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某某,男,34岁。食入恶寒8个月。主要症状包括食入未尽即感恶寒,口干渴喜热饮,饮后胃脘作胀,恶寒从背部开始,延及全身,哈欠连连,需晒太阳或盖被取暖。伴随症状有嗜睡、纳差、饮食喜热恶冷、噫气多而矢气少、大便软烂不爽、尿色深黄、皮肤痒疹、头昏、面色萎黄、下肢乏力、易感冒、头痛、鼻寒、胸闷。证属湿热郁伏少阳而脾胃中气虚弱。脉右濡细,左弦细。舌苔白黄厚腻,面色萎黄,脉细而右濡左弦。
脾胃虚弱湿热内蕴少阳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0岁。疟发间日,先寒后热,头痛,胸满欲呕,腹痛作胀。痰湿久蕴,脾为所困,少阳枢机不和。舌苔厚腻,脉弦滑。疟发已轻,呕止,头痛、胸闷、腹胀俱瘥,苔腻转薄,脉仍弦滑。
疟疾痰湿久蕴少阳枢机不和脾为所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9岁女性,主诉每日不定时发热恶寒,伴头痛、脘痞腹胀、恶心欲吐,病程1个月。症状包括身痛楚、汗出后复恶寒,肢厥脉伏,舌苔白滑厚如积粉,舌质四边紫绛。中医诊断为湿热伏于募原。辨证见舌苔白滑厚如积粉,舌质四边紫绛,脉伏。
疟疾发热湿热内蕴肢厥脉伏舌苔白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男性,主诉急性血吸虫病,畏寒发热,咳嗽20多天。体温39.2℃,壮热,多汗,微恶寒,发无定时,头眩,口苦,不作渴,呕恶不欲食,咳嗽吐白痰。面色萎黄,舌白中黄,脉弦数。辨证为病在太阴兼少阳。
急性血吸虫病少阳痰热太阴脾湿脉弦数
查看详情 →
女,37岁,午后低热3月余,伴胸部微痛、手足心烦热、心悸、气短乏力、口苦。体质偏瘦,面色苍暗少华。舌澹苔白润,脉细弱。诊断为气虚发热,阴火不敛。
低热气虚发热阴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逾六十,善饮,皮肤白色,形体短小。主要症状为时常啖梨、呕吐、痰多、饮食少进、头晕昏闷、大便不通、夜梦不安,发作频率不一,或一日连发二次,或二日三日一发,或连发二日。脉洪,阴虚阳无所附,胃虚津少,血气已衰。病因病机为阴虚阳浮,胃虚津亏,兼年老体衰,疟药躁烈伤正。
疟疾胃虚津少阴虚阳浮气血两虚
查看详情 →
三十五岁男性,吐泻交作,四肢厥冷,六脉全无,气息微细,言语断续,大汗出,唇舌淡白。亡阳症。面色苍白,舌质淡白,脉象沉微。病情危重,病程急骤。
亡阳症吐泻交作四肢厥冷气息微细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4岁。主要症状为汗出不止、面黄气弱、自汗出、倦怠肢酸、不思饮食。病程较长,因疟疾住院治疗后出现持续汗出。中医诊断为脾阳大虚。望诊见面色萎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自汗、倦怠、肢酸、不思饮食。切诊脉象右虚大而不耐寻按,左细涩。病因病机为病久正虚,风邪乘虚而入,兼跌仆伤络,导致经脉失养,气血瘀阻。
疟疾后遗症脾阳大虚气血亏虚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姜童,间日疟延月余,大腹时满,纳少便溏,舌苔薄腻,脉沉弦。病因久疟伤脾,脾阳不运,浊湿凝聚募原,三焦输化无权,病位在脾,病性表病传里。复诊见腹胀满渐减,寒热又作,脉弦滑,痰湿留恋中焦,脾胃运化失职。
疟疾脾阳不运湿浊凝聚寒热往来
查看详情 →
产后轰热,头痛掌灼,足厥嗌干,病程月余。舌光无苔,脉弦数,右盛左弱。中医诊断为产后血虚阳亢,五心灼热,蓐劳。病机属血虚引动肝阳上亢,阴液亏虚,虚火内生。
产血阳亢五心灼热蓐劳里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余不愈,恶寒,夜微热,出汗甚多,小便黄,饮食减少,肢体乏力。舌质淡苔白,脉缓。三焦湿郁。湿郁影响少阳枢转,致寒热似疟,津液外泄为汗,上焦不利则咳,中焦湿郁则纳差,下焦湿郁则小便黄少。病程年余,苔白脉缓,舌质淡。
