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50岁,男性,主诉高血压病史10年,因情绪波动出现头晕、头痛。中医诊断为眩晕,证属肝阳上亢,兼有气滞血瘀。颜面潮红,舌质紫暗,苔薄黄,脉弦劲。血压250/140mmHg,血脂异常,心电图提示缺血。症状包括眩晕耳鸣、心烦易怒、恶热、鼻衄、左侧肢体麻木。病情变化后症状减轻,血压降至160/90mmHg。
气滞血瘀头晕头痛高血压肝火上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男性,主诉头晕日趋严重,伴耳鸣、眩晕欲仆,行走及侧视诱发眩晕,急躁易怒,全身不适,下午尤甚,每逢年底晕倒住院。中医病名眩晕,证型肝阳上亢,病因病机肝阳上亢,风阳上扰。望诊舌苔黄腻,舌质澹红,苔白微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头晕、耳鸣、眩晕、急躁、全身不适、腰酸、失眠、阳痿、早泄、胃纳差。切诊脉沉虚弦,后脉沉弱。
气滞血瘀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虚损不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0岁,男性。主诉左侧颈肩部、上肢麻木疼痛不适1年,加重1个月。病程1年。中医病名项痹,证属气滞血瘀。舌质暗紫,脉弦紧。左侧颈肩部肌肉僵硬,压痛明显。左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,头顶叩击试验阳性。颈椎活动度受限。
气滞血瘀项痹舌质暗紫脉弦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1岁,女性。主诉眩晕、心悸一年余,劳累易发。病程一年余。中医病名气厥(虚证)。证型属少阴阳虚寒化证。病因病机为阳气衰微,阴寒内盛,导致阴阳失调,心神失养,气滞血瘀。舌苔薄白,脉沉细结。眩晕、心悸、自汗、神志恍惚、站立不稳、脑内灼热、失去知觉、头痛、倦怠、欲寐。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,心电图提示窦性停搏。
眩晕气厥少阴阳虚心肾虚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1岁,男性。反复发作性头晕、头痛、头胀、眼胀、胸闷、气短、手抖、情绪易怒、易惊、坐立不安、心神不宁、精神不能集中。病程一年半。中医病名未明示,证型未直接提及,病因病机未明确说明。舌质红,苔薄白稍厚腻,舌体胖大有齿痕,舌下脉络脉迂曲;脉沉弦。后续舌质黯红,白腻苔,脉弦略数,舌红苔薄白,脉细弦。病程中见情绪紧张诱发症状加重,伴有胃脘不适、颈肩胀痛、目胀、腰困、下肢乏力等。
头晕头痛气滞血瘀肝气郁结痰湿内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9岁女性,主诉近半年胸闷短气、头晕加重。高血压病史3~4年,血压波动在180~190/100~110mmHg,曾行子宫切除术,有心肌缺血改变。诊断为胸痹、眩晕(冠心病),辨证为气虚气滞血瘀证。查体血压155/100mmHg,心率72~74次/分,律齐。心电图示ST段及T波压低或倒置,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轻度反流,左室舒张功能轻度减低。舌质仍较红,少苔。
眩晕胸痹气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1岁,女性。经前头痛,伴月经后期、量少6月余。月经40余日未潮,经行不畅,量少色暗,伴胸闷、乳房胀痛、时叹息。舌质暗,苔白,脉弦涩。中医诊断为经行头痛,证型为瘀血阻络型。望诊见舌质暗,苔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月经异常、胸闷、乳房胀痛、时叹息。切诊见脉弦涩。
经行头痛气滞血瘀月经后期量少色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女性,素有头晕、耳鸣、目煳,视物过久或转颈突然常有眩晕,病程一载。伴颈肩疼痛、头痛头胀、肢体倦怠、恶心呕吐、视物旋转、胸脘闷郁、神情烦乱。颈部有梗阻感,动则头晕目眩,恶心欲吐。苔白腻,质澹,脉濡滑。辨证为肝风内动,阳亢不制,痰湿内蕴,风动夹痰,溷扰于上,胃失和降,颈部劳损,夹有风湿。
