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,45岁,胃脘满闷疼痛2年余,夜间隐痛痞闷,嗳气,烧心,时有口干不欲饮,舌质暗、少苔、边有齿痕,脉微弦。中医病名属胃痛,证型为气滞血瘀,病因病机为气滞日久致血瘀胃络。望诊见舌质暗、少苔、边有齿痕,闻诊无特殊,问诊见夜间胃痛、嗳气、烧心、口干不欲饮,切诊见脉微弦。
血瘀胃络气滞血瘀慢性胃痛
查看详情 →
29岁 女性 经行腹痛 近半年因家庭不睦情怀不畅出现经行腹痛 月经初潮时有经行腹痛史 小腹胀痛连及腰骼部酸痛 经血涩滞夹紫暗血块 乳房胸胁胀闷 痛 月经周期规律 舌暗淡 苔薄白 脉沉涩 气滞血瘀 瘀阻冲任 经血不畅
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经行腹痛瘀阻冲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,女性。主诉心慌心悸,虚烦不寐。病程半年,间有发作。刻下症状包括心慌心悸、神疲气短、面色苍白、失眠多梦、心烦盗汗、口干舌燥、舌光少苔、脉结代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阴血不足,阳气虚弱。病因病机为阴血不足,阳气虚弱。望诊面色苍白,舌光少苔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心慌心悸、虚烦不寐、神疲气短、失眠多梦、心烦盗汗、口干舌燥。切诊脉结代。
心悸阴血不足阳气虚弱失眠多梦
查看详情 →
74岁男性,右耳后及右颊部皮肤疼痛、感觉异常3个月。舌质黯紫,苔白,脉沉涩。右耳郭及耳后皮肤水肿、皮薄光亮。辨证为气滞血瘀证。病因病机为湿热毒邪蕴结,气血凝滞,阻遏经络。
气滞血瘀证带状疱疹神经痛
查看详情 →
54岁女性,主诉子宫肌瘤切除术后4年,出现面部乍赤、上半身乍热汗出、双目胀痛、恶心、颈部疼痛。脉弦数,苔白薄。面乍赤,乍热乍汗,身乍寒,目胀,恶心,颈部疼痛。相火冲击,少阳、厥阴之象。
气滞血瘀绝经前后诸症肝胆火郁血热络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7岁,男性。主诉胃脘胀痛2年,加重1个月。现症见胃脘胀痛,餐后加重,嗳气,体乏无力,夜间入睡困难,易醒。面色萎黄,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细滑。中医诊断胃痞(气虚血瘀证)。病机为脾胃虚弱,气血郁阻。病程2年,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,病理提示胃窦部黏膜腺体萎缩,轻度肠上皮化生。
气虚血瘀胃痞舌质暗红苔薄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7岁。主诉近1年睡眠不佳,近3个月加重,彻夜不眠。面色晦暗,眼角有血丝,入夜即感心中有事不能放松。舌光紫无苔,脉弦滑稍数。诊断为心肝二经气滞血瘀之证。
心肝气滞血瘀失眠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9岁,男性。主诉右坐骨结节部褥疮4余年。病史显示20余年前患嵴髓空洞症,10余年前出现双下肢截瘫,4年前右侧坐骨结节部出现红肿疼痛、糜烂,伴高热、寒战。初诊时疮面大小约5cm×6cm,深约3cm,边缘红肿,无肉芽组织生长,舌红苔薄白,脉结代。中医诊断为褥疮,证属气血亏虚,邪毒内阻。
褥疮气血亏虚肝肾亏虚邪毒内阻
查看详情 →
72岁女性患者,主诉颈前右侧包块,质中等硬,随吞咽活动。形体偏瘦,舌淡白,脉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瘿,病机为肝郁气滞,痰浊内盛,气郁痰结。望诊见舌淡白,切诊脉沉弦细。
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甲状腺囊肿痰浊内盛
查看详情 →
60岁男性,反复腹胀、右胁隐痛3年,复发加重2个月。鼓胀,湿热内蕴,肝郁脾虚,瘀热互结,气滞水停。面色晦暗,舌质黯,苔黄厚腻。声音低微,有肝掌、蜘蛛痣。腹胀、右胁隐痛、纳呆、厌油、小便黄、双下肢水肿。脉弦滑。
气滞水停鼓胀湿热内蕴肝郁脾虚
查看详情 →
