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岁女性患者,形体瘦弱,长期咳嗽,痰多白色,胃纳欠佳,舌苔白腻,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肺卫失固,脾虚失健。望诊见舌苔白腻,闻诊无特殊,问诊提示长期咳嗽及胃纳不佳,切诊见脉细数。
咳嗽痰多脾虚胃纳欠
查看详情 →
芦某,女,29岁。咳嗽发热月余,咳剧抽搐10日。面赤如醉,神志不清,咳嗽不畅,唇口燥干,大便燥结,烦躁不宁。舌红,苔少。脉滑数。体温39.3℃。温燥。温燥伤阴,脉绌使然。面色赤,舌红苔少,脉滑数。声音嘶哑,咳声势缓,大便先干后溏。
温燥咳嗽肺气滞郁阴涸脉绌发热
查看详情 →
女,30岁,感冒发烧1天,头痛,打喷嚏,鼻流清涕,身冷,发热,咳嗽,吐痰,全身酸痛。舌苔薄白,脉象浮紧。体质素虚,外感风寒。
感冒风寒外袭薄白苔浮紧脉
查看详情 →
35岁男性,阵发性心悸2年,面色皖白,饮食欠佳,机体消瘦,眼呈贫血状态,脉沉细无力。心血不足,心失所养。面色无华,脉沉细无力。
心悸心血不足脉沉细无力
查看详情 →
女,40岁,咽中如有异物感,持续半年。忧思伤脾,气郁痰凝,阻滞胸咽。舌苔白腻,脉弦滑。气滞痰郁证。面色晦暗,情绪抑郁,入睡困难,干咳,月经提前,量少色黑有血块。
咽部异物感情绪抑郁失眠气滞
查看详情 →
30岁女性,主诉月经延期,量少色淡,小腹隐痛。中医病名月经不调,证型肝血肾精不足,冲任脉失和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示月经异常及小腹隐痛,切诊未提及。病因病机为产后失于调理,肝血不足,影响肾精,冲任不和。
月经不调肝血不足肾精不足冲任失和
查看详情 →
女,30岁,咳嗽1年余,白痰涎,食欲差,苔白有斑点,脉沉细,有吸烟史15年(已戒2年),回国后出现症状,医院诊为气管炎。右孔有深部结络,中府下有结络,督脉4、5嵴椎有结络,手太阴经、手厥阴经、足阳明经异常。辨经为太阴经,属肺脾两虚,卫气不足。舌红苔薄,脉滑。病在太阴经,涉及肺脾两虚,卫气不足,手足太阴经及足阳明经异常。
咳嗽肺脾两虚卫气不足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男性,头痛2年余,早轻晚重,伴头晕、眼花,情绪紧张时心悸、全身发抖。面色苍白,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气滞血虚头痛,辨证为气滞血虚。病程较长,病情反复,情绪因素加重症状。
头痛头晕眼花心悸
查看详情 →
女,41岁。咳喘痰多12年,冬季天冷加重,夜间咳嗽为甚,吐白色黏液泡沫状痰,伴有心慌、胸闷气短,不能平卧,怕冷,全身疲乏无力,经常感冒。慢性病容,精神不振,眼睑浮肿,桶状胸,呼吸音粗糙,胸透示两肺纹理增重。舌质澹,苔白腻。脉滑细。中医辨证为正气不足,风寒犯肺,引动伏饮,痰阻气道。
慢性支气管炎正气不足风寒犯肺痰阻气道
查看详情 →
16岁男性,哮喘反复发作10余年,发病5岁,因受冷感冒失治成宿疾,发作频,诱因受寒劳累,好发夜间,形体消瘦,面色皖白少华,喉间痰声漉漉,呼吸短促,口唇紫绀,痰稀多泡沫,舌澹胖苔薄白根厚腻,脉小数,诊断为哮喘(支气管哮喘),证型肺肾两虚型。
哮喘肺肾两虚痰浊内伏气郁痰壅
查看详情 →
男,47岁,痛风史。右脚大拇趾关节疼痛,左脚踝关节持续疼痛,抽掣疼痛,左脚暗红发热,右脚发白怕冷。左脉略浮数,右脉沉细数。左右阴阳之气不通续。左脚暗红转白,两脚颜色一致,痛脚不怕触摸。胸椎第7处左侧夹嵴压痛明显。针刺左丘墟、左阳陵泉、右太冲、右复熘,温针灸关元穴。
痛风阴阳失调气滞血瘀寒热错杂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3岁,女性。主诉四肢汗毛增多8年,尤以小腿胫骨外侧及前臂桡侧明显,上唇毛密集。中医病名多毛症。病因病机为阳明经气血壅滞,热积于内,挟冲脉上逆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提及痛经及月经不调病史。切诊未提及。
