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血两虚+失眠

患者年龄60岁,主诉发作性心慌、胸闷伴气短1年余。中医诊断胸痹心悸,证型为心气虚弱,血瘀痹阻型。面色暗红,舌体偏大,舌苔白厚,六脉寸弦,关尺无力。心率76次/min,律齐,血压120/90mmHg。病程1年余,情绪激动或活动时症状加重,肩背酸痛,眠差。
气血两虚胸痹心悸心气虚弱血瘀痹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女性,产后双下肢水肿1月,双下肢水肿按之凹指,恶风汗出,乏力神疲,腰背酸痛,小腹坠痛,口干思饮,心烦失眠,舌澹齿痕,脉细弦。中医病名产后水肿,证型气血两虚,营卫不和,风湿袭表。舌澹齿痕,脉细弦。
气血两虚产后水肿风湿相搏营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9岁,男性。主诉失眠两年,入夜心烦神乱,辗转反侧,不能成寐。病由长期深夜工作,喜饮浓咖啡,致入夜精神兴奋。舌光红无苔,舌尖红艳如草莓,脉弦细而数。诊断为火旺水亏,心肾不交。
失眠心肾不交火盛水亏心火亢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5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白细胞减少,伴头晕乏力、易感冒、失眠多梦、心悸纳差、易疲劳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白细胞减少症。病因病机为虚劳,病位在气血。望诊见舌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症状及既往治疗无效。切诊脉沉细。
气血两虚白细胞减少症肝肾阴虚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6岁。反复月经过多6年,行经期延长至10日,偶有痛经,伴有血块。面色萎黄,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,纳欠佳,寐欠安。舌质澹,苔薄,脉沉细。中医病名:月经失调。证型:脾不统血,血溢脉外。病因病机:脾不统血。望诊:面色萎黄,舌质澹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月经过多,痛经,血块,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,纳欠佳,寐欠安。切诊:脉沉细。
气血两虚失眠月经失调脾不统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4岁,女性。神疲乏力,心慌气短,头昏失眠,齿龈渗血,双下肢紫癜,口淡纳差。舌淡,苔白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虚劳。病因系二月前患肠炎,服用氯霉素一周。
气血两虚头昏失眠白细胞减少症虚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女性,主诉心慌、失眠半年余,疲乏气短,纳差,口臭,大便干,月经色暗有血块。舌暗苔黄,脉弦细。既往有缺铁性贫血病史。二诊时舌淡暗,苔薄黄,脉细滑。
心慌失眠气血两虚血色素低肝郁气滞
查看详情 →
解某,29岁,已婚。主诉已婚8年未孕,经期过期不净。症状包括经期过期不净、量多、舌澹、质稀、倦怠乏力、气短懒言、小腹空坠、面色胱白。舌澹,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中医病名为月经延期证,证型为脾虚不统、中气不足、冲任不固。病因病机为素体虚弱、饮食不节、劳倦伤脾、肾气不纳、冲任不固。
气血两虚月经不调脾虚不统冲任不固
查看详情 →
33岁女性,经血先期而至,带经日久量多,头晕、失眠、不思饮食,小腹隐隐作痛,病程17年。舌澹,苔薄,脉细短。阴虚生热,血不循经。
气血两虚功能性子宫出血阴虚血热心神不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女性,主诉阴道淋漓出血17天,经色正常,净后3天复见出血,量少色褐。舌中剥尖刺,脉细弦。辨证为劳伤心脾,冲任不固。二诊见舌薄腻、边尖刺,脉细弦。三诊主诉月经周期异常,阴道再次出血,小便频数,舌根黄腻、中剥边尖刺,脉细弦。辨证为脾肾两虚。四诊主诉月经延期,感受外邪,舌薄白、边尖刺,脉细微浮。辨证为外感风热,兼顾冲任。
