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20岁,男性,反复胃脘隐痛3年,加重5日,饭前痛甚,食后痛减,喜暖喜按,腹胀,泛酸欲呕,不思纳谷,神疲易乏,大便偏溏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细弦。证属中焦虚寒,脾胃失和。
胃脘痛中焦虚寒脾胃失和喜暖喜按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5岁,发热恶风,鼻塞涕清,倦怠乏力,头晕目眩,大便干结,病程10余天。气虚外感,风痰上扰。舌澹红,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细。
感冒气虚外感风痰上扰头晕恶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女性,主诉心悸3个月。心悸不安,动则加重,寐浅,大便干。中医诊断为心悸,证属郁火扰心。脉弦数,舌红。病因为感冒后余热内复,热扰胸膈,郁火灼伤津液。
心悸郁火扰心脉弦数舌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要症状为胁下痞块,痛引少腹,大小便不通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为房后冒寒饮冷,寒结少阴肾脏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及房事后饮冷,切诊未提及。
脏结少阴寒结于肾痛不可忍大小便不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2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包括失眠、多梦、心烦意乱、性情急躁、头痛、头晕、惊悸、胆怯、恶心、小腹胀满、胸胁胀痛、食纳不馨、尿黄短、大便偏干。病程较长,自2005年8月起病。中医病名为“热入血室”,证型为“热入血室,扰于神明”。舌质红,舌苔薄黄,脉弦细。四诊显示精神紧张,面色欠佳,有幻视,身热,多汗,月经未至。
热入血室肝胆失调心神不宁余邪未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男性,病程八年。主要症状为午睡时突发喊叫、抽搐、昏迷、吐沫、小便失禁。家族史有甲状腺肿大。舌质边红,苔薄腻,脉弦小滑。后续症状包括头眩晕、睡眠不安、梦多、疲乏、头眩头痛、食后欲寐、口干、尿短黄。舌质边红,苔薄黄,脉象沉缓、左弦右缓、左弦缓右滑、沉细、芤数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未明确。
癫痫发作肝风内动阴虚内热痰热内扰
查看详情 →
胡某,50岁。发热、右腰腹部水疱伴疼痛1天。发热,体温38.2℃,头痛、颈背痛,右腰腹带状成簇水疱,疼痛较剧,头汗出,口不干,欲呕,稍咽痛,胃纳减。舌澹红偏暗,苔薄腻。脉浮细。证属外染风邪,蕴阻肌表。
带状疱疹风热犯表邪郁肌表表证未解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男性。主诉咳嗽、气喘,吐痰涎,背恶寒,病程1周。病史显示咳嗽、气喘反复发作10余年,秋冬季节多发。舌澹嫩润,薄白腻苔,边尖有齿印。脉缓细,双尺沉细无力。辨证为表寒内饮,肾不纳气。
痰饮咳嗽表寒内饮肾不纳气肺寒
查看详情 →
42岁男性,头面部浮肿,延及四肢,全身肿胀,皮肤发痒,搔之出现红痕,病程3天。舌苔薄,脉浮。病因风邪壅遏于肌肤。
风邪壅遏头面部肿全身肿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产后心下及胸内痞满,呃声连连,彻夜不眠,饮食难入。脉弦大,恶露畅然。病因属产后胞虚着寒,冲气不顺,符合《金匮》“革脉”之象。舌象未提,面色未提,声音未提,气味未提,病史为孕六月小产。中医病名属呃逆,证型属胞虚寒滞,冲气不顺。
