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岁男性,精神欠佳、时时欲睡,病程4年,每年发作1~2次,每次持续2个月。形体较胖,精神不振,四肢不温,口黏,纳可,二便正常。舌质淡胖有齿印、苔白厚,脉沉细滑。证型为肾阳不足,湿浊困脾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。
清阳不升肾阳不足湿浊困脾困倦欲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头晕、白浊、腰痛、盗汗、眩晕。中医病名包括头晕、白浊、腰痛、眩晕。证型为湿痰中阻、脾肾两虚。病因病机为湿痰流注、清阳不升、精室不固、心脾两虚、肾阳不足。望诊见面色萎黄。舌象见舌苔白腻。脉象见脉沉细。
清阳不升头晕白浊腰痛
查看详情 →
62岁男性,主诉头晕目眩、步行不稳、腰酸肢冷、倦怠乏力、下肢沉重、大便不畅。舌质暗澹、苔滑腻,脉沉而滑。诊断为肾阳虚损,水湿内停,湿浊上蒙,清阳不升。
清阳不升原发性高血压肾阳虚损水湿内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岁,男性。主诉包括头大异常、头颅裂缝、头皮光、青筋暴露、神识痴呆、颈软无力、额伸颔缩、目睛上吊、面色白、舌红苔黄、指纹达气关。中医病名为先天性脑积水,病机为清阳不升、浊阴不降、阴阳道路不通。望诊见面色白、舌红苔黄、青筋暴露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头大异常、神识痴呆、颈软无力、额伸颔缩、目睛上吊。切诊见指纹达气关。
清阳不升先天性脑积水肾虚浊阴不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0岁,女性,主诉神困多寐3个月。神困多寐,唤醒后睁眼困难,昼夜皆睡,睡后流口水,精神倦怠,痞满纳差,形体肥胖,四肢困重,大便黏腻不爽,每日1~2次。舌质澹,舌苔白厚腻,脉滑稍弦。中医诊断多寐,证型湿盛困脾,浊蒙清窍。望诊舌质澹,舌苔白厚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神困多寐、痞满纳差、大便黏腻不爽。切诊脉滑稍弦。
清阳不升多寐湿盛困脾浊蒙清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女性,右侧头痛10余年,近2月加重,痛处有条索状物,伴恶心欲呕、头目不清、食欲不振、食后胀甚、四肢乏力、大便溏薄。舌质澹,苔薄白,脉细弦。头痛,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证。病位在脾,证属脾气不足,脑窍失养。脑血流图示右侧脑动脉血流缓慢,脑血管痉挛。
清阳不升头痛中气不足脾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19岁,月经前头昏、眩晕、胸闷、恶心欲呕,病程4个月。眩晕,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为寒热错杂中焦,脾胃升降失常,病因病机为脾胃失运,水谷不化,聚湿生痰,内阻中焦。舌淡红,苔薄黄,脉沉滑略数。
清阳不升月经不调脾胃虚弱痰热内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67岁,头晕心慌、胸闷气短,加重月余,身体沉困,手足麻木。面色晦暗,舌体胖大,边有齿痕,舌质紫暗,苔白滑腻,脉弦细而涩。眩晕,气虚血瘀,痰蒙清窍。
清阳不升眩晕气虚血瘀痰湿阻滞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28岁,妊娠5个月,足胫浮肿,肢肿面浮,按之凹陷不起,胁腹胀满,喘咳气促,食入则吐,小便短少,大便溏薄,腹围增大超过妊娠月份。面浮色苍,舌澹苔厚腻,脉沉弦滑。脾肺两虚气机滞,气机壅滞,脾肺气虚,水湿不行,湿与气结。
清阳不升妊娠肿胀脾肺两虚气机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女性,主诉眩晕1年,病程较长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型为痰饮中阻,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,清阳不升,浊阴上冒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显示头晕如旋、恶心呕吐,切诊未提及。
