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岁女性,主要症状包括冠心病、心动过缓、彻夜不眠、心悸自汗、气急、咳嗽痰黏、形寒怯冷、时或潮热,舌苔薄腻中剥,脉沉细,病性为气血虚,心肺脾肾虚实夹杂
气血虚冠心病心动过缓失眠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刘某,男,69岁。双上肢冷凉伴无汗,病程5年。舌暗澹,苔薄黄,脉沉弦。痹证,气血两虚证。病因病机为风寒之邪壅阻经络,营卫不行,络脉瘀阻,病久入深,气血亏耗,正虚邪恋。舌暗澹属气血虚弱,经脉瘀阻之象。
气血两虚痹证风寒束表营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
女,主诉湿热过重,下冲任于血室,经淋漓,腰酸,身乏力。脉弦数。中医病名属月经不调,证型为湿热下注、肾阴虚损。病因病机为湿热过重,下扰冲任,伤阴耗气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未提及,脉象弦数。
气血两虚湿热下注冲任不固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1岁。主诉全身乏力,手足麻木,腰酸,出汗多,心情烦躁,睡眠差。病程较长。舌澹红嫩,脉沉细。中医病名疲劳综合征。证型气阴两虚,热扰心神;阴血不足,血不养神,脉络失养,营卫不和;气血两虚,血不养脑;血虚生风,经脉失养,清阳不升;气血两虚,经脉失养,清阳不升。舌象澹红嫩或澹红,脉象沉细或沉细缓。
气血两虚疲劳综合征血不养神经脉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8岁,女性。乏力明显,气少懒言,汗多动则尤甚,两颊紫红,触之疼痛,食少纳呆,舌质澹紫有斑点,苔薄白,脉细涩。中医病名血积,证型气血两虚,瘀血内停。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,脉络瘀阻,气血不能上荣头目,肢体失养,腠理不固,营阴外泄,脾胃虚弱,运化失职。
气血两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瘀血内停肾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女性。背部麻木如蚁行感3~4年,伴头晕头痛,面色澹白无华,容易疲乏,睡觉后上肢发麻,腰酸痛。舌淡红,苔白腻,脉细。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。中医诊断痹证,证属气血两虚,肝风夹痰。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,督脉痹阻,阴血虚弱,阳亦衰微。
气血两虚痹证肝风夹痰腰酸痛
查看详情 →
女,47岁,红斑狼疮近一年,面部红斑,灼热、麻辣、痒感,怕光,头晕痛,烦躁出汗,夜不安寐,手足心热,关节痛,腰痛,面浮脚肿,神疲肢倦,食欲差,大便结,闭经。舌质紫暗边有瘀斑,脉细弱。
血虚红斑狼疮瘀阻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5岁,主诉乏力、气短,病程3年。气血两虚,肾虚有瘀。舌质暗,有瘀斑,舌苔厚,脉细,尺脉弱。白细胞减少,血常规示WBC低于正常。诊断为虚劳,病机为气血不足,肾虚兼有瘀血。
气血两虚肾虚瘀血乏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4岁,女性,主诉乏力肢软,月经过多2年余。病程2年。中医病名虚劳,证型气血两虚,肾精亏虚。主症包括乏力肢软、牙龈出血、皮肤紫癜、月经量多、头晕、心悸、纳差食少。面色白无华,舌澹苔白,脉沉细数。病史中提及自幼体弱,易外感,生活不规律。
气血两虚血虚肾精亏耗虚劳
查看详情 →
21岁 女性 经行腹痛2年 月经周期30~45日 经量少 经色澹 头晕 面色萎黄 少气懒言 痛经 气血两虚 舌澹 苔薄白 脉细
气血两虚痛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6岁,女性。左少腹有包块,大小4cm×4cm,确诊为附件炎性包块,小腹牵引作痛,曾2次腹部开刀,月经量少,大便秘。脉微数,舌质淡红,苔少。辨证为气血两虚,兼瘀夹湿。脉弱,苔白,舌质淡。
