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岁 女性 形体消瘦 月经失调 年余 经期错后 色淡量少 有紫色小块 经前乳房作胀 腰膝酸软 头晕 心悸少寐 舌淡苔薄黄 脉沉细 舌苔薄腻 现届经期 肝肾亏虚 冲任血少 气滞血瘀 月经量少 色淡 脉沉细 舌淡苔薄黄 舌苔薄腻
形体消瘦月经失调腰膝酸软头晕
查看详情 →
三六岁,寝食如常,仪容消瘦,语言微弱,手足痿弱。肝肾内损,渐及奇经诸脉,痿痹之症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薄,脉沉细无力。
痿痹肝肾虚手足痿弱声音微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0岁,女性。发热恶寒,恶心呕吐,不思饮食,口苦而干,身目小便皆黄如橘色。面色萎黄暗无光泽,形体消瘦,神疲畏寒,两胁疼痛,腹胀痞满,目微黄,大便稀溏。舌苔白腻,脉左关弦大,右关沉迟无力。证属肝气乘脾、寒湿阻遏之黄疸。
急性肝炎寒湿阻遏脾阳虚肝胆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男性。主诉嗳气、吞酸,病程五年,情绪波动时加重。中医诊断吞酸,证型为肝经郁火,横逆犯胃。舌质红,苔黄,脉弦数而有力。面容消瘦,胃脘部胀痛连及两胁。
肝经郁火横逆犯胃肝气郁结胃热
查看详情 →
3岁半男童,纳差、面黄、消瘦2年余。体征面黄、消瘦、方颅、轻度鸡胸,夜间多汗、磨牙、挑食。血红蛋白88g/L,血清铁1.06μg/L,锌0.57μg/L。脾虚不运,化源不足,营养摄入不足。
营养不良性贫血脾虚不运脾常不足化源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9岁。全身黄染伴消瘦1年余。黄疸、阴黄。证属寒湿困脾。舌质淡体胖,苔白腻。脉沉滑。肝功能示总胆红素升高,总胆汁酸升高,ALT、AST、ALP、γ-GT均升高。B超示肝硬化、脾大。
黄疸阴黄寒湿困脾
查看详情 →
女,54岁,风湿性关节炎,步履维艰,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:风湿性关节炎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未明确。望诊:面色萎黄,舌质澹,舌苔白腻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因发生口角致上腹疼剧,疼痛不减反增腹胀,恶心欲吐。切诊:脉弦滑偏细。男,12岁,感凉即咳五年余,中医病名:虚劳咳喘,证型:肺肾阴虚,病因病机未明确。望诊:未提及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感凉即咳五年余,治疗不效。切诊:未提及。
风湿性关节炎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虚劳咳喘
查看详情 →
1岁男童,厌食、腹泻反复近一个月,腹胀、哭闹,大便稀溏夹未消化食物残渣,夜眠欠安,消瘦,面色少华,肌肤羸瘦,舌苔厚腻,指纹澹已越气关,腹部膨隆,肠鸣音亢进,中医诊断为走胎(食伤脾胃),病因病机为断奶过早,喂养不当,脾胃肠腑受损。
消化不良食伤脾胃脾虚腹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81岁,主要症状为胸闷、心悸3年余,加重6个月。胸闷心悸,头晕乏力,盗汗,四肢厥冷,口干纳呆,腹胀腹泻,日3~4行,伴有里急后重。舌暗有瘀斑,苔白腻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心悸、泄泻。证型为心阳不足、脾肾阳虚。病因病机为湿热蕴结,气血不畅,上扰心神。病程长,病情复杂,涉及心、脾、肾功能失调。
心阳不足脾肾阳虚湿热蕴结气血不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岁,夜间盗汗2~3年,无其他明显症状。脉濡,苔薄。证属盗汗,辨为植物神经紊乱。舌象苔薄,脉象濡。
盗汗植物神经紊乱
查看详情 →
71岁,主诉肝区疼痛、消瘦乏力、手足心热、夜间汗出。舌质红隐紫,苔黄,脉细。辨证为湿热毒瘀互结、肝脾两伤、气阴交亏。舌苔黄薄腻,质暗红,脉细。舌苔薄黄,质红有裂纹,脉小滑。舌苔黄,质红偏暗,脉细滑。
