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61岁,主诉阴囊潮湿、肿胀瘙痒半个月,症状入夜尤甚,伴有口渴口苦不欲饮,纳呆,大便黏腻。舌象舌尖红,舌苔黄腻,脉滑数。中医诊断肾囊风,证型湿热下注。病因为湿热下注,主要表现为阴囊局部症状及湿热内蕴之象。
肾囊风湿热下注
查看详情 →
五十八岁男性,呼吸似无,心跳尚微,觉心下痰气高耸,昏厥不语。脚气冲心,病因花酒态饮,年老血气衰弱,不胜其湿,毒发而为脚气冲心。面色晦暗,舌象未详,声音低微,胸腹胀实,有杂音,心有痰积,脉象未详。
脚气冲心痰气攻心心下痰积胸有痰积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病程三年,脐左瘕聚,聚则热痛,经期屡超,挟瘀块,头痛麻晕,颈项酸强,左半较甚,耳鸣目花,神疲力乏,时欲泛恶,形寒掌灼,心悸寐少,关节酸楚,大便不畅或溏或结,白带多,面色苍黄,形体肥胖,舌质淡胖苔白腻,脉弦滑。中医病名未明,证型未明,病因病机为气机不畅,肝气郁结,气滞血瘀。望诊见面色苍黄,舌质淡胖苔白腻。闻诊未提。问诊见症状多样,病程长。切诊见脉弦滑。
经期瘕聚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脾虚痰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2岁女性,突发头晕目眩、头痛如破、左侧肢体强直、神志不清。高血压病史5年,血压波动。中医诊断为出血性中风,络损血溢证。面色青黄少华,神志不清,言语不能,呼吸气粗,大便偏溏。脉象未提。
脑出血络损血溢高血压心烦易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女性。主诉尿短频、尿道灼热感、腰痛。病程3至6月反复发作。中医病名热淋,证型湿热蕴于下焦,清浊互结。望诊舌质暗红,苔黄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未提及。切诊脉右寸关弦虚,右尺微弱,左寸尺沉数,左关弦数。
热淋湿热下注清浊互结尿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84岁,男性。主诉咳嗽、痰中带血、大便不畅、小便癃闭、小腹急满。病程2日。中医病名膀胱积热。证型湿热下注。病因病机三焦水道不通,膀胱气化不行。舌苔黄厚。脉洪数。
咳嗽痰红小便癃闭湿热下注三焦水道不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个半月,男性。高热一周,体温40℃~41℃,无咳嗽及呕吐,大便日泻数次,嗜睡,喉有痰鸣,无抽搐。面色红,唇赤不干,呼吸粗快,指纹深红达气关。诊断为春温高热,热入心包,神识昏迷。病邪乍退,正气未复,保胃气,以免伤津。腹泻多日,津液已伤,唇红口干,啼闹不安。
春温高热热入心包表邪未解津液损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1岁,婚后5年未孕,带下色黄味秽,外阴糜烂发痒,腰痛俯仰不利,少腹痛若针刺,月经常不及期且量少色紫。舌暗红,苔黄厚,脉滑数。诊断为湿毒下注,瘀热阻胞,肾虚络滞,冲任不利之不孕症。
不孕症湿毒下注瘀热阻胞肾虚络滞
查看详情 →
倪某,26岁,主诉腹泻、腹痛腹胀、肛门灼热坠胀、小便频数、皮肤瘙痒、皮疹、纳眠差、泛酸、乏力、腰酸、口腔溃疡。舌体胖大、色红苔白腻,脉滑数。中医诊断为脾肾亏虚、寒热错杂证。
腹泻脾肾亏虚寒热错杂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1岁,男性。主诉为左足背第3、4、5蹠骨中段骨折,第5蹠骨较甚,有小骨片分离,病程半月。中医病名属骨折。病因病机为外伤所致,瘀血未化,青紫肿胀,疼痛酸楚,局部发热,湿热蕴阻,湿疹、疽毒并发。望诊见青紫肿胀,舌象未提及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疼痛酸楚引及小腿脚趾,局部发热,周身湿疹作痒,小溲短赤,脚趾酸痛作胀。切诊未提脉象。
蹠骨骨折瘀血未化湿气作痒疽毒肿痛
