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虚+血瘀+脾虚+气虚血瘀

患者38岁,女性。月经周期45天,腹痛,无血块,大便干,手足心凉,出汗。痛经,高泌乳素血症,多囊卵巢。面色苍白,舌淡,脉细弱。声音低微,无特殊气味。症状包括月经不调、腹痛、便干、手足心凉、出汗。脉象细弱。
血虚脾虚痛经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49岁,肝硬化。面色晦暗,肝掌,胸腹胀满,舌苔薄黄少津,脉缓。B超示肝硬化,肝脏缩小、形态失常,脾大,门静脉高压。证属气虚血瘀,痰浊凝聚。望诊面色晦暗,舌苔薄黄少津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胸腹胀满,纳可,病史有乙肝及肝硬化。切诊脉缓。
气虚血瘀脾虚湿滞肝硬化痰浊凝聚
查看详情 →
女,53岁,胃胀、反酸、消瘦、睡眠差1年,闭经3年。面色不华,目窠黑暗,舌红苔薄白,脉弦缓平。纳食少,纳后不舒,呃逆,胃胀,情绪不稳定。中医诊断为胃脘痛,证属肝脾不和。病因病机为肝脾不和、肝失疏泄、脾失健运、气机不畅、气滞湿阻。
气虚血瘀脾虚生化不足心血虚胃脘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7岁,男性,主诉腰痛伴双膝、肘、腕、指关节肿胀疼痛,麻木酸楚,疼痛游走不定,晨起关节僵硬,恶寒喜暖,天阴加重,纳少不香,疲倦乏力。中医诊断为痹证,证型为血虚生风,气虚血瘀,肝肾不足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关节肿胀疼痛、麻木酸楚、晨僵、恶寒喜暖、纳少不香、疲倦乏力,切诊未提及。
血虚生风气虚血瘀痹证肝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5岁,男性。主诉双膝部疼痛7年,加重15天。双膝关节压痛,活动受限,小腿肌肉萎缩,脉弦滑,舌苔薄白。中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。辨证为肝肾不足,风寒侵袭,气血瘀滞,脉络阻滞。病机为肝肾亏虚,痰湿瘀阻,经络不通。
气虚血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不足痰湿阻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男性。主诉头晕,颈项及双手震颤,表情呆板,四肢动作笨拙,行走呈慌张步态,睡眠不安,干咳。震颤麻痹。气虚血瘀。长期思虑过度,伤及心脾,气血失养,血虚生风,肝风内动。面色少华,表情呆板,舌暗红,苔薄白。脉沉细。
气虚血瘀脾虚震颤麻痹肝风内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女性,主诉胸闷、憋气、胸背发紧,病程4年,近2年劳累后心前区憋痛频繁,伴心悸短气、纳呆食少、多梦少寐。舌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,辨证为中气不足,气虚血瘀。
气虚血瘀冠心病心脾两虚心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5岁,男性。双小腿起疹6年,自觉瘙痒,时有糜烂、渗出,双下肢沉重,夜寐欠安。双小腿暗红色粗糙肥厚斑片,伴抓痕、血痂,轻度糜烂渗出,双小腿静脉曲张明显。舌质澹胖,苔白。脉沉缓。气虚血瘀,肌肤失养。
脾虚湿盛血虚失养慢性湿疹肌肤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9岁。面色晦暗,肝掌,胸腹胀满,纳可,舌苔薄黄少津,脉缓。B超提示肝硬化,肝脏缩小,形态失常,脾大,胆囊壁厚,门静脉高压。AST、ALT、胆红素异常。中医诊断肝硬化。辨证气虚血瘀,痰浊凝聚。望诊面色晦暗,舌苔薄黄少津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胸腹胀满、纳可。切诊脉缓。
气虚血瘀脾虚湿滞肝硬化舌苔薄黄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6岁,不规则阴道流血20余天,伴头晕乏力5天。月经紊乱,周期10~20天,经期18~45天,量时多时少。贫血面容,舌淡,苔薄白,脉细涩。崩漏,气虚血瘀证。子宫内膜增生史,继发性贫血。
