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岁女性,月经周期29天,经量少,经色浅澹,有块,经前乳房胀,白带不多,无鼻衄。脉细数,舌苔薄黄。辨证为肾虚血瘀。病史包括宫外孕手术,右侧输卵管切除,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,孕2次,流产2次。末次流产日期1998年6月30日,末次月经日期1998年12月27日。
气滞血瘀肾虚血瘀胞宫瘀滞肝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男性。右下肢皮肤疼痛伴红色硬结,关节不痛,病程2周。硬结位于右小腿屈侧下1/3,中心色紫暗,边缘色浅,基底浸润,有疼痛感,与皮肤粘连,无破溃。舌质暗苔白,脉弦缓。中医诊断驴眼疮,证型痰结湿阻,气滞血瘀。病因病机为身体虚弱,气血不足,外感毒邪,湿痰凝滞血脉,气滞血瘀。
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硬红斑痰结湿阻
查看详情 →
59岁女性,发作性胸闷胸痛伴心慌2年余,眩晕耳鸣、视物旋转30年,双手发麻,失眠多梦。面色晦暗,舌质暗尖红,舌苔薄白,脉弦细无力。中医诊断为胸痹、眩晕,证属气阴两虚,肝郁气滞型。病程长,情志不畅,喜食辛辣甜咸,高血压病史6年,劳累思虑易诱发症状。
气血不足胸痹眩晕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69岁女性,发作性胸背痛8个月,加重2天,伴胸闷、心慌、气短。面色㿠白,舌质澹红,舌苔厚腻,脉弦细滑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,心悸,证属心脾虚弱,气滞血瘀。病程8个月,有结肠炎病史10年,子宫切除术4个月。情绪急躁,劳累诱发症状。血压偏高,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及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。
气滞血瘀心脾虚弱胸痹心痛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7岁。主诉排便不尽3月余,伴口腔鼻部出血。伴随症状包括下肢不肿、纳后腹胀、疲乏、眠差、小便黄、怕凉。舌淡红,苔薄,脉细。二诊见舌暗红,苔薄黄,脉细沉。三诊舌暗红,苔根黄。四诊舌红,苔黄,脉弦滑。五诊舌红,苔根薄黄,脉弦细涩。病程较长,症状持续多诊次。
气血不足气滞血瘀排便不尽湿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63岁男性,发作性胸闷胸痛、心慌乏力8年余,加重1个月。形体偏胖,嗜食肥甘咸辣,吸烟多年。面色暗红,舌质暗澹,舌体偏大,舌苔薄腻,脉弦细。胸痹心痛,证属心脾虚弱,气滞血瘀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症病史。病因病机为心脾虚弱,气血乏源,气滞血瘀,湿浊内盛。
气滞血瘀胸痹心痛心脾虚弱失眠多梦
查看详情 →
17岁女性患者,主诉右踝部破溃流脓、左小腿部疼痛肿胀功能受限8小时。右踝关节周围组织环形缺损,肌腱外露,表面发黑,有脓性分泌物及异味,足背皮肤苍白,皮温低,末梢循环差。左小腿中段软组织挤压伤,皮下瘀血青紫。舌澹红,苔微腻,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骨折病,证属气滞血瘀,热毒内蕴。
气滞血瘀气血不足骨折病热毒内蕴
查看详情 →
女,28岁,主诉结婚3年不孕。月经周期40~50天,量少色紫红,有血块,经前及经期少腹疼痛,腰酸。白带量多、黏稠有味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沉缓。中医诊断肾亏血虚,气滞血瘀。妇科检查子宫发育稍小,双侧输卵管不通。
气滞血瘀原发性不孕症肾虚血亏月经量少
查看详情 →
女,42岁,脘腹胀,胁痛,纳减乏力,大便先结后溏,夜寐较差,舌苔薄腻,脉弦细,早期肝硬化,气滞瘀阻,肝脾同病,肝郁气滞,脾不健运,脾胃虚弱,湿从内生,面黄形瘦,头晕且痛。
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肝硬化肝脾同病
查看详情 →
朱某,44岁,乏力伴心慌气短4个月。面色萎黄,舌红苔白腻,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虚劳,属脾肾亏虚夹瘀。主症为乏力、心慌、气短、汗多。病程4个月。舌象红苔白腻,脉细数。病机为脾肾亏虚,气血生化不足,精血亏虚。
虚劳脾肾亏虚夹瘀贫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女性。经量多,月经8天仍淋漓不尽。面色澹白,舌苔薄白、质澹红,脉细。血红蛋白70克/升,精神萎靡,四肢乏力,气短,语声低。中医病名崩漏,证型气血两亏,中气不足。辨证分析为气血不足。四诊信息包括面色澹白、舌苔薄白、脉细。
气滞血瘀崩漏气血两亏中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男性,主诉阵发性心前区疼痛3年,加重10天。刻下症见心前区剧烈疼痛,每日发作3次,伴心慌、胸闷、气短、乏力、烦躁失眠、两胁胀满、纳差嗳气。面色晦黄,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腻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,证属气虚血瘀,寒凝血脉,胃失和降。
气滞血瘀胸痹心痛气虚血瘀寒凝血脉
查看详情 →
女,56岁,发作性胸背疼痛、胸闷心慌1月余,伴眩晕。胸背疼痛,胸闷心慌,头晕,睡眠欠佳,大便偏干。面色稍暗红,舌质澹,舌体偏大,舌苔薄腻,脉象沉细无力。胸痹心痛,眩晕。证属心脾虚弱,气滞血瘀。病因病机为心脾损伤,气血乏源,血行迟滞,心脉不畅,气机紊乱,寒凝血脉,心脉瘀阻。
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胸痹心痛眩晕
查看详情 →
72岁女性患者,主诉颈前右侧包块,质中等硬,随吞咽活动。形体偏瘦,舌淡白,脉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瘿,病机为肝郁气滞,痰浊内盛,气郁痰结。望诊见舌淡白,切诊脉沉弦细。
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甲状腺囊肿肝郁气滞
查看详情 →
女,53岁,心悸5年余,近1个月加重,伴失眠、耳鸣、纳可、二便调。舌苔薄,边有齿痕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心悸、怔忡,证属肝肾阴虚。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,心失所养,虚阳上浮,睡眠不安。
气血不足心悸肝肾阴虚脾肾亏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29岁,停经6个月余,少腹胀痛,不欲饮食,周身疲乏,面黄体弱。月经如期而至,半年前情绪低落致经闭。舌淡红苔薄黄,脉虚弱,右关脉滑而有力,按之少腹胀满。诊断依据引《内经》“二阳之病发心脾,有不得隐曲,女子不月”,诊断结论为下焦结滞。
气滞血瘀经闭下焦结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9岁。消瘦乏力、腹部膨大1年余。面色萎黄无华,皮肤干燥不泽,头晕时作,口渴喜饮,两胁胀痛,纳谷不馨,夜寐躁动不安,大便不畅。舌质澹白,舌苔薄腻。脉弦细。慢性病容,睑结膜苍白,肝脾肿大,四肢肌肉消瘦。中医病名属症积,证型为气滞血瘀,病因病机为浊邪潴留,气机失于条畅,气滞血瘀,气血瘀积成症。
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肝硬化肝脾肿大
查看详情 →
59岁女性,发作性心慌、胸闷5个月余,伴有气短、烦躁、失眠、双足心热。面色晦暗,舌质暗澹,舌苔薄腻,脉象弦细结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,证属气阴两虚,心脉不畅。病因病机为劳倦思虑,气血亏虚,心脉不畅,郁久生热,耗伤气阴。
心悸气阴两虚心脉不畅肝郁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