气血两虚经漏脾虚心脾两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男性。主诉入睡困难2年。现病史示精力不济,思维迟钝,焦虑不安,入睡困难,稍睡即醒。体征见头发枯落,面色萎黄无华,神疲肢倦,纳少便溏,心悸健忘,舌澹苔白腻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心脾两虚,病因病机为思虑伤及心脾,心血耗伤,脾虚不能奉养于心。
气血两虚失眠心脾两虚
查看详情 →
26岁,结婚2年未育,头晕目眩,心悸失眠,面色萎黄,神疲乏力。精液量1.5ml,精子计数16×10^6/ml,精子成活率0.45,活动力稍差,精液1小时液化。未见四诊详细描述。诊断未明确中医病名与证型。
气血两虚不孕症精子减少症命火不足
查看详情 →
刘某,51岁,女性。头晕、四末欠温、自汗、面色白、失眠。舌质淡,脉缓无力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气血两虚,病因病机为脾虚气衰血少,清阳不展,脑失所养,心失血养,阳气不固。面色白,舌质淡,脉缓无力。
失眠眩晕气虚血少四末欠温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8岁。主诉头晕,病程半年,伴晕倒史。症状包括胸闷、气短、心悸、失眠、饮食减少。面色皖白,舌质澹,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中医诊断为眩晕(低血压症)。病因病机为长期思虑伤心脾,劳累过度,气血耗伤,脾胃虚弱,气血乏源。
低血压气血两虛眩晕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9岁。失眠两年,入夜精神兴奋,难以成寐,白天头目昏沉。舌光红无苔,舌尖如草莓状。脉弦细而数。中医病名不寐,证型火旺水亏,心肾不交。病因病机为心火亢盛,肾水不足,阴阳失交。
神经性失眠心肾不交心火亢盛阴虚血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男性,主诉阳痿半年。症见勃起时间短、早泄、脾气暴躁、阴囊潮湿、下肢酸重、小便黄赤、余沥不尽、口干欲凉饮、大便不爽、睡眠差。舌红、苔黄腻、脉滑稍数。中医诊断阳痿,证型湿热下注型。病位在膀胱、肝。病因病机为湿热下注,宗筋弛纵。
阳痿湿热下注肝气郁结脾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46岁。夜寐盗汗六年,高血压两年,头晕目眩、面色萎黄、心悸、失眠多梦、周身倦怠、纳谷不香。舌质暗、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沉细小数。中医诊断心脾交损,气血两虚。
气血两虚高血压心脾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0岁。主诉头晕目眩,梦多易醒,心悸健忘,肢倦乏力,纳食无味,面色无华。病程3月余。舌质澹,苔薄白,脉细无力。中医诊断心脾两虚,心神失养。病因病机为心脾两虚,气血不足,心神失养。面色无华,舌质澹,苔薄白,脉细无力。心悸失眠健忘,神乏食少,头目失养,肌肤失荣,脾气不足,运化失健。
失眠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血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逾六十,善饮,皮肤白色,形体短小。主要症状为时常啖梨、呕吐、痰多、饮食少进、头晕昏闷、大便不通、夜梦不安,发作频率不一,或一日连发二次,或二日三日一发,或连发二日。脉洪,阴虚阳无所附,胃虚津少,血气已衰。病因病机为阴虚阳浮,胃虚津亏,兼年老体衰,疟药躁烈伤正。
气血两虚疟疾胃虚津少阴虚阳浮
查看详情 →
男,三十余岁,乏力、关节肌肉湿痹样疼痛、头昏耳鸣、失眠心悸、胃痛呃逆、呕吐泛恶、食欲不振、便秘腹泻交替、体重减轻。中医病名:黑疸劳疾,证型:肾藏阴阳不足,病因病机:肾水之色外见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脉沉细。问诊见疲劳、关节疼痛、头昏、呕吐、胃痛等。切诊脉沉细。
气血两虚黑疸劳疾肾阴不足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