气虚血瘀脾虚崩漏排卵障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9岁,男性。主诉肝硬化。病程长期,既往有乙肝及肝硬化病史。面色晦暗,肝掌,胸腹胀满,舌苔薄黄少津,脉缓。中医诊断气虚血瘀,痰浊凝聚。望诊面色晦暗,舌苔薄黄少津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胸腹胀满、肝掌、纳可。切诊脉缓。
气虚血瘀脾虚湿滞肝硬化痰浊凝聚
查看详情 →
70岁男性,双下肢皮肤红斑结节,蔓延至双上肢颜面部、颈部及前胸,伴疼痛、发热。病程反复,全血细胞减少。中医诊断虚劳,证属脾肾两虚,气血瘀滞,毒热内蕴。面色苍白,舌红苔白,脉沉细无力。病史有房颤、糖尿病,辅助检查示血常规异常,诊断为结节性红斑、菌血症、左肺炎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。
气血瘀滞气虚血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肾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8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头晕、颈项及双手震颤、表情呆板、四肢动作笨拙、行走慌张步态、睡眠不安、干咳。病程未明确记载。中医病名为震颤麻痹,证型为气虚血瘀。病因病机为长期思虑过度,伤及心脾,气血失养,血虚生风,肝风内动。望诊见面色少华,舌象未提及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精神欠佳,饮食尚可,口不干,大便正常,小便余沥不禁。切诊见脉搏78次/分,血压120/105mmHg。
气虚血瘀脾虚震颤麻痹肝风内动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64岁,肝硬化,十二指肠球炎,面色晦暗,胸腹胀满,肝区疼痛,蜘蛛痣,纳食可,烦躁易怒,体重下降,舌苔白腻,脉缓,证属肝脾不和,气虚血瘀
气虚血瘀脾虚湿滞肝硬化肝脾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,女,59岁。主诉胸闷、心悸1年,伴上腹部胀闷、白痰、倦怠乏力、自汗、心胸及手足心汗出、夜寐不安、纳呆。舌质淡,舌体胖大,苔腻微黄,脉细弱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气虚血瘀,痰浊阻络。舌淡红,舌体偏大,苔薄白,脉细弦。术后出现少气懒言,面色白,自汗与盗汗并见,心胸汗出明显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虚烦不眠,口干欲饮,舌淡红、苔薄少,脉细数。
气虚血瘀冠心病痰浊阻络心气虚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5岁,女性。眩晕反复发作2年,伴恶心欲吐、纳少、心悸失眠、颈项部酸胀痛、天旋地转、站立不稳、手足无力、麻木、言语不利。中医诊断为眩晕,证属脾虚血瘀。面色胱白,舌淡苔白腻,脉沉细无力。
脾虚血瘀血瘀眩晕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女性,月经不调8年,已婚3年未孕。月经周期不准,痛经,月经间隔3~5个月一行,末次月经1月6日,经期14天,月经量可,经血红,有少量血块,形体瘦弱,面色不华。舌澹、苔薄白,脉平缓。诊断为月经不调,证属肝脾不和,气虚血瘀。病机为脾虚、气机不畅、气血不和、脏器失华。
气虚血瘀脾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
查看详情 →
女,27岁,月经不调8年,已婚3年未孕。月经周期不准,痛经,经血红,有少量血块。形体瘦弱,面色不华。舌淡、苔薄白,脉平缓。月经不调,肝脾不和,气虚血瘀。面色萎黄无华,脾虚、气虚血瘀。脾虚、气机不畅、气血不和。肝气郁结,肝血注入冲脉不足,肝体失养。心气充、肝气疏、脾气旺、冲任固。经血化源充足,血循常道。
气虚血瘀脾虚血瘀月经不调
查看详情 →
男,52岁。主诉右髋、臀部疼痛向下放射,病程1个半月。中医病名股骨头坏死。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、气血亏损、肝肾不足,导致瘀血阻滞或痰湿内蕴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示疼痛限制、受凉加重。切诊未提及。
气血虚证股骨头坏死肝肾不足瘀血阻滞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