气血两虚附件炎性包块瘀阻湿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5岁。主诉左足跟外伤后踝关节畸形,行走时足部剧痛,病程3个月。舌象暗红,少苔,有瘀点。脉象沉细。中医病名附骨疽后期。证型气血两虚,瘀血阻滞。病因病机为外伤导致瘀血阻滞局部,停而不散,身体亏耗。
气血两虚附骨疽瘀血阻滞
查看详情 →
易某,28岁,双手指、足趾、耳垂红肿麻木,病程10余年,冬季发作,局部冰凉,黯红色肿胀,无糜烂溃破。舌质澹,苔薄白,脉细。冻疮,证属寒邪侵袭,气血瘀滞。面色正常,舌淡苔薄白,脉细。局部感觉消失,受热后瘙痒,冰凉感。
冻疮寒邪侵袭气血瘀滞阳气不达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7岁。主诉白细胞减少1年余。精神差,面色萎黄,倦怠乏力,纳食较少,经年畏寒,易汗出,夜寐较差,肢体麻木,大便偏干。舌质红,苔少,舌面有裂纹。脉沉弱细数。中医诊断为虚劳,脾肾虚弱,生化无权,气血两虚。病因病机为脾肾两虚,气血不足,脾虚则气血无以生化,肾气不足则髓海不充。
气血两虚白细胞减少症脾肾虚弱面色萎黄
查看详情 →
26岁女性,月经先期,量少色澹,经中少腹、小腹胀痛,腰痛如折,结婚2年未孕。舌质澹,舌苔薄白,脉虚细。中医诊断为月经不调,证属气血两虚,统摄不固。病因病机为阴血不足,血海空虚,气虚不摄血。
气血两虚月经先期血海空虚腰痛如折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女性,主诉头晕伴四肢乏力1个月。形体消瘦,双颧发红,面色萎黄,面色皖白无泽,唇澹无泽,舌澹胖,苔薄白而润,脉沉细无力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属气血两虚。病程1个月,发病于洗衣服后出现周身大汗、头痛、头晕、四肢酸软无力、心悸。
气血两虚低血压病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8岁,女性。左下肢凉痛1年余,行走后加重,休息后缓解,左足及小腿疼痛、酸胀,静止时发凉,间歇性跛行距离约20m。舌质暗澹,苔薄白,脉沉缓而细。中医诊断脱疽(血脉瘀阻)。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,气虚血瘀,脉络滞塞。左下肢动脉内壁不光滑,腘动脉狭窄,胫前动脉见斑块,血流速度减慢。左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,胫后动脉搏动弱,肢体位置试验阳性。右下肢动脉搏动正常,肢体位置试验阴性。
气血两虚脱疽血脉瘀阻肢端闭塞
查看详情 →
陈某,男,29岁。肌肤散在性瘀点、瘀斑3个月,伴鼻衄、神疲乏力、头昏、纳差、脘胀、腰部痠痛。面色黄不华,舌质澹红,苔少,脉细数。肌衄(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),脾肾两虚证。瘀点、瘀斑,血小板减少,面黄不华,舌澹红,苔少,脉细数。邓某,女,32岁。四肢紫斑满布,牙龈渗血,伴眩晕心悸、夜寐多梦。气血两虚,三焦火游。紫斑,牙龈渗血,舌红,脉细。
气血两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肾两虚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5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包括头晕、心悸、气短乏力、面色苍白、形寒肢冷、面浮肢肿、腹胀、纳差、双下肢散在瘀点。病程未明确提及。中医病名为虚劳,证型为脾肾阳虚。病因病机为脾肾阳虚。望诊见面色苍白,舌质澹、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头晕、心悸、气短乏力、面色苍白、形寒肢冷、面浮肢肿、腹胀、纳差、双下肢瘀点。切诊见脉沉细。
气血两虚慢性再障脾阳不足肾精亏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9岁,男性。主诉双上肢冷凉伴无汗5年。中医诊断为痹证,证属气血两虚,风寒痹阻。病程5年,病机为经络长期风寒痹阻,营卫不行,络脉瘀阻,年事已高,气血亏耗,正虚邪恋。舌象黯淡,苔薄黄。
气血两虚痹证风寒痹阻营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