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虚+头晕+心悸

患者主诉眩晕、耳鸣、心悸、少寐。病程数年,屡屡发厥。中医病名属肝厥。证型为肝气化火、阴液消耗、营血不足。病因病机为烦劳激动阳气、阳火内燃、阴液被耗、风阳乘虚入络。望诊见舌苔或黄或白或厚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肩背腰膂股端皆痛,火时上升,心悸耳鸣头晕,操持烦劳。切诊脉象细弦,左尺小涩,右尺不藏。
心悸营血不足肝气有余中气痞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36岁,痢下赤白时发时止二年余,腹痛,里急后重,面黯,头晕,心悸,筋脉拘急,带下如注,脉沉弦,舌淡红,苔白糙,病久体虚,虚中夹实,湿热虽清,脾虚未复,眩晕,大便稀薄夹粘液,带多,脉沉,舌淡
头晕慢性痢疾脾虚未复湿热已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女性,月事失调逾年,经期紊乱,潮血无规律,曾有经行如崩史。精神烦乱,情绪波动,注意力不集中,性情急躁,头晕目眩,腰膝酸困,脘腹灼热,午后五心烦热,口燥咽干,便秘溲赤,睡眠不安,多梦。面色潮红,舌红少苔,脉虚细而数。中医诊断为肾阴亏虚,肝失水涵,木燥化火,心火上炎,兼挟胃热上犯。病机为阴虚火旺,虚中挟实。
月事失调肾阴亏虚肝火上炎心火上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4岁,女性。胃脘下隐痛,纳差2年,饮食不慎、生冷、硬物或情志不快时加重,伴胸闷、嗳气、心悸、头晕、乏力、嘈杂、心烦,心下按之痛甚。面色少华,舌澹红、苔中黄,脉弦无力。中医诊断为气郁中虚。脉弦无力,舌澹红、苔中黄。心悸,脉浮。
气郁中虚心悸胃痛风寒感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0岁。主诉久有眩晕,近年来加重。头额闷胀,动辄晕仆,四肢瘫软,心悸不宁,大便干秘。舌苔黄厚腻浊,脉沉而实。中医诊断为顽痰动风,上攻作眩。舌象黄厚腻浊,脉沉而实。二诊见舌苔白厚而腻,脉滑。三诊舌苔已化,根部薄腻,脉缓带滑。四诊脉缓带滑。病程较长,症状反复。
心悸眩晕顽痰内结痰涎上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5年,加重半年余。症状包括心慌气短、活动后加重、头晕自汗、疲乏无力、纳食欠佳、心前区疼痛、畏寒肢冷、大便稀软。面色萎黄,形体消瘦,语声低微,舌质澹,苔薄白,脉沉细结。中医诊断心悸,证型为中气亏虚、气血不足、中气虚寒。病因病机为劳累过度耗伤中气,中阳不足,虚寒之证。
心悸中气亏虚气血不足中气虚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6岁,女性。长期腹泻,大便稀,每日二三次,伴腹痛、饥不欲食、恶心、胃痛、头晕、乏力、关节酸痛、心悸、睡眠尚可。月经量多有块,经期小腹胀痛、腰酸。脉弦细无力,舌淡红中心苔薄腻,边缘不齐。中医诊断为中阳虚,脾胃不调。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,中气不足。
泄泻脾胃不调中阳虚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4岁。主要症状为胃脘疼痛十余年,遇寒则发,伴呕吐、大便溏薄色暗、紫黑血丝。中医病名为胃脘痛,证型为阴寒内盛、脾虚中寒、淤血内阻、中气虚损。病因病机为阴寒内盛,涉迫其血,脾虚中寒,淤血内阻,中气虚损。望诊见面容瘦削,神倦乏力。舌苔白薄,脉象沉弦、虚弦、虚缓。问诊见胃脘疼痛频作,入夜尤重,痛如锥刺,呕吐清冷残食,便色黑,大便溏薄,心悸头晕,四末欠温。切诊见脉沉弦、虚弦、虚缓。
胃脘痛阴寒内盛淤血内阻脾虚中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男性。腹泻6年,加重10余天。泄泻,日行3~4次,便前腹痛,头晕心悸乏力。舌质淡苔白润,脉弦缓。自幼肠胃功能虚弱,畏食生冷,易发呕吐。中医诊断为泄泻,证属脾肾阳虚。病因病机为中焦虚寒,脾肾阳虚,无力运化水谷精微。舌质胖,苔白润,脉弦缓。
