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某,女,55岁。体肥痰盛,恶寒无汗,头身酸痛项强,咳嗽痰多而稀白,胸闷,动则喘作,静则喘止,头面四肢浮肿,尿少色黄,口干不欲饮水,腹胀不思食。舌苔薄黄润滑,脉沉缓。中医病名属痰饮,证型为寒湿外束,太阳表实与少阴里虚并见,病因病机为外感寒湿,内困少阴,三焦气化失常,肺脾肾功能失调。
体肥痰盛寒湿外束肺气不宣脾虚湿困
查看详情 →
男,56岁,肝硬化病史,便血,腹胀,发热,神志时清时寐,舌红少苔,脉细稍滑,沉取稍感无力,中医诊断便血,辨证久病体虚,下焦蓄血。
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便血下焦蓄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4岁。主诉大便不成形1年,加重伴腹痛2天。现症见大便日3-4次,不成形,便粘不畅,便后肛门灼热、坠胀感,口干、口苦,偶反酸、烧心,乏力,腹痛,怕冷,小便黄。中医诊断泄泻,证型为寒热错杂证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症状描述及病史,切诊未提及。
泄泻寒热错杂证肝气横逆脾胃不运
查看详情 →
妊娠妇,潮热不解,病程未明。脉数弦濡。面色未见描述,舌象未见描述,声音未见描述,气味未见描述,症状描述为伤寒汗出后恶寒已罢,潮热不解,病史为妊娠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未明确。
妊娠伤寒阴虚潮热脉数弦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主诉发热40天,恶寒发热、头痛鼻塞、周身关节酸痛、面色白、神疲声低、手足凉冷、咳嗽咯黄痰、食欲差。舌质红,苔腻微黄,脉浮涩滞,沉弱数。中医诊断外感发热(阳虚感寒,阳郁不宣)。外感风寒,阳气不足,气机不畅,肺气失宣,痰黄质黏,病程长,正气亏虚,邪气留恋。
外感发热阳虚感寒阳郁不宣里虚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0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乏力1年,加重1月。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时作时休,伴头晕乏力,呼吸欠畅。体征示血压140/90mmHg,心率72次/分,律不齐,A2>P2。舌质暗红苔薄白腻,脉时结代。中医诊断为心悸,证属心阳不足,气阴两虚。病因病机为心阳不足,气阴两虚致心脉失于温运,心神失于濡养。望诊见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腻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提示无端坐呼吸,无下肢水肿,纳食一般,口干喜饮,大便不畅。切诊示脉时结代。
心悸心阳不足气阴两虚脉弦细
查看详情 →
女,57岁,高热38.5-39.5°C月余,无汗,口干、喜冷饮,头痛,全身肌肉痠痛,大便2-3天1次。舌质正常,薄腻苔,脉濡数。证属湿热伤肌腠,热重于湿。发热原因不明,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,骨髓检查正常,类风湿因子阴性,血沉增快。
高热不退湿热伤肌热重于湿阴虚内热
查看详情 →
62岁女性,主证为大便七日未行,腹胀、头晕无力,面色萎黄,唇淡无华,时有发热,口干渴,夜间为甚,饮食尚可,小便反多。舌淡苔薄白而干,脉浮涩。病史有数年便秘,大便如羊屎,素患痔疮出血三年。证型为胃热津伤,血虚便秘之脾约证。病机为脾阴不足,胃中燥热,血虚便秘。
便秘血虚脾约胃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5岁,女性,主诉胸闷、腹泻、口苦,病程一周。中医病名属痞证,证型为寒热错杂,病因病机为外感邪热内陷,损伤中焦,致气机痞塞。望诊见舌苔黄腻,问诊见胸闷、腹泻、口苦,切诊见脉象未提及。
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痞证舌苔黄腻腹泻便溏
查看详情 →
袁姓少年,卧病四五日,昏不知人,项背痛,不能自转侧。右三部弦紧而浮,左三部紧,舌苔抽心。左脉不浮,阴分不足,不能外应太阳。宿妓荒唐,挥金甚巨。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。精不藏,津液先伤,外受邪风,发为太阳温病。
太阳温病津液不足精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1岁,女性。主诉口腔、舌面反复出现溃疡,月经量减少,烦躁不宁,双眼干涩。病程3年。中医病名:复发性口腔溃疡。证型:甘草泻心汤证。病因病机:胃脘痞满,便溏,烦躁。望诊:舌澹胖,满布裂纹,苔少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月经量减少,胃痞,胁胀,大便溏软。切诊:脉濡缓。
复发性口腔溃疡胃痞不舒便溏烦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要症状为寒性哮喘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哮病,证型为阳虚寒痰,病因病机为阳虚内寒,痰湿内阻气道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寒性哮喘阳虚内寒痰湿内阻
查看详情 →
三十二岁,周身寒凉抖战,腹中隐隐作疼,六部皆微细欲无。直中少阴伤寒,梦遗后寒凉内侵。面色苍白,脉象微细。病因包括恣食瓜果、失眠、受寒。
伤寒少阴寒战腹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6岁,女性,反复右上腹疼痛伴恶心、呕吐3个月。中医病名胆石症,证型肝胆湿热、沙石阻络。主症包括腹痛、腹胀、身目黄染、大便不通、口干口苦、泛酸嗳气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。二诊后身目黄染减轻,舌红苔薄黄,脉弦。三诊症状缓解,舌澹红苔薄白,脉弦。
胆石症肝胆湿热沙石阻络胁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失音多时,舌澹红,苔白,寒邪客于肺卫。
伤风失音寒邪客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女性。主诉两上肢疼痛反复发作10年,加重1周,肩、肘、指关节肿痛,屈伸不利,右上肢为甚,遇冷水疼痛加剧,痛甚则辗转反侧,彻夜难眠。舌质暗红,尖有瘀点,苔薄白,脉沉细弦。证属寒凝血滞,经脉痹阻。
痛痹寒凝血滞关节肿痛遇寒加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1岁,男性。主诉头晕反复发作1年余,加重伴恶心欲呕1天。现病史示头晕目眩、头重如裹、头目不清、步行不稳、胃脘痞闷、纳差、睡眠欠佳、大便溏。舌象澹胖、边有齿痕、苔白厚腻,脉象滑细。中医诊断为眩晕,证型为痰湿中阻,清阳不升。病因病机为嗜酒肥甘,伤于脾胃,健运失司,水谷不化精微,聚湿生痰,痰浊中阻,清阳不升。
眩晕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女,59岁,阵发性恶寒发热,眩晕、头痛、口苦、吐白痰,病程3日。舌紫,苔白腻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为少阳病。
少阳病寒热往来眩晕口苦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胃脘痛,按之甚,呃逆,纳差,酒后痛泻。结胸病,小结胸证。舌暗红苔黄,脉弦略滑。病因病机为中阳不足,痰火互结于胃脘。
胃脘痛痰火互结肝火传胃中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女性。主诉面颈四肢起皮疹瘙痒月余。病程一个月。中医病名:传染性软疣。证型:胃肠积热,腑气不通,热邪熏蒸。病因病机:胃肠积热,热邪蕴于皮肤。舌质红少津,苔黄燥。脉沉而有力。症状包括遍身丘疹,皮肤热感,心烦,少寐,纳呆,脘腹满闷,大便干结,小便黄赤,口干渴喜冷饮,口气臭秽。
传染性软疣胃肠积热腑气不通热邪熏蒸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