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岁女性,经期延后年余,月经周期38~40天,量如常,色暗有块,小腹疼痛,块下痛减,畏寒肢冷,腰痛如折。中医辨证为寒凝胞脉,血行迟滞之实寒证。舌象如前,脉弦滑。
实寒证经期延后血行迟滞寒凝胞脉
查看详情 →
女,41岁,月经3月余未行,形体肥胖,腹大腰圆,舌澹苔白腻,脉滑,闭经,痰湿阻滞兼肝郁肾虚经寒证,胸胁胀闷,腰酸肢冷。
闭经痰湿阻滞肝郁肾虚经寒
查看详情 →
女,31岁,胃脘冷痛5年,加重3个月。舌暗红,苔薄白,脉弦。脾胃虚寒。胃脘冷痛,进食生冷加重,烧心,偶有泛酸。舌澹红,苔薄白,脉弦。
胃脘冷痛脾胃虚寒肝火犯胃温中健脾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女,25岁。反复口腔溃疡2年余,四肢关节肿痛、阴部溃疡1年,加重1个月。舌质澹、舌体溃疡、苔白。脉沉细。狐惑病。下元不藏、虚火上泛、上热下寒证。四肢多关节肿痛,尤以双膝、踝、腕关节为甚,关节局部可见结节性红斑,神疲乏力,腰膝酸软,腹胀纳少,经行腹痛,外阴溃疡,局部灼热疼痛,咽痛,口干苦。
上热下寒证狐惑病肝肾亏虚湿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男性,主诉腹部绕脐周隐隐作痛、腹胀、纳食不化、头昏乏力、胸背部胀闷。舌红苔薄白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脾胃亏虚,瘀毒内结。病程自2008年结肠癌术后至2013年,肺部CT示双肺内小结节,考虑肺转移。病机为术后余邪未尽,瘀毒内结,气滞血瘀,湿热聚结,影响肺脏功能。
结肠癌术后肺转移脾胃亏虚瘀毒内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女性。主诉胃脘部痞满不舒,胃脘隐痛,胸骨后烧灼感,反酸烧心,嗳气,口干口苦,胃脘畏寒喜暖喜按。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窦糜烂。辨证为胃痛之肝胃不和、中焦虚寒证,后转为气滞痰阻证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示口干口苦、胸闷气短、头晕沉重、乏力,切诊未提及。
慢性胃炎胃窦糜烂肝胃不和中焦虚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要症状为头风,表现为颈部左右有如蚯蚓徐行入耳,复从耳分上顶,顶上有疙瘩二块,前后脑如鼓声,冷痛甚,四肢不为用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头风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为虚寒或实毒。望诊见头块坟起,舌象未提。闻诊未提。问诊提及曾患梅疮。切诊未提。
虚寒证头风梅疮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三十岁,左目红涩,白睛如血,周外肿起,渐裹黑珠。口干不饮,无上热烦渴。面色晦暗,舌象未详。声音低微,无特殊气味。病程三日,渐加重。中医病名属眼病,证型属阳泄土败,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,内伤脾阳,致少阴足少阳经络受病,瘀血内阻,浮翳初生。脉象未详。
黑睛生翳蟹睛风火伤正脾阳大亏
查看详情 →
陈某,男,47岁,胃脘痛2年,痛处得暖得按可减,伴肠鸣便溏、吐酸口苦、腹胀。舌红苔黄,脉弦细数。中医诊断为胃中有热,肠中有寒,属上热下寒证。
胃痛胃中有热肠中有寒上热下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6岁,女性。阴道不规则流血3个月余,伴腰酸痛、小腹冷痛、头晕、乏力。舌质淡胖夹青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崩漏,证型为阳虚内寒证。病因病机为阳气不足,冲任不固,寒邪内生。
崩漏阳虚内寒冲任不固气随血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男性,主诉腹泻、腹痛3年。病程3年,长期腹痛、腹泻,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。胃脘疼痛、痞满、肠鸣,头痛、口苦、咽干、思饮,四肢逆冷。舌苔白腻,脉沉弦细,左寸浮。体质肥胖。中医诊断为寒热错杂证,厥阴太阴合病。
过敏性结肠炎寒热错杂证厥阴太阴合病腹痛腹泻
查看详情 →
女,34岁,头身疼痛,恶寒纳差1周余,恶寒发热,出汗,胃脘部阵痛,便溏,不思饮食,舌苔淡白,脉象细弱无力,胃脘痛,证属痼冷新寒,交织为病,面色苍白,舌淡白,脉细弱无力。
血虚寒证寒湿中阻脾失健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25岁。头痛位于左太阳穴,伴颜面苍白、多汗、眩晕、耳鸣、眼花、精神倦怠。头痛呈发作性,数小时后缓解。面色苍白,舌象未提及。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。症状包括头痛、眩晕、耳鸣、眼花、精神倦怠。脉象未提及。中医病名为头痛,证型未明确提及,病因病机涉及肝阳上亢、肝风内动。
头痛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肾水不足
查看详情 →
男,53岁,主诉心胸部剧痛,伴四肢冷、出凉汗、心慌、胸部恐闷、气短、手足冰凉、夜尿多。舌体肥大,质胖嫩,舌苔白滑润。脉沉、小滞。证属心肾阳虚,血脉痹阻。
心肾阳虚血脉痹阻心胸部剧痛四肢冷
查看详情 →
7岁女性,鼻塞流涕3天,恶寒肢冷,面白舌澹,脉细弱。素有哮喘病史,动辄心悸气促。阳虚感寒证。面色苍白,舌质淡,脉象细弱。
阳虚感寒证鼻塞流涕哮喘病史恶寒肢冷
查看详情 →
女,54岁,胃痛1月余,伴头痛加重7d。胃痛隐隐,绵绵不休,畏凉喜温按,食后加重,呕吐酸水,头痛位于头顶,纳可,眠差入睡困难,头部畏风,畏寒,舌淡苔白,脉沉弦。中医辨证为厥阴胃寒证。
胃寒证头痛胃痛畏寒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7岁,月经量减少6年,经期小腹凉、坠痛,腰酸,经前乳胀,大便稀溏,面部痤疮,面红灼热,无汗。舌体胖、苔薄白,舌底脉络迂曲,脉弦涩。中医辨证阳郁,病机为脾虚无力布散阳气,阳郁化火,气血不循经下注冲脉。西医诊断月经失调。
月经量少阳郁脾虚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2岁,男性。主诉上腹部偏左疼痛,周期性发作,秋凉后加重,春暖后减轻,伴剧烈呕吐,夜间疼痛加剧,需暖水袋缓解,餐后两小时即痛。脉象浮取弦,沉取极弱,舌质淡,苔薄而水滑,口不渴,喜热食,畏寒凉。中医诊断中焦虚寒证。病因寒气客于肠胃,病机脾胃阳气虚损,肾中元阳不能上蒸。
中焦虚寒证胃溃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近六旬,噎三月,日进粉饮一盅,腐浆半盅,且吐其半。六脉细软,辨证为虚寒之候。
噎食虚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出现寒热,右胁以下掣痛不安,头痛位于右侧,大便不实。脉象隐伏不彰,舌象灰色,苔厚而湿润欲滴。初步诊断为类伤寒证,后怀疑湿胜于热,再疑寒热互结。最终诊断为热气郁遏阳明。
头痛胁痛湿胜于热寒热互结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