清阳不升眩晕症痰饮中阻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男性。主诉咽痛干涩,喉间有痰,常欲清嗓,少气懒言,多言则声嘶,病程年余。舌淡,苔薄白,脉细。证属脾气不足,清阳不升,咽失濡养。
清阳不升咽痛干涩脾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61岁男性,右耳突聋10余天,伴右耳鸣、有时眩晕。乏力、腰背痛、尿余沥、夜尿3~5次、食纳一般、大便或溏或结。舌偏红胖有淤点,苔黄欠润,脉沉细两尺弱。诊断为脾肾两亏,清阳不升。二诊舌淡红胖嫩,苔薄,脉沉细。
清阳不升右耳突聋脾肾两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0岁。主诉头昏内热,腹痛泄泻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泄泻,证型肝气横逆,脾土衰弱,脾不化湿,湿困脾土,清阳不升。望诊面色萎黄。舌象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腹痛泄泻,头晕肢酸。切诊脉象未提及。
清阳不升泄泻肝气横逆脾土衰弱
查看详情 →
女,58岁,反复头痛眩晕3年余,再发半月。头晕目眩,视物旋转,如坐车船,时欲呕吐,卧床转侧时更甚,喜闭目。舌淡红、苔白稍腻,脉弦滑。眩晕,中阳不足,健运失职,痰饮停聚,清阳不升。
清阳不升眩晕中阳不足痰饮停聚
查看详情 →
55岁女性,胃下垂多年,食后脘腹胀满,嗳气不舒,肠鸣辘辘有水声,呕吐痰涎清水,头晕目眩,便溏,1日2~3次,神倦乏力,形体消瘦。中医诊断为胃下垂,证型为中气不足,脾阳不运,水饮内停。舌质澹,苔薄腻,脉弦滑。
清阳不升胃下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,女,58岁,双侧听力下降2年余,伴有头昏眩晕、呕吐、左侧肩部隐痛、腰酸痛。舌澹,苔薄白腻,脉沉细。中医辨证为耳聋(气虚清阳不升),后转为气虚痰湿阻滞。病程中见舌澹暗,苔白腻,脉沉细缓、沉细、沉滑。病因病机为气虚痰湿阻滞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。
清阳不升耳鸣耳聋气虚痰湿阻滞浊阴不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0岁,男性。右胁不适、腹胀、低热、目黄、皮肤发黄、两胁隐痛、胃脘疼痛、食后呕吐、腹部胀大、尿黄、大便黏滞不爽、肝硬化、脾大、腹水。体征示脉弦滑数,舌苔黄厚而燥。诊断为鼓胀,辨证为肝血瘀阻、湿热内蕴、浊阴不降、清阳不升。四诊信息包括舌苔黄厚而燥,脉弦滑数。
清阳不升鼓胀肝血瘀阻湿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5岁。眩晕10余年,时轻时重,重则视物旋转,走路头重脚轻,低头有欲倒之势。心悸,寐差,两目干涩,眼睑肿胀,耳鸣如蝉,脘闷纳呆,恶心嘈杂,咽干口渴,倦怠乏力。面色白,形瘦,舌质暗,苔薄白而腻,脉弦滑小数。诊断为脾虚气陷,清阳不升,湿浊中阻。
清阳不升眩晕脾虚气陷湿浊中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2岁,女性。主诉眩晕、耳鸣,步态不稳2年余。体征包括头昏晕、耳鸣如蝉、目花、视物如蒙纱、精神萎靡、步态不稳、气短、食少纳呆、周身乏力、心烦而悸、夜寐多梦、面色无华。舌质澹、苔红薄黄,脉沉弱。诊断为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,风热上扰。
清阳不升眩晕耳鸣步态不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8岁,主诉胸骨后阵发性疼痛反复发作2年,加重1周。现病史见胸痛、胸闷心悸、夜甚、气短、眩晕恶心、大便艰涩、烦躁不安、幻觉及反应迟钝。体征见面色萎黄,形体消瘦,舌质暗红、苔黄腻,脉滑数。中医辨证为痰瘀交阻,清阳不升。心电图示Ⅱ、Ⅲ、avFST段下移,T波低平、倒置。
清阳不升胸痹痰瘀交阻心神不宁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