泄泻脾肾阳虚中焦虚寒清阳陷下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女性,主诉失眠4个月,彻夜不寐,镇静催眠药效不佳。现病史见脘腹痞闷、嗳气频作、恶心呕吐痰涎,头晕目眩,心悸烦躁,神疲乏力,饮食乏味。舌质淡,苔白腻,脉缓滑。中医诊断为痰浊中阻,扰及心神。
失眠痰浊中阻心神不安胃气不和
查看详情 →
男,57岁。头晕目眩13年,伴心悸气短,精神倦怠,肢体酸痛,面色不华。血压升高,最高达210/150毫米汞柱。舌苔薄白,脉结。中医诊断眩晕心悸。证属血虚心失所养,厥阳上扰,证久中虚。面色不华,舌苔薄白,脉结。
心悸高血压心脾失调血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7岁,女性,主诉头晕乏力、失眠心悸一年。面色苍白,头晕目眩,阵发心悸,胸闷作恶,纳谷不香,失眠便干。舌质黯,苔中灰,边黄腻,脉弦细。辨证为湿邪内阻,清阳不升,病位在心脾,证属湿热中阻,清气不升。诊断为眩晕,痰湿内蕴,清阳不升证;溶血性贫血。
眩晕痰湿内蕴气血不足湿热中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5年,加重半年余。症状包括心慌气短、活动后加重、头晕自汗、疲乏无力、纳食欠佳、心前区疼痛、畏寒肢冷、大便稀软。面色萎黄,形体消瘦,语声低微,舌质澹,苔薄白,脉沉细结。中医诊断为心悸,证型为中气亏虚,气血不足,病机为中气虚寒。
心悸中气亏虚气血不足心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女性,主诉便血四载,伴头晕、耳鸣、心悸、周身乏力、夜寐多梦、月事不调。舌苔黄而不华,脉象濡软。诊断为便血,病机属心脾失调,气血亏虚。脾阳不健致血不循经,心血不足致心悸梦多,月事不调。
便血心脾失调心血不足脾阳不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5岁,女性。主诉为恶寒发热、头晕头痛、恶心呕吐、肠鸣腹泻。病程半个月。中医病名为外感表证,证型为中虚里寒兼表邪未解,病因病机为外受寒邪,损伤中阳。望诊见面色苍白,舌淡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恶寒发热、头晕头痛、身痛自汗、心悸气短、口淡不渴、小便短少。切诊见脉缓无力。
中虚里寒急性胃肠炎表邪未解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7岁。主诉心悸,心中虚怯,心脏部位有掣引感,右足跟掣痛,头晕,纳少。舌质胖澹有齿痕,苔薄白滑。脉细涩。中医诊断为心悸,证属心脾气虚,肝气郁结。二诊舌质澹红有齿印,苔薄微干,脉弦细涩,诊断为气阴两虚,气滞食积。三诊舌质暗红齿印,苔薄略干,脉弦细涩,诊断为脉证同前兼有心神不安。
心悸心脾不足肝气郁结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8岁男性,间断低热伴心悸5个月。面色萎黄,神疲乏力,低热,纳呆,咽部轻度充血,舌尖红,苔薄黄,脉细数。舌澹红,苔厚微黄,脉细数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细数。舌质澹红,苔微黄,脉细数。体温37.2℃,大便干,心电图正常。病属体质素虚、气血不充,邪入于络,日久化热伤阴,气血耗损。
风湿性心肌炎气血不足阴虚内热脉细数
查看详情 →
男,62岁,双下肢浮肿、胸闷、喘满2月,冠心病、心肌劳损5年。胸闷、心悸、头晕、气短、心下痞满、口唇紫、口干、大便干、小便少。舌苔白腻,舌暗紫。脉沉弦细。冠心病,中气虚寒,饮邪上逆,痰饮停久化热,气逆水盛。
冠心病心肌劳损中气虚寒饮邪上逆
查看详情 →
56岁男性,慢性肾炎、尿毒症反复发作性水肿伴体倦12年,双下肢凹陷性水肿,腰膝酸冷,胃脘嘈杂,干呕吐涎沫,胸满心悸,头晕乏力,面色晦暗,小便不利,大便溏稀,舌质澹紫,苔白薄腻,脉沉细弱,脾肾阳虚证。
胃中虚寒慢性肾炎尿毒症脾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6岁,心悸头晕两年余,加重月余。面色无华,舌质澹,边齿痕,舌苔薄,脉沉小滑结代。中医诊断心悸,证型心血不足。病史提示过劳致气血损伤,血虚不濡,心脉失养。心电图示频发房早。
心悸头晕心血不足气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