9岁女性患者,主诉颈部歪斜疼痛、不能转侧1个月。头颈部剧痛,左侧头皮发麻,面部转向左侧,颈部活动不能,动则剧痛难忍,不能坐起及站立,卧位稍舒,大便干,小便黄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。项部肌肉僵硬,左风池穴压痛,头颈部弹性固定于左旋约40°,颈椎活动度受限。中医诊断项痹病(气滞血瘀)。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,风寒湿邪留滞项部经脉,气血运行不畅,痹阻不通。
气滞血瘀项痹病腮腺炎颈部活动受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6岁,男性。主诉右下肢紫黑、疼痛四个月。右下肢肿势较重,青筋暴露,活动受限,动则疼痛酸楚加重。舌象紫苔薄白,脉象沉涩。中医诊断为股肿,病因病机为年老积劳,外受寒邪侵袭所致气滞血瘀。
气滞血瘀血瘀股肿年老气虚
查看详情 →
75岁男性,胸痛、心悸反复发作10余年,劳累后易诱发。舌嫩红,舌质暗,苔中黄,脉细弦,结脉。中医诊断胸痹,证属心气不足,气滞血瘀。舌象嫩红、暗、中黄,脉细弦、结脉。
气滞性冠心病心气不足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26岁,下腹坠痛,月经不调,色暗红有血块,带下量多,头晕乏力,纳呆,失眠多梦,腰骶酸痛,身体消瘦,面色无华。舌质淡红边有瘀点,苔薄黄,脉沉细弦。左侧卵巢囊肿合并感染,气滞血瘀,瘀热内积。
气滞血瘀卵巢囊肿瘀热内积下腹坠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2岁。主诉胃脘胀满疼痛,呕吐泛酸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胃脘痛,证型肝胃不和,气滞血瘀。临床表现心悸乏力,头晕,面色萎黄。舌苔白腻,脉细弱。
气滞血瘀血虚胃脘痛胃气上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女性,主要症状包括头晕、乏力、月经延长量多色暗、腹痛、恶寒、脱发、胸闷、失眠多梦、耳鸣、腰痛。舌红苔少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虚劳(贫血),病因病机为寒凝血瘀、脾阳亏虚、肝气不疏,病机为经血失调、气血失多、寒邪深入、气血成结。病位在脾、肝二脏,虚实并见,寒热并重。
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虚劳贫血
查看详情 →
男,77岁,主诉胸闷伴头晕,动则气促,病程1个月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气阴不足,气滞血瘀。舌红苔薄黄、中有剥苔,脉左寸弱,左关部弦而小迟。夜寐多梦早醒,畏热而不畏冷,胃纳、大便如常。心脏超声示左房增大,室间隔增厚,轻度瓣膜反流及肺动脉高压。
气滞血瘀心悸气阴不足虚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6岁。左半身麻木,左侧口角歪斜50天。主症包括左侧口角歪斜、左半身麻木、右侧偏头痛、左手颤抖、肌肉跳动、腹胀、寐差、尿黄。舌黯红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为缺血性中风(中经络,恢复期)。辨证为肝风内动,血瘀络阻,后转为肝风内动,阴血亏虚,继为肝风内动,营卫不和,再为肝风内动,脉络瘀阻,最终辨证为肝肾不足,营卫失和,气滞血瘀,血虚寒滞,营卫失和。
血瘀络阻气滞血瘀血虚寒滞缺血性中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4岁,女性。闭经7个月。小腹有冷感,喜温喜按,两胁胀满,纳差食少。舌淡无苔,脉沉细涩。诊断为经闭,证属寒郁气阻夹瘀。舌淡苔薄,脉细涩。
血瘀肝郁气滞经闭寒郁气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,男性,主诉声音嘶哑1个月余,加重1周。现病史见全身发热恶寒、头昏沉、口干口苦、咽部异物感、乏力、精神欠佳、睡眠欠佳、饮食较差、大便时干时稀。舌黯红,苔薄黄,脉弦滑。辨证为气滞血瘀,痰凝喉窍证。喉黏膜肿胀,双侧声带充血,右侧声带中段有黏膜半球形隆起。辨证分析提示脾虚湿聚,痰瘀结聚,肝气郁结。
气滞血瘀气血虚弱声带囊肿慢性喉炎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