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,发热4月余,体温39℃左右,颜面皮肤出现红疹。面色不华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两脉稍弱。病因属小儿感邪易化热化火,病机为寒湿暑热化燥化火,伤及营卫,营卫失和,兼气阴受损。
发热待查营卫失和气阴两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男性。主诉失眠头晕10余年,血压常在21.2/12kPa以上。中医诊断真阴不足、肝阳上亢。面色晦暗,舌红少苔,脉弦细数。问诊见失眠头晕长期存在,病程较长。病因病机为真阴不足,肝阳上亢,心火独亢。
失眠高血压真阴不足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40岁,发热,左上腹刀割样疼痛,呕吐,便秘,小便黄赤,体温38.5℃,左上腹压痛,肠鸣音减弱,舌红苔薄黄,脉滑数,急性胰腺炎,邪热与痰饮互结,小结胸证
急性胰腺炎湿热互结心下结块刀割样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女性。主诉产后便秘逐渐加重。情绪急躁、少腹满、口苦口臭。脉弦,舌薄白苔。中医诊断为阳明病,胁下硬满,不大便而呕,舌上白苔。
产后便秘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
查看详情 →
9岁女性患者,身热不退,午后加剧,两颧潮红,咽喉疼痛,呛咳无痰,食少体倦,口干而渴。病后邪热未清,气阴两伤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喉痧气阴两伤身热不退午后加剧
查看详情 →
男,58岁,胸闷、气短,偶有隐痛1年余,加重半个月。脉弦缓,心率62次/min,舌质嫩红,苔薄润。心肺气阴两虚证。
心肺气阴两虚证胸闷气短汗出心慌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女,79岁。突发双目失明,伴心胸灼热,口舌咽鼻干燥,大便秘结,8日未行,高热39.5℃,头昏脑涨,肢体酸楚。热结津亏,腑实不通,阴精不能上承于目。面色无华,舌红少津,脉沉细数。瞳孔缩小,无对光反应,眼底视盘色稍红,黄斑部反光存在,静脉纡曲。
暴盲热结津亏腑实不通阴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恶寒,遍身无汗,循背嵴之筋骨疼痛不能转侧,脉浮紧。中医病名属太阳温病,证型为伤津所致,病因病机为外邪袭于皮毛,邪气侵及背输经络。望诊未提,闻诊未提,问诊见恶寒、无汗、背痛,切诊脉浮紧。
恶寒无汗项背强痛脉浮紧
查看详情 →
28岁女性,经前胸骨部疼痛,夜间加重,乳胀明显,经来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酸水,面色苍白。月经周期30~37天,经期5~7天,腰痠,带下量多色黄,纳减,寐欠安,大便溏。舌澹红,苔薄白,脉细涩。妇科检查提示宫颈充血,子宫压痛,两侧附件压痛。中医病名属经前胸痹,证型属痰阻气滞,病因病机为痰湿内阻,气机不畅。
胸痹痛经乳胀腹泻
查看详情 →
男,30岁,发热、恶寒、无汗、头痛、周身疲痛,病程4日。证属发汗太过,表气已虚,余邪未尽。舌质偏红苔薄白,脉浮数。
伤寒发汗表气已虚余邪未尽
查看详情 →
五十余岁,形色苍白,发热恶食,上吐下泻,昏闷烦躁,头身俱痛,脉洪数。吐泻汗漏不止,表里虚甚。发斑,面赤身及四肢胀闷,斑色淡而隐隐,形如蚊迹。无根失守之火游行于外,胃虚,邪从上下出。
吐泻发热发斑汗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男性。腹胀半年,饮酒后加重,偶有泛酸,嗳气,食欲差,睡眠不好,不欲食冷。形体肥胖,腹中压之胀满不痛,唇红,苔白,脉滑。中医病名胃痞,证型寒热错杂。病因病机为中焦不足,湿气主导,气机属化从化所致。舌象白,脉滑。
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痰湿内盛中焦不足
查看详情 →
周某,男,44岁。主诉心悸,气短胸闷,口干,疲乏,劳则出汗,烦躁夜寐差。舌红少苔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气阴两虚,心神失养。病性属气阴两虚,心神失养。病位在心,与脾、肾、肝、肺功能失调相关。病因病机为气虚与阴虚并见,心神失养。
心悸气阴两虚心神失养舌红少苔
查看详情 →
腹痛下痢,里急后重,痢下赤白,湿热痢疾。面色正常,舌苔黄腻,脉弦滑。里急后重,湿热蕴结大肠,气机阻滞。
湿热痢疾下焦气滞
查看详情 →
女,79岁,胸闷、心悸再发,受凉后头昏明显,忽冷忽热,热则出汗,汗后背心冷,腹胀、胃脘嘈杂,口干苦,口渴喜饮,活动后心悸、胸闷。舌体胖大质黯红,苔薄白,脉细弦。中医诊断眩晕病,少阳证。病因病机为年老正气不足,邪犯少阳,枢机不利,开阖失施,胆火上炎。
眩晕病少阳证气血不足胆火上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男性。身热起伏,头身沉重乏力半月。身热起伏,头重如裹,身沉乏力如负重物,双腿酸困沉冷如着铅袋,面色皖白,纳呆不饥,腹痛绵绵,喜温喜按,小便清长,大便溏薄。舌暗苔白腻,脉濡缓。中医诊断湿温,证属湿遏卫气,脾阳不振,湿从寒化。
湿温湿遏卫气脾阳不振湿从寒化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1岁,男性。主诉为伤风感冒后出现恶寒、眠差、纳差、关节酸困乏力。病程一个多月。中医病名为中风,证型为手足拘挛、百节疼痛、烦热心乱、恶寒、经日不欲饮食。病因病机为正气虚于中,热邪扰于上,风邪袭于外。舌质淡苔薄黄,脉弦细虚。
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
查看详情 →
女,57岁,偏头痛十余年,伴乏力、汗出、心悸、烦躁不安、手足心热、失眠。舌红,苔白,脉弦,肥胖。气阴两虚,气血不和,肝胆郁热。
偏头痛气阴两虚胆火上炎心神被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主诉近半月低热,凌晨胸部烧灼及闷窒感,气短。病程十余年,每年发作一次,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。舌体胖大,质红,苔薄白腻,脉细弱。中医病名属低热,证型为气虚血瘀、湿阻,病机为正气亏虚,正邪纷争,内有郁热。胸部烧灼感为内热之象,舌象提示气虚湿阻,脉细弱反映正气不足。
低热气虚血瘀湿阻
查看详情 →
6个月男婴,咳喘气急3天。咳声频繁,喉中痰声辘辘,鼻塞流清涕,纳少眠欠安。面色澹白,形体肥胖,肌肉松软,口唇色澹,舌澹苔白滑,指纹鲜红在气关。中医诊断哮喘(急性发作期),辨证寒哮,外寒内饮。病机为外感寒邪,内有痰饮,肺气壅塞,痰随气升。
哮喘外寒内饮痰湿伏肺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