查看详情 →
11岁男性患者,主诉双下肢紫红色斑点,按之不褪色。病程20日。中医病名紫斑,证型未明确提及,病因病机为血热妄行、气不摄血。舌暗苔白,脉滑数。病程中出现腹痛、纳呆、形瘦、小便黄、大便不调。二诊脉缓,三诊紫斑渐消,瘙痒止。
紫斑血热妄行脾胃虚弱阴虚火旺
查看详情 →
28岁男性,发热20余日,体温39℃,胸胁苦满,口渴不饮,脘痞不食,脉濡数,舌厚黄而腻,诊断为湿热留连少阳。
伤寒发热湿热留连少阳证胸胁苦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8岁,男性。全身皮肤起疱疹2年余,周身红斑、水疱,瘙痒剧烈,部分搔破留瘢痕,口腔亦起小疱疹,四季均发,夏季加重。中医诊断天疱疮,辨证为心经有热,脾经有湿,湿热内蕴,外发疮毒。舌质红苔净,后为苔薄黄,脉弦滑或细弦。面色未提及,声音气味未提及,病史包括皮肤疱疹及口腔疱疹。
天疱疮湿热内蕴心经有热脾经有湿
查看详情 →
女,50岁,头晕,头痛,心烦2个月。眩晕,冲任失调,肝虚阳亢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弦细。血压156/95mmHg,心率80次/min,心电图正常。心惊,失眠多梦,口干潮热,神疲乏力,月经不规律。
更年期综合症肝阳上亢冲任失调阴虚火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男性,主诉咳嗽、喘,病程自今年2月起。中医病名咳嗽,证型属痰多、咳喘,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引动宿痰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及咳嗽、喘、痰多、胸部憋闷、白痰、咽部不适,切诊提及脉弦数。
咳嗽痰多喘憋风邪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要症状包括胸脘不舒、纳谷减少、口苦不欲饮、泛恶、头眩、胸闷、便秘、脐腹隐痛、咳嗽痛甚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包括余湿挟痰浊逗留中焦、太阴健运失常、阳明通降失司、肝气肝阳上升、痰浊中阻、肝气横逆、脾胃不和、升降之令失司。病因病机包括余湿、痰浊、肝气、肝阳、脾胃不和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症状及病史,切诊包括脉象濡滑、苔腻未化。
泛恶胸闷纳少头眩
查看详情 →
17岁男性,左大腿根部肿物病史6年,阴囊及大腿根部群集透明水疱,流水不止,大便正常,尿少而黄。舌质澹,苔薄白,脉滑。诊断为淋巴管瘤(浅部),证属脾经湿胜,水湿外溢。
淋巴管瘤脾经湿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女性。主诉胃脘痛5年,因感寒、饮冷或劳累诱发,表现为胃脘胀满灼痛,时欲呕恶,嗳气频作,纳食欠佳。舌质红,苔白腻微黄,脉弦滑。诊断为湿热内蕴,胆腑不畅。舌象红,苔白腻微黄,脉弦滑。胆囊区、胆囊穴及右肩胛下压痛,莫菲氏征阳性。
胃脘痛胆囊炎胆石症湿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1岁,女性,主诉咳嗽气喘月余,咯痰白黏,胸闷气喘,夜间至清晨加重。咽部充血,两肺满布哮鸣音,两肺底湿性啰音,白细胞升高。中医诊断咳喘,证属痰热郁肺,肺失清肃。舌红苔黄,脉数。面色稍红,咳声重浊,痰白黏。听诊两肺哮鸣音及湿性啰音,脉数。
咳喘痰热郁肺舌红苔黄肺失清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2岁。主诉胃脘痛4年,近月加重,空腹痛甚,得食缓解,痛如针刺,局部拒按。舌偏红,苔薄黄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慢性胃炎中虚夹瘀证。证型为中虚气滞,久痛入络。病机为中虚气滞,瘀阻络脉。
慢性胃炎中虚夹瘀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