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岁男性,下腹阵发性绞痛,大便黏液便,里急后重,低热,头痛,头晕,疲乏,口干,小便黄,舌质老,苔黄浊边白,脉弦数,肝脾肿大,嗜酸性粒细胞增高,下焦湿热证
痢疾下焦湿热舌苔黄浊边白脉弦数
查看详情 →
13岁男性,痢疾初起,腹痛拒按,里急后重,恶寒风热。脉数,舌淡。中医病名痢疾,证型未明确提及,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。望诊舌淡,闻诊未提及,问诊腹痛拒按、里急后重、恶寒风热,切诊脉数。
痢疾腹痛拒按里急后重表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0岁。主诉大便夹黏液、血丝,便不畅,肛坠,腹胀腹痛,口苦。病程一周。中医病名痢疾。证型湿热滞于肠中。病因病机湿热内蕴,气血凝结。舌苔薄黄腻,脉象细滑。二诊时舌苔薄黄,脉象细。
痢疾湿热气血凝结腹胀
查看详情 →
慢性腹泻 肠腑传导失常 湿邪 湿热 寒湿 脾胃功能失常 肝肾功能失常 面色萎黄 舌苔厚腻 脉滑或濡 湿邪为基本病理产物 湿邪导致脏腑功能受损 湿邪可转变为病因影响脏腑功能
慢性腹泻肠腑传导失常湿邪内生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男性。主诉腹痛便泄反复3年余。大便污浊如脓血状,粘滞腐臭,日3~10次,腹痛按之不减。形体消瘦,面色晦滞,发脱稀疏,夜寐不实,头昏乏力,纳差脘痞,肌肤枯涩坠胀灼热。舌澹暗,苔黄腻,脉细数无力。中医诊断痢疾。病机为邪滞于肠、气血壅滞、肠道传化失司、脂膜血络受伤、腐败化为脓血。
痢疾久治慢性结肠炎气血壅滞精血暗耗
查看详情 →
泛恶 阵作渐减 胸闷 略舒 食欲 谷食稍进不多 食而知味 痢疾 赤色已无 白黏 次数较稀 后重 舌象 苔薄半已化 中后灰腻略松 脉象 濡滑带数 气阴两虚 脾胃薄弱 湿热留恋
痢疾脾胃虚弱湿热留恋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吴妇,妊娠八月,出现腹痛及滞下红白症状。手阳明司养,伏热挟积留恋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腹痛、滞下红白为主要症状。病程未明确。
妊娠痢疾伏热挟积
查看详情 →
男,5个月,高热抽搐惊啼,两目直视,大便黏液白细胞(+++),体温39~40℃,纹紫粗曲。毒陷热炽动风,风痰火郁未清。面色晦暗,舌质红,脉数。
中毒型痢疾病毒型脑炎中毒型肺炎毒陷热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有便血,阴分久亏,复以寒饮伤脾,脾不统摄,肠澼日久不止,脏阴愈亏,府阳愈燥,时有燥粪杂下。脉象虚弦。面色萎黄,舌苔薄白,脉虚弦。病程日久,病情反复。中医病名属痢疾,证型属脾虚湿盛,阴虚阳燥。病因病机为阴分久亏,寒饮伤脾,脾失健运,湿热内蕴,脏阴亏虚,府阳偏燥。
痢疾便血脾不统摄阴分久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外感风邪,内挟食滞,大便泄泻,少腹作痛,头眩目胀,口干苔白,脉弦细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为外感风邪,内伤食滞,淆乱清浊,升降失常。望诊见舌苔白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泄泻、少腹作痛、头眩目胀、口干,切诊见脉弦细。二诊见舌苔白腻,脉弦细。三诊见脉弦滑。
痢疾外感风邪食滞泄泻
查看详情 →
54岁男性,慢性痢疾,腹痛,便下黏液。苔、脉无著变。
慢性痢疾反复发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女性。主诉发热恶寒,腹痛下利,里急后重,便带红白脓血。病程5日。中医诊断为痢疾。证型为痢疾邪毒内蕴,郁遏耗伤津血,筋脉失其濡养,成痉。体征见腰背反张,四肢强直,神志尚清。舌象苔黄少津。脉象脉弦细而数。
细菌性痢疾津血亏虚筋脉失养舌黄少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4岁,男性。主诉壮热头痛,腹痛剧烈,下痢脓血,日数十次,肛坠灼痛,口渴烦躁,寒战,恶心呕吐。舌质绛,苔黄燥,脉大而数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未明确提及,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。
痢疾腑实热舌绛苔黄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,女性,素有脾胃虚水肿。食后入睡,夜发腰痛、恶心、头晕、里急后重、下痢白色黏液,口干不欲饮。寒痢。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,饮食不当,寒湿内生。舌质红、苔中微黄。脉象未提及。
寒痢脾胃虚水肿咳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男性。主诉腹痛、腹胀、便脓血、肛门坠胀。病程3年,此次发病1月。中医病名属痢疾,证型为脾寒肠热,湿阻气滞,传化失司。舌象黄白相兼而腻,脉弦。便常规示红血球++,脓球少许,便培养为福氏痢疾杆菌。
慢性菌痢脾寒肠热湿阻气滞传化失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突发急性菌痢,肚痛腹泻,肛门灼热,利下脓血,发热38.5℃。舌红苔黄腻,脉弦滑而数。诊断为湿热型菌痢。
急性菌痢湿热证肚痛腹泻
查看详情 →
女,47岁,大便出血夹黏液,每日5~6次,病程8年。面色不华,舌淡,脉虚而大。便血,属脾气虚亏,不能摄血者。
便血脾气虚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逾花甲,赤白痢疾,日十余行,腹不痛,口不渴,病程较长。中医诊断为痢疾,证属湿热淆乱清浊,误用攻伐之品致中土受损。望诊未详,舌象未提,闻诊无述,问诊见腹痛、饮食不进、神倦嗜卧,切诊脉细弱。
赤白痢湿热困脾中土受损脾虚湿困
查看详情 →
女,47岁,晨泄五年,每至黎明脐腹作痛,肠鸣泄泻,泻下粘滞不爽,泻后仍感腹中隐痛,性急易怒,心烦口干欲饮。舌红体瘦少津,苔少,脉弦细稍数。辨证为肝木乘脾,脾阴亏虚,兼挟湿热。
晨泄肝郁乘脾脾阴亏虚湿热滞留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病情为痢疾,病程半月。脉象七、八至而涩,面色桃红,全身症状包括大热、口渴喜滚茶润口、胃中懊侬、已噤口二日。病因属寒凉伤脾胃阳气,辨证为阴盛于中,格阳于外,逼阳于下。证型表现为口干欲饮不欲咽、胸中懊侬、面红口干、浑身壮热、大肠热痛。病机为阴盛格阳,虚阳上越,水停心下,阳气被逼于下。
痢疾阴盛格阳胃虚肾气馁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