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发病时间在霜降前后,主要症状为发烧10天,体温未降,寒热交替,继则寒战高烧汗出,形如疟状。舌象面赤,舌苔粘腻,胸腹扪之灼手,苔褐根部黄腻,舌质红绛,脉象滑数有力。中医诊断为暑湿化燥,气营两燔。二诊时苔由黄褐转为薄黄,舌质由红绛转为澹红,脉象有所缓解。三诊时体温降至正常,诊断为伏暑之邪伤及胃阴。四诊时热未再发,二便通畅,精神舒畅,诊断病已告愈。
发烧暑湿化燥气营两燔营热转气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女性。主诉左乳肿痛,病程40天。中医病名乳痈,证型阳虚寒凝。面色面白无华,舌胖嫩,苔薄白,脉沉细。左乳肿块质硬不坚,边界不清,不红不热,切口未愈,渗液清稀。患乳绵绵隐痛,多汗心慌,纳差乏力,畏寒怕冷。
乳痈阳虚寒凝
查看详情 →
10岁男性,主诉隔夜阴囊疼痛,寒战高热,体温40℃,阴囊肿胀红紫伴水泡,水泡破溃糜烂,口渴喜饮。舌红苔白,脉弦滑而数。诊断为湿火侵入肝经所致“脱囊”。
脱囊湿火侵肝阴囊肿胀水泡破溃
查看详情 →
女,59岁,尿频,腰痛,小腹不适,病程2天。尿路感染,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滑。
尿路感染肾阴虚膀胱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男性。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5年。身目黄如橘色,发热口渴,上腹疼痛,不思饮食,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,脓液臭秽。舌质红,苔黄腻。脉洪大。诊断为黄疸(湿热交阻、热蕴化脓型)。
化脓性总胆管炎湿热交阻热蕴化脓胆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病程半月,右大腿骨内侧疼痛彻骨,寒战壮热不退。舌苔黄腻,脉滑数。疮毒入络,留着筋骨,属附骨疽。病因因疖肿挤压后毒邪内陷,留着筋骨。局部深压痛,无明显红肿,但疼痛剧烈。病机为毒邪深沉,寒热相搏,内伤筋骨。
高热寒战疮毒入络毒邪深居疼痛彻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病程九日,有汗不解,烦渴引饮,间作寒战,热甚下午,至夜神志时煳。舌绛起刺,脉洪无力。辨证为阳明经分之邪,又传少阳,阳明府分之滞,灼伤津液,实际证型为正虚津竭。舌绛起刺,脉洪无力。神志时煳,烦渴引饮,汗热烦渴已减,舌绛澹而尖刺已少,津液稍回,脉数未平。
表热阳明经热津液亏虚正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74岁女性患者,发热、怕冷、寒战、咳嗽痰多、小便短赤、偶有呕吐,体温39.1℃。舌苔薄黄,脉弦。症属外感风寒,肺失清肃。
寒战外感风寒肺失清肃热象
查看详情 →
9岁男童,素体虚弱,1周前外感后突发小腿肿痛,活动不便,伴高热、纳差。右小腿漫肿至膝,局部红肿热痛,活动受限,不能着地行走。面色无华,身热,时有寒战,呻吟。舌白尖红,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右胫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,属骨痈疽范畴。病因病机为外感寒邪,正气不足,邪毒内陷,壅遏经络,气血不畅,郁而化热。
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湿热毒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五更起早感寒,出现疝气疼痛难忍,伴有寒战。六脉微弱无力。面色苍白,舌淡苔白,脉沉迟。病因属寒邪侵袭,阳气受损,气机阻滞,导致疝气发作。
寒战疝气痛脉微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,男性。两侧腮腺发炎3天,高热寒战,口渴喜饮,腮腺肿痛,不能张口饮食。风热疫毒。面色红赤,舌红苔黄,脉数。腮腺肿痛,高热寒战,口渴喜饮,病程3天。
流行性腮腺炎附睾感染风热疫毒
查看详情 →
一乳妇清晨寒战,噤口肢冷,汤水灌下即吐,目瞪视,脉举按全无。面色青,舌象未提。声音低微,无明显气味描述。四肢厥冷,寒战持续一二时,无发热。病程急骤,病情危重。中医病名未明,证型未提,病因病机为中寒或火毒。四诊信息显示望诊面色青,切诊脉无。
寒战乳妇肢冷吐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要症状包括惊恐、寒战、发热、心中极热、干呕烦躁、渴饮冷仍不解渴、肢冷如冰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直接提及,病机为热邪已入厥阴肝经。望诊见舌白无胎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惊恐、寒战、发热、心中热、干呕、烦躁、渴饮冷,切诊脉象为小弦。
惊恐热邪入里厥阴肝经烦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3岁,女性。主诉四肢关节肿痛反复发作6个月余。中医病名成人斯蒂尔病,证型湿热内蕴,阴液耗伤。病程6个月。面色偏胖,满月面容,舌淡红、苔薄白,脉细数。关节疼痛,膝关节肿大,屈伸不利,双下肢凹陷性水肿,时伴发热、关节酸痛,四肢散在淡红色皮疹,偶有心慌、心悸,疲劳乏力,大便时干时稀。
成人斯蒂尔病湿热内蕴阴液消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岁,麻疹10天,高热不退,无汗,面红,气粗咳不爽,腹满足冷,大便稀,小便短黄,舌红中心苔黄,脉浮数,病机为麻毒内闭。复诊时高热,四肢冷,腹满,麻疹显出,喉间有痰,气憋,胸腹下肢皆有麻疹,舌红无苔,脉沉数,病机为麻毒内陷,气液两伤。
麻疹肺炎麻毒内闭肺气闭塞气阴两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6岁,主诉发热咳喘2月余。发热伴咳喘痰鸣,口燥咽干,吐白沫严重不爽。舌质红,苔黄,脉滑数。辨证肺燥津枯,中医诊断肺痿。病程持续2月余,伴有咳血及胸膜刺激征病史。
肺痿肺燥津枯舌苔黄脉滑数
查看详情 →
刘某某,7岁,发热15天,每日下午高热,体温38℃~40.2℃,伴寒战、汗出、精神疲困、面色苍黄、食少纳呆、唇色澹白、舌质澹、苔薄白、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脾虚气陷,郁热内生。病机为脾虚气弱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郁而化热。
间歇高热脾虚气陷气虚发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9岁,女性。身热不退,体温高达40℃,纳差,恶心呕吐,便痢脓血,形体消瘦,精神极度疲惫。脘腹胀痛。舌质光绛,脉细小弦带数。伤寒血清凝集反应阳性,大便隐血阳性,脓球,黏液廿。病程较长,身热起伏达1个月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为湿郁热伏,阳明邪热炽盛,久之湿伤气,热伤阴,气阴两伤,内侵营血,损及肠道脂膜血络。
湿温气阴两伤营血热盛肠道脂膜血络
查看详情 →
范某,女,67岁。头痛、恶寒,病程4天。风寒犯脑。风寒闭束于外,正气虚衰于内。神志不清,焦躁不安,身体阵发性寒战,肢体搐搦,无汗,舌苔薄白,脉浮紧,重取无力。
风寒头痛风寒闭束正气虚衰无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男性,主诉胁痛3年,反复发作。胁痛右侧,游走不定,伴胸闷、精神倦怠、怯寒战栗、厌食恶心、便通色澹、溲赤而少。舌苔白腻,脉弦细。肝于肋下触及,轻微触痛。中医诊断胁痛,辨证肝郁脾虚。病程缠绵,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,脾虚失运。
胁痛肝郁脾虚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