气滞血瘀椎动脉型颈椎病肝风内动阳亢不制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头痛、眩晕、睡眠不佳,劳累时加重。病程自1956年前3月起。中医诊断为脑溢血,辨为中经络。面色潮红,口张,左眼不能闭合,眼裂加宽,左侧鼻唇沟消失,口角歪斜。脉象弦数。急性期出现右侧肢体无力、口眼㖞斜、神志不清、大小便失禁。血压170/100毫米汞柱,体温37℃,脉搏84次/分。
气滞血瘀脑溢血中经络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2岁,男性。主诉头晕、胸闷气短、眠差梦多。病程5年。中医诊断为眩晕。证型为痰浊蒙蔽清窍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气机升降失常。舌象质澹胖、苔白腻,脉象弦滑。
气滞血瘀原发性高血压痰浊蒙蔽清窍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赵某,52岁,右上背痛,颈项腰膝酸软,头晕目眩,四肢不举,筋脉弛缓,肌肉萎缩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颈椎病,证型脾肾两虚。病因病机脾肾不足,气血亏虚,风寒入络。望诊未提,闻诊未提,问诊见症状描述,切诊未提。
颈椎病脾肾两虚风寒入络气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8岁。主诉头晕、头痛,伴颈、肩胀痛1年,因加班加重。刻下症状包括精神萎靡、头目晕眩、行走恍惚、两眼懒睁、右颈疼痛不能转折、右肩至肘关节胀痛。舌嫩胖大水滑苔,舌根部腻苔,舌下络脉怒张纡曲。脉右寸浮大,双尺脉沉弦。辨证为颈筋劳损,枢机不利,脾虚水泛。辅助检查提示右椎-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,颈椎病。
气滞血瘀颈椎病脾虚水泛肝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5岁。反复头晕头昏10余年,又发2个月。高血压史10余年,血压波动在23~28/14~8千帕之间。头昏头晕,后枕部与四肢时感麻木,口澹且苦,食无馨味。舌苔黄中根腻,脉细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型为气滞血瘀、脾湿内蕴。病机为气血瘀滞不能上荣脑窍,血脉痹阻,肢末失养,痰浊内生,蒙蔽清窍,蕴于脾胃。
眩晕气滞血瘀脾虚湿蕴风痰上扰
查看详情 →
57岁男性,主诉发作性胸痛、胸闷半年。病程半年。中医诊断胸痹心痛,证属肝郁脾虚,气滞血瘀。刻下症见面色晦黄,舌质暗澹,舌体偏大有齿痕,舌苔厚腻,脉沉细弦。辅助检查示冠状动脉多发钙化及斑块形成。病因病机为形体偏胖,劳累过度,性情急躁,喜食咸味,致肝郁脾虚,气滞血瘀,心脉痹阻。
气滞血瘀胸痹心痛肝郁脾虚高血压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6岁,女性。反复头痛30余年,发作频繁10年。前额头痛,颈腰椎及背部酸胀不舒,右上腹部偶有隐痛,口苦、食少馨味。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头痛(阳明头痛)、眩晕(气滞血瘀)、心痹(心阳不足)、脘胁痛(肝气郁滞,肝胃失和)。证型为肝郁化火,热入阳明经络,久病气滞血瘀,累及脏腑经络。病因病机为肝郁化火,心脉痹阻,气血运行不畅。
头痛眩晕气滞血瘀心痹
查看详情 →
女,30岁,月经不调5年,经量过多7个月,有功能性子宫出血史,血量多有瘀块,腹痛胀坠,口干,头痛,眩晕,面色潮红,眼眶黯黑,唇紫黑,舌质紫气,舌边瘀斑,苔净,脉沉涩,子宫略大,诊刮病理示子宫内膜增殖症,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症,证属气滞血瘀型。
气滞血瘀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血瘀舌紫
查看详情 →
黄某,女,38岁,右乳乳腺增生,发展迅速,手术后复发。乳痛,乳房结节,精神疲乏,头目不清。中医病名:乳腺增生。证型:未明确提及。病因病机:身体虚弱。望诊:未提及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乳痛、结节、精神疲乏、头目不清。切诊:未提及。
气滞血瘀乳腺增生肝火上炎阴虚内热
查看详情 →
58岁男性,巅顶剧痛,太阳穴至下颌角痛如刀割,步履艰难,饮食少进,肌肉瘦削。舌质澹胖、舌边紫暗、苔白厚腻,脉弦滑而大。痰瘀互结于脑,脑