湿郁证夜微热汗多尿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要症状为疟疾虽止,出现自汗恶寒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三阴大疟,证型为脾阳已虚,伏邪未化。病因病机为脾阳已虚,伏邪未化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及自汗恶寒,切诊脉象为脉濡无力。
三阴大疟脾阳虚伏邪未化自汗恶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面黄肌瘦,唇澹,口和。发作时间不定,间日一发,或二日一发,甚或一日一发,寒热交替,有阴阳分离之象,口渴饮水,面赤如朱,虚阳外浮。脉弦大。辨证为似疟非疟,病因病机为阴阳不协,亢龙有悔。病程自秋徂冬,持续数月,百治不效。
似疟非疟阴阳不协虚阳外浮脉弦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女。寒热一日一作,黎明汗出遂解。温邪内蕴,湿邪较盛,初兼外邪,未解渐成疟。六脉弦滑而数。面色未提,舌象未提,声音未提,气味未提。症状描述包括寒热、汗出、气食交滞。脉象弦数。病因病机为湿热化疟,气食交滞,气遏较甚。中医病名为疟,证型未明确提及。
疟疾湿热气滞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感寒发热,恶寒头痛,体痛,病程七日转为温疟,发作时惊骇异常,日晡见鬼,缠绕腰间,恐惧至晚方散,发作五六次。六脉洪滑。诊断为痰疟,病因病机为肾水素亏,虚火煎熬精液成痰,攻冲经络。舌象、面色、声音、气味未提及。脉象洪滑。
温疟肾水亏弱虚火独旺痰涎内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3岁,女性。恶寒发热7天,体温最高达39.5℃,心慌病史多年,病情时轻时重。寒热往来,寒少热多,发无定时,汗出热退,口苦、口干,溲黄,纳呆,食则呕吐苦水。舌澹红、舌体胖大、苔中黄,脉弦弱。初诊为邪入少阳。
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胆系感染寒热往来
查看详情 →
孕妇,疟疾与痢疾并发,病程两个月余。虚寒证,病因病机为阴气极盛,阳气不足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脉沉细。腹痛,饮食减少。
疟疾痢疾虚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年龄未提及。主要症状为腹剧痛,右卧,压痛点在右腹角,伴有寒热、呕吐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肠痈,证型为脓毒壅盛。病因病机为湿热瘀结,毒壅肠腑。舌象为舌满白而干,舌苔仍白厚。脉象尚不甚弱。问诊提及口渴不欲引饮,大便频数,泄泻频数,右腹角浊音减小。切诊脉象尚不甚弱。
肠痈腹痛呕吐发热
查看详情 →
男,49岁,发病6日,欠伸、寒栗、体痛、身热口渴、头痛、汗出热解、肢体乏力。诊断为疟疾,病因秋季感受风凉邪气,邪气停留于风府,卫气应邪气而发病。面色无明显描述,舌象未提及,声音无特殊描述,气味未提及,问诊提示症状及病程,脉象未提及。
疟疾风邪侵袭阴阳失调卫气受邪
查看详情 →
15岁男性,四肢抽搐,口吐白沫,喉间痰鸣,病程从5岁起,每次发作持续2-3分钟。中医诊断为癫痫,证属风痰闭阻。形体消瘦,神疲乏力,舌红苔白腻,脉弦滑。
癫痫风痰闭阻神疲乏力舌红苔腻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