肝癌湿热毒瘀气阴两虚肝脾两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2岁,男性,主诉恶心、呕吐3月余。恶心、呕吐频繁,日5~6次,吐黄绿色黏液,口苦咽干,消瘦,面色苍白带青,畏寒,四肢不温,进食少,不能耐冷凉。舌质暗澹红,苔厚澹棕色,脉濡细。中医辨证为反胃,属脾胃阳虚。望诊见面色青灰,舌质暗澹红,苔厚。闻诊有口苦。问诊见畏寒、消瘦、呕吐频繁。切诊脉濡细。
反胃脾胃阳虚胃气上逆舌质暗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女性,主诉腹痛、解脓血便、消瘦,病程半年。面色萎黄,舌质澹,脉沉细。诊断脾肾两虚,湿浊凝聚。
形体消瘦结肠腺癌脾肾两虚湿浊凝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8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尿频、尿急、小便不畅,伴有口干唇燥、咳嗽痰多、大便溏、腿软乏力。中医诊断为消渴,证型为肾虚阴伤,湿热内郁,久病络瘀。舌象暗紫有裂纹,苔黄腐腻,脉弦。体征包括形体消瘦、尿黄有沫、尿蛋白阳性、尿素氮偏高、空腹血糖7.5mmol/L。
消渴肾虚阴伤湿热内郁瘀热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岁零7个月,女性。发热、咳嗽7日,腹泻1日。慢性消瘦病容,贫血,精神差,脱水,皮肤干,前囟未闭,肋骨串珠状。反复腹泻,日行十余次,发热,面色青白,泣无涕泪,口唇干,舌质红、苔薄腻。久泻脾肺两虚,气阴亏虚,疳积。面色青滞,咳嗽声嘶,目赤畏光,口舌糜烂,脉细弱。潮热,咳嗽声嘶,喉中痰鸣,小便多而长,面色青滞,唇舌红赤。脾肺两虚,气阴亏虚,津枯阴虚,虚火上浮。面色青白,舌质红、苔薄腻,脉细弱。
疳积脾肺两虚气阴亏虚津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8岁女性,主诉胃脘部灼痛1年,伴咽泛酸苦水、纳差、消瘦。症状蹲踞或屈腿侧卧时加重,直立时减轻,晚餐多时夜间痛剧。舌质红苔薄,脉弦数。诊断为反流性胃炎、食管炎。中医病名属胃痛,证型为肝胃不和、肝气逆上。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,气机逆乱,胃失和降。望诊见舌质红苔薄,闻诊无特殊,问诊提示症状与体位及饮食相关,切诊脉弦数。
消瘦反流性胃炎食管炎肝胃不和
查看详情 →
女,24岁,腰痛3月,头昏,失眠,怕惊,食纳呆滞,下腹部下坠,排尿困难,尿血,腰痛剧烈,尿急,尿道痛,右侧小腹下坠,便秘,小便不畅,消瘦,面黄不华。舌绛紫有瘀斑,苔少,脉细濡。中医诊断瘀血阻络,肾虚。
腰痛尿血失眠纳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男性,间断性黑便8年。上腹部疼痛、胀满,纳差,疼痛无规律性,食后及空腹、夜间均可发生。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。舌澹红,苔微腻,脉沉弦。胃镜提示糜烂出血性胃炎。大便潜血(+)。血证(便血),胃痛(肝胃不和)。病因病机为肝胃不和,土壅木郁。望诊见面色萎黄,舌澹红苔微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黑便、上腹痛、胀满、纳差。切诊见脉沉弦。
胃痛肝胃不和便血脾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2岁,女性。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,4~5个,中等硬度,无压痛,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淋巴肉瘤。右腋窝淋巴结肿大,伴疲乏、消瘦、头晕、脐周隐痛。舌苔薄白,脉小滑。左锁骨上照射局部皮肤破溃,颌下淋巴结可触及,右腋窝淋巴结可触及。中医诊断为痰核、瘰疬。辨证为肝郁气滞,痰阻经络。
消瘦淋巴肉瘤痰核瘰疬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60岁。主诉先便后血,颜色紫褐,状如柏油,病程半年有余。腹痛隐隐,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,饮食不香,精神倦怠。脉沉而兼弦,舌薄白边赤并有瘀斑。中医诊断为便血,辨证为脾虚不能统血,肝虚不能藏血,血不循行于经脉,溢渗肠间。
便血脾虚肝虚血不循经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