产后呃逆胞虚着寒冲气不顺心下虚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男性。主诉肝硬化腹水。病程1周。中医诊断鼓胀、发热。证型气阴两虚,气虚发热。面色萎黄,舌质红,苔薄黄。脉细数。腹胀、泄泻,体温37.5~39℃。腹水存在。病机为肝病日久,木克脾土,清阳下陷,湿热蕴结,阴火上冲。
肝硬化腹水气陰两虚气虚发热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体形肥胖,气盛,鼻衄,每次出血量多,面色红润,脉象躁疾,精神恍惚。中医病名鼻衄,证型火气旺盛,病因病机为多服暖宫药致火气上逆,迫血妄行。望诊面色红润,舌象未提。闻诊未提。问诊提及鼻衄、精神恍惚。切诊脉象躁疾。
鼻衄火盛血瘀上盛下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5岁,女性。头昏头痛3年,前额及头顶痛剧,伴呕恶,血压偏高,痰湿上涌,气短,胃脘作痛,喜温喜按。舌质红,苔薄白,脉沉弦。诊断为肝胃虚寒,浊饮上犯。二诊时头痛呕恶止,胃脘胀痛减轻,前额仍昏闷,血压155/90mmHg,右肩肘关节痛,倦怠,口澹腻,不思饮食,舌质红,苔薄白,脉弦缓。诊断为肝胃阴寒减退,太阴脾湿未能正常输转。
头痛呕吐血压高胃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8岁,男性,主诉上腹部阵发性绞痛,痛时碾转不安,大汗淋漓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胆道蛔虫病,病因病机为蛔虫侵入胆道。望诊未提,闻诊未提,问诊提示有排蛔史,切诊未提。
膽道蛔蟲病肝氣郁結腹痛劇烈蛔蟲內擾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0岁,女性。主诉上脘不适,觉有冷水,时作响声,夜卧不适更甚,食后胃部不适,欲吐而不能,偶泛冷水或酸水,头晕,腰酸,口干,腹部柔软有按压痛。舌红,脉68次/分。既往病史有胃炎、腰间盘突出。诊断为胃炎,辨证为阳虚而夹杂热象。舌红,脉数。胃中停水,胃虚上逆,水谷不得下行。
胃虚停水阳虚夹热
查看详情 →
25岁女性,主诉发热恶寒、头痛体疼、腰膝关节酸楚、呕逆无汗。体温37.5°C,头痛呕吐痰沫,口渴喜热饮,精神萎靡,体肢无力。脉沉细而微,舌淡苔白而润。辨证为太阳病而见少阴之脉,属阳虚感邪,内真寒外假热。
发热恶寒头痛体痛腰膝酸楚呕逆无汗
查看详情 →
田某,阳不交阴,心腹热灼,寤不成寐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:不寐。证型:阳不交阴。病因病机:脏液内耗,阳跷穴空。病因为阳不交阴,兼有精不凝神、肝血无藏、胃病、胆热、脾胃虚弱等。
不寐阳不交阴肝血无藏焦烦过度
查看详情 →
45岁,阴道出血21天,量多色鲜红,下腹部胀满,面色㿠白,唇淡无华,全身轻度浮肿,四肢冰冷,头痛乏力,舌淡苔薄白,脉沉细,崩漏,脾肾阳虚,肾阳虚衰,封藏失职,冲任不固,脾阳失其温煦,脾不统血
崩漏脾肾阳虚肾阳虚衰冲任不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两膝髌骨边缘因运动扭伤而起,关节酸楚,屈伸不利,髌骨边缘略见增厚,病程迁延经年,仍有发展现象。关节筋膜陈伤,气血失和,寒湿互阻。两膝关节筋膜陈伤,风湿凝留,屈伸牵强,畏寒。伤处气血滞呆,筋病可能涉骨。面色正常,舌象未提,声音正常,气味未提,病史有运动扭伤,脉象未提。中医病名膝部劳损,证型寒湿阻络,病因病机为外伤后寒湿凝滞,气血失和。
膝关节劳损寒湿阻络气血瘀滞筋膜强硬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二十二岁,主要症状为烧热、心中发热、呕吐、小便不利、大便泄泻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温病,证型为阴虚兼外感实热。病因病机为素日阴亏肝肾有热,外感之热致小便不利,水归大肠故作泻。望诊见舌苔薄而黄,闻诊未见明确描述,问诊见呕吐、小便不利、大便泄泻,切诊脉象有力而不实,一分钟百一十至,摇摇有动象。
温病胃热阴虚腑热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