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汗+气滞+血瘀+气滞血瘀+冠心病

患者女性,60岁。主诉发作性心前区疼痛伴心慌胸闷3年,加重2周。心电图示前壁心肌缺血。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,脉沉细弦,面色萎黄。神疲,体胖,声音低沉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,证属气阴两虚,气滞血瘀型。
冠心病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心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4岁,男性。主诉时有房早、房颤,近1个月频发房颤,神情焦虑,烦躁失眠,自汗盗汗,神疲乏力,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,整日愁眉不展,时胸闷如窒。舌暗红,苔白厚腻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心悸,证型为肝失疏泄,气滞心络,兼有痰浊。
气滞心络心悸痰浊内阻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女性。主诉心慌心悸2月,加重2天。胸痹气阴两虚证。症状包括心悸不安、气短、自汗、口干少津、心烦不安、头晕耳鸣、体虚胖、大便干结。望诊见面色稍红润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提示体虚、大便不畅。切诊示脉细数结代。心音减弱,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,心电图示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、窦性心动过速、室性早博、阵发性心动过速、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。
自汗胸痹气阴两虚心悸
查看详情 →
女,66岁,自汗1年余,夜间盗汗明显,手足心热,口燥咽干,夜寐多梦,胸时有闷感。胸痹、汗证,属阴虚火旺兼瘀血阻络。舌紫暗有瘀点。脉细数。
自汗血瘀盗汗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男性,主诉恶寒、心悸5天。中医病名属心系疾病,证型为心阳不足,寒凝血瘀。望诊见舌质红绛,边有瘀点;舌苔薄白。闻诊未见特殊。问诊见头晕头痛,胸闷心悸,偶有恶寒,四肢欠温,疲乏无力,食纳较差,大便溏薄。切诊见脉迟缓偶有结代,脉弦缓。
寒凝血瘀心阳不足心悸胸闷四肢欠温
查看详情 →
男,56岁,胸闷心痛连及后背,心悸自汗,倦怠乏力,短气不足以息,善太息,劳累后易发,饮食不振,大便溏薄,精神不振,面色苍白,舌质淡有齿痕,苔极薄,心气不足,胸阳不振,气失摄血,血滞心脉,思虑不节,劳心伤神,心气不足,气虚失摄。
冠心病气滞血瘀心悸自汗劳力性心绞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0岁。主诉胸闷、气短、心前区疼痛,后背及肩胛骨痛,早搏频发两月余,近半月加重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型为气阴两虚,气滞血瘀痰阻证。舌苔薄白,脉沉缓无力。
气滞血瘀自汗胸痹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5岁,女性。主诉心慌心悸2个月,加重2天。症状包括心悸不安、动则加重、气短、自汗、口干少津、心烦不安、头晕耳鸣、体虚胖、大便干结。舌红少苔,脉细数而代。中医诊断心悸,证型气阴两虚。病因病机为心阴血不足,气滞血瘀。
自汗心悸气阴两虚脉细数
查看详情 →
男,42岁。右胸阵痛4个月,阵痛如针刺,每日发作5~6次,劳累后加剧,伴纳呆、不寐。舌质红有瘀斑,舌苔薄黄,脉迟缓。胸痹,气滞血瘀证。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,冠状动脉供血不足。
冠心病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72岁男性,发作性心慌心悸、胸闷胸痛9年,加重20天。胸痹心悸,胸痹心痛。证属气阴两虚,气滞血瘀型。心慌心悸,胸闷胸痛,气短乏力,头晕神疲,烦躁失眠,自汗盗汗。心电图示下壁、外侧壁心肌缺血,频发室早。年老体瘦,劳倦思虑过度,情志不和,气机紊乱,心脉瘀阻。
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自汗盗汗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0岁。主诉胸闷、气短、心前区疼痛,后背及肩胛骨痛,早搏频发,病程2月余。中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。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、痰瘀互结。望诊见苔薄白,闻诊未见明显异常,问诊见全身乏力、腿酸软,切诊脉沉缓无力。
冠心病气滞血瘀寒凝气滞心绞痛
查看详情 →
72岁女性患者,主诉面色萎黄、乏力10年,加重伴胁肋胀痛、黑便7个月。刻下症见面色萎黄、乏力、晨起口苦、活动后心悸、气短、胁肋胀痛、易惊、自汗、盗汗、手足心热、纳差、夜寐不佳、小便黄、黑色软便。舌质澹,苔白,脉弦细数。中医诊断为虚劳,辨证为肝郁乘脾,气不摄血。病史有胃十二指肠溃疡、缺铁性贫血、原发性高血压、冠心病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。
缺铁性贫血胃溃疡肝郁乘脾气不摄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男性。左胸疼痛,心悸气短,病程3年余。面色灰暗,体瘦无力,动则作喘,胸腹闷胀,心悸自汗,胸前区间歇针刺疼痛,放射到左肩。心率50次/分钟,心律不齐,血压200/100mmHg。畏寒作冷,多饮思纳,口不渴,大便不爽。舌淡灰暗,苔薄黄腻,舌底静脉粗大紫暗,脉沉滑代无力。冠心病,辨证为心阳亏虚,湿浊瘀阻,虚阳上亢。
冠心病心阳亏虚湿浊瘀阻虚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