多毛症肺气郁结冲脉上逆阳明积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9岁,女性。右眉棱骨痛半月余,时轻时重,影响睡眠。脉细,舌质红,苔薄。经期失调。眉棱骨属足太阳经与任脉循行部位,病机涉及经气阻滞。
眉棱骨痛经期失调肝火上炎肝阴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9岁。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烂间歇性发作,舌边及口唇起白疱、溃烂,疼痛难忍,影响进食与睡眠。病程6年。口腔黏膜水肿,舌中心裂口多处,边缘充血,有溃疡及齿痕,舌尖左侧及左颊部有溃疡面,表面有脓苔,舌苔干黄。脉象沉细无力。中医辨证为内热久郁,耗伤肾阴,脾胃湿热,薰蒸舌本。
口腔溃疡肾阴虚脾胃湿热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男,19岁。主诉鼻塞流涕,鼻塞呈间歇性,白天、天热、劳动或运动时减轻,夜间、静坐或寒冷时加重,黏液性分泌物,鼻涕向后流入咽喉。舌苔澹薄,脉濡。中医病名鼻窒,证型肺气虚弱,脾气虚弱,湿浊滞留,气血运行不畅。病因病机为肺气虚弱,邪滞鼻窍,气化功能不健,易受寒邪侵袭,失去清肃功能,脾气虚弱,运化不健,湿浊滞留鼻窍,壅阻脉络。
鼻窒肺气虚弱湿浊滞留气血不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3岁,女性,主诉咳嗽3天。素体虚弱,纳少脘闷,近日感寒作咳,误服凉药后咳嗽加重,痰白肢懒,神疲乏力。面色淡黄,面部微肿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濡滑,右关细弱。中医诊断为咳嗽,证属阳虚冷嗽,病因病机为脾阳不健,痰湿内生,肺失宣降。
咳嗽脾阳不健痰湿内生肺气上逆
查看详情 →
女,34岁,哮喘病史15年,每逢寒冷季节易复发,近半年住院4次,本次因受凉出现头痛、身痛、恶寒发热、咳嗽、胸痛、喘息,整夜不能入眠。呼吸急迫,口唇发绀,眼睑微肿,咽部稍充血,颈静脉怒张,胸部桶状,两肺布满哮鸣音,心跳快。中医诊断咳喘,病因病机为风寒束表,引动内饮。
咳喘风寒束表内饮表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9岁,男性。主诉突然咳嗽气急,不能平卧,气短痰多作咳。症状包括痰多息鸣而喘,胸闷,鼻塞不通,形寒肢冷,面色皖白,语言低,口不渴,咳唾稀涎。脉象浮紧,舌薄白。诊断为冷哮。证型属阳气虚,外邪侵袭,且胃气亦伤。病因病机为阳气虚,外感寒邪,浊阴上干,阳微不化。望诊见面色皖白,舌薄白。闻诊无特殊记载。问诊提示形寒肢冷,咳唾稀涎。切诊脉象浮紧,后复诊脉象浮细数,苔白腻、尖燥,质澹。再复诊脉象浮细数,苔白腻、尖燥,质澹。四诊信息显示寒邪外感,阳气不足,痰浊内阻。
咳嗽气急痰多胸闷喉间喘鸣形寒肢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1岁。主诉咳喘痰多12年。病程自1958年开始,冬季天冷加重,夜间为甚,吐白色黏液泡沫状痰,伴心慌、怕冷、疲乏、胸闷、气短、不能平卧及经常感冒。慢性病容,精神不振,眼睑浮肿,桶状胸,呼吸音粗糙,胸透示两肺纹理增重。舌质澹,苔白腻,脉滑细。中医辨证为正气不足,风寒犯肺,引动伏饮,痰阻气道。
慢性支气管炎正气不足风寒犯肺伏饮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55岁,鼻塞流涕7年余,遇寒或不明原因反复发作,伴咳嗽畏寒、流泪,严重时伴有哮喘。舌尖红,舌苔中部厚腻微黄,脉弦尺虚。诊断为鼻渊,病机属肺胆郁热。
鼻渊肺胆郁热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