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,49岁,发病6日,欠伸、寒栗、体痛、身热口渴、头痛、汗出热解、肢体乏力。诊断为疟疾,病因秋季感受风凉邪气,邪气停留于风府,卫气应邪气而发病。面色无明显描述,舌象未提及,声音无特殊描述,气味未提及,问诊提示症状及病程,脉象未提及。
疟疾风邪侵袭阴阳失调卫气受邪
查看详情 →
15岁男性,四肢抽搐,口吐白沫,喉间痰鸣,病程从5岁起,每次发作持续2-3分钟。中医诊断为癫痫,证属风痰闭阻。形体消瘦,神疲乏力,舌红苔白腻,脉弦滑。
癫痫风痰闭阻神疲乏力舌红苔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主症为咳嗽寒热,午后发作,状如疟疾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疟疾,证型为湿热内蓄,时邪所闭。舌象白腻,脉象滑数,两关并盛。病机为湿热内蓄,时邪所闭。
疟疾湿热内蕴时邪外感寒热往来
查看详情 →
疟邪止而复来,寒热均重,头疼无汗。伏邪未化,营卫未和。面色淡白,舌苔薄白,脉弦细。
疟疾伏邪未化营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
60余岁男性,寒热往来,头昏呕吐,胸闷四肢无力,不思饮食。暑湿相搏,瘅疟,病程较长。面色萎黄,舌苔白腻,脉弦滑。腹部左侧膨胀不软,胸中闷满,善呕恶,日夜不安。寒热往来不清,胁下坚硬,腹胀渐松。病机为暑湿内蕴,气血积聚,疟母形成。
瘅malaria脾肿大寒热往来胸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幼患冲疝,发则睾丸控引入腹而痛。病程五六年,因疟疾致鼻衄,出现脘痛,发必由右而上,妨食便闭,必快吐便行而后渐平。脉弦而近数。诊断属疝之上逆。
冲疝上逆肝气郁结脉弦数
查看详情 →
28岁男性,左上腹肿块渐肿大4年半,痢疾状大便16日,腹部逐渐膨大8日。慢性期血吸虫病。病程长,有长期接触河水史,曾患疟疾。面色苍黄,体重47公斤,脾肿大,腹水,贫血。红血球减少,血红蛋白低,白血球偏低,嗜酸性粒细胞增多。脾大,腹水,移动性浊音。血吸虫卵孵化阳性,乙肠镜见退化血吸虫卵。
血吸虫病脾肿大腹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男性,主诉急性血吸虫病,畏寒发热,咳嗽20多天。体温39.2℃,壮热,多汗,微恶寒,发无定时,头眩,口苦,不作渴,呕恶不欲食,咳嗽吐白痰。面色萎黄,舌白中黄,脉弦数。辨证为病在太阴兼少阳。
急性血吸虫病少阳痰热太阴脾湿脉弦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14岁,定时往来寒热3天,发病时间4月15日。全身肌肉酸软作痛,左侧颈项胸胁部尤甚,口澹无味,纳差乏力,舌尖红,苔薄白,脉弦细微数。血中发现有疟原虫。疟疾。病因病机为疟邪侵袭,伏于半表半里,正邪相争则病作,正邪相离则病止。外邪阻滞少阳经脉,邪气在半表半里,少阳郁热。
疟疾少阳郁热半表半里
查看详情 →
女,37岁,午后低热3月余,伴胸部微痛、手足心烦热、心悸、气短乏力、口苦。体质偏瘦,面色苍暗少华。舌澹苔白润,脉细弱。诊断为气虚发热,阴火不敛。
低热气虚发热阴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上吐血,下泻血,胸膈背心胀痛,发热,口渴。两关脉洪滑有力。怒伤肝,瘀血阻滞,脾伤于犬肉,不能统血。面色晦暗,舌质紫暗,脉洪滑有力。胸背胀痛,瘀血内阻。
吐血瘀血脾伤胸痛
查看详情 →
三十五岁男性,吐泻交作,四肢厥冷,六脉全无,气息微细,言语断续,大汗出,唇舌淡白。亡阳症。面色苍白,舌质淡白,脉象沉微。病情危重,病程急骤。
亡阳症吐泻交作四肢厥冷气息微细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4岁。主要症状为汗出不止、面黄气弱、自汗出、倦怠肢酸、不思饮食。病程较长,因疟疾住院治疗后出现持续汗出。中医诊断为脾阳大虚。望诊见面色萎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自汗、倦怠、肢酸、不思饮食。切诊脉象右虚大而不耐寻按,左细涩。病因病机为病久正虚,风邪乘虚而入,兼跌仆伤络,导致经脉失养,气血瘀阻。
疟疾后遗症脾阳大虚气血亏虚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李某某,男,37岁,寒热往来,先寒后热,寒少热多,汗出热退,隔日发作,活动后每日发作,病程3个月,面色黧黑,乏力,体温38℃~40℃,舌红、苔白,脉数,诊断为疟疾,证属外感疟邪,邪正相争。
疟疾寒热往來舌红苔白脉数
查看详情 →
疟疾,间日发作,盗汗。脉弦大,左手弦大,右手弦。久疟必虚,汗多者,阳加于阴谓之汗,阴阳两虚。
疟疾久疟必虚阴阳两虚盗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余不愈,恶寒,夜微热,出汗甚多,小便黄,饮食减少,肢体乏力。舌质淡苔白,脉缓。三焦湿郁。湿郁影响少阳枢转,致寒热似疟,津液外泄为汗,上焦不利则咳,中焦湿郁则纳差,下焦湿郁则小便黄少。病程年余,苔白脉缓,舌质淡。
湿郁证夜微热汗多尿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1岁,女性。主诉为浮肿、呼吸气促、头晕,病程5天。中医病名为水肿,证型为脾肾失守,阳气衰弱,水气泛滥。望诊见面色苍白,眼睑及两下肢浮肿,手压凹陷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口不渴,小便短,食欲不振,月经不规则。切诊脉搏84次/分,血压210/116mmHg。体检见咽喉轻度充血,扁桃体肿大。实验室检查示蛋白尿、血红蛋白降低、肌酐升高、尿素氮升高。
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两虚水气泛滥阳气衰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面黄肌瘦,唇澹,口和。发作时间不定,间日一发,或二日一发,甚或一日一发,寒热交替,有阴阳分离之象,口渴饮水,面赤如朱,虚阳外浮。脉弦大。辨证为似疟非疟,病因病机为阴阳不协,亢龙有悔。病程自秋徂冬,持续数月,百治不效。
似疟非疟阴阳不协虚阳外浮脉弦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3岁,女性。恶寒发热7天,体温最高达39.5℃,心慌病史多年,病情时轻时重。寒热往来,寒少热多,发无定时,汗出热退,口苦、口干,溲黄,纳呆,食则呕吐苦水。舌澹红、舌体胖大、苔中黄,脉弦弱。初诊为邪入少阳。
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胆系感染寒热往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有腹满、呕吐、恶心、面目皆黄、恶寒发热、鼻衄、腹痛、大便黑如墨、吐黑血等症状。病程急骤。中医病名属黄疸,证型为痰饮瘀血,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,怒则伤肝,瘀于经络,痰饮内生。望诊见面目皆黄,舌象未详。闻诊有鼻衄、吐血气味。问诊提示有与人争哄、饮酒史。切诊脉象未详。
肝气郁结痰饮瘀血呕血便血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