎脾肾阳虚中气下陷大便溏泄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