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51岁,男性。全身乏力、下肢无力、走路如踩棉花、双侧小腿麻木发凉刺痛、手尖麻、四末冷、头昏沉。舌苔黏腻厚腐色黄,脉弦略滑数。中医诊断为消渴,证属脏腑热,经络寒。
寒凝消渴脏腑热经络寒
查看详情 →
25岁女性患者,主诉尿蛋白阳性,隐匿性肾炎,血沉升高,SSA抗体阳性,补体C3及IgG升高,经期痛如折,经量少色暗,便溏,下肢及腹股沟、髋部酸痛,怕凉,白带多而无味。舌澹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未明确记载,病机未明确描述。
寒凝隐匿性肾炎肾阴虚血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9岁,女性。主诉左下肢酸软无力,病程两年,小腿窝有肿物,劳累或寒冷时症状加重。舌质澹,苔灰,脉细涩。辨证诊断为血不养荣,荣卫不和,壅阻筋脉发为肿瘤。瘤生于委中穴,质软,压痛,表面光滑,色泽微青。
寒凝筋瘤血不养荣荣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男性,主诉胃痛反复发作十年,近因受寒诱发,伴呕血、黑便。胃脘隐隐冷痛,喜温喜按,面黄肌瘦,精神紧张,畏寒肢冷,腹胀食少,泛吐清水,呕血,大便溏泻色黑。舌淡苔白,脉沉细弱。证属虚寒胃痛合并呕血、便血。胃镜检查示多发性溃疡,可疑恶变。
寒凝胃痛虚寒呕血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25岁,腹痛病史6年,感寒邪后腹痛发作,伴恶心呕吐。脉濡,舌澹苔白。手术后留瘀,西医诊为肠黏连。腹痛未止,脉迟,舌澹苔白。腹痛减轻,精神好转,脉缓,舌质澹红,苔薄白。腹痛大减,脉弦,舌红苔黄。腹痛止,脉缓,舌润苔退。术后瘀阻,寒邪内侵,气血不畅,腑气不通。面色无华,舌澹或澹红,苔白或薄白或黄。脉濡、迟、缓、弦。
寒凝腹痛肠黏连瘀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6岁。周身抽掣样游走性疼痛,痛无定处,两腿冷痛,痛处固定不移,病程七八年。风寒湿痹。证型为风寒湿痹。脉浮大无力,舌淡无苔。四肢关节及痛处无异常改变,食欲尚佳。
寒凝风寒湿痹风邪湿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4岁,女性。主诉经行量多,淋沥10天,少腹牵掣痛。子宫前壁黏膜下肌瘤5cm×5cm,子宫增大如妊娠50天。中医病名癥瘕,证型气滞血瘀、寒凝。病因病机为寒凝、气滞、血瘀。望诊未提,闻诊未提,问诊示经行量多、少腹痛、人工流产史,切诊未提。
寒凝子宫肌瘤气滞血瘀癥瘕
查看详情 →
女,32岁,反复多关节疼痛4个月余。产后5个半月,双手、双膝关节疼痛,怕冷,大便干,月经2个月前一次。舌暗红边有瘀点,质干苔薄,脉细弱数。辨证为血虚血瘀寒凝。
寒凝关节疼痛血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女,22岁,左胁痛2年,夜间及晨起痛重,为钝痛,伴纳差,舌淡苔白,脉沉弦,辨证为肝郁气滞,兼有血瘀。二诊见舌红苔白,胃脘痛拒按。三诊胁痛微,胃痛止。
寒凝肝郁气滞血瘀胃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0岁,男性。主诉腰痛3天。病程3天。中医诊断腰痛,证型肾虚寒凝血瘀证。望诊痛苦面容,舌澹紫,苔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腰痛遇寒加剧,日轻夜重,伴双下肢麻木、酸软无力。切诊脉弦。
寒凝腰痛肾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2岁,女性。颜面部及两上肢皮肤肿硬4个月。颜面部及两上肢皮肤肿硬,指端厥冷、色紫黯,舌体硬难外伸。舌淡苔白滑,脉细。证属阳虚卫外不固,肌肤寒凝血瘀,腠理痹塞不通之皮痹。中医诊断为痹证(皮痹)。
寒凝皮痹阳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9岁女性患者,主诉右上腹剧痛,四肢厥冷,唇青,面色时红时青,额汗频频,食欲不振,便溏。脉象虚细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异常,症状表现为寒热错杂之象。病程未明确,症状以腹部疼痛为主,伴全身寒象与虚象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直接说明,病机可能涉及寒凝气滞、脾胃虚弱。
寒凝腹痛蛔虫内扰
查看详情 →
6岁男性,腹痛数月,脐周为甚,时轻时重,偶有嗳气。舌淡无苔,脉沉缓。寒湿郁阻中焦,气滞作痛。
寒凝腹痛寒湿郁阻气滞
查看详情 →
女,46岁,脘胃痛6年,秋冬春发病,吐酸水,上脘部疼痛,喜按喜暖,遇寒加剧,反酸,纳呆,腹胀,消瘦乏力。舌苔白腻,边有齿痕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胃脘痛,证型属虚寒证,病因病机为脾虚寒凝,气滞血瘀。
寒凝胃脘痛虚寒证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2岁,男性。主诉寒疝腹痛,阴囊清冷,结硬如石,控引左少腹作痛,遇寒痛甚,适温则舒。病程长,长期外出,不避寒暑。脉沉弦,舌淡苔白。辨证为寒疝,病因属寒邪侵袭,阳气受损,气血凝滞。
寒凝寒疝肾阳虚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4岁,男性,主诉多食多饮多尿14年,左足小趾破溃2月余。神清,体温正常,双侧膝反射减弱,双下肢浅感觉减弱,痛觉尚可,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,左侧明显。左足小趾末端缺损,创面黯红色血痂,少量血性渗出,无特殊气味,周围无红肿,皮温降低。空腹血糖9.4mmol/L,餐后2小时血糖12.4mmol/L。中医诊断消渴,脱疽,证属阳虚寒凝,痰瘀阻络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寒凝糖尿病消渴脱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男性。主诉头痛一年余,加重三个月。头痛如锥刺,时轻时重,痛处固定不移,手足发凉,胃纳欠佳。舌质黯淡,苔白而润,脉弦迟。中医诊断头痛,证属血瘀型。辨证为寒凝经脉,气滞血瘀,脉络阻塞。
寒凝头痛血瘀肢冷
查看详情 →
25岁 女性 经行后小腹冷痛 月经量少 色黯淡 有淤块 形寒畏风 头痛 四肢酸楚 舌苔滑白 脉浮紧 表里合邪 寒客胞中 血为寒凝
寒凝痛经表里合邪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左半偏枯,左手足及半身冷如冰,寸步不能行动。脉沉痰郁,右半身尚温,脉和滑。中医诊断为中风,证型属痰瘀阻络,病因病机为痰浊内阻、阳气不达。望诊未提。闻诊未提。问诊示偏枯、肢体寒冷。切诊示脉沉痰郁,右脉和滑。
寒凝中风脾阳虚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28岁,痛经8年,经前小腹下坠冷痛,经行痛剧甚则昏厥,经色紫暗,经量少伴血块,呕吐,腹痛喜温喜按,平素易外感。舌澹红,体大,苔白,脉沉紧。中医病名痛经,证型寒凝血瘀,病因病机寒邪内阻,气滞血瘀。
寒凝痛经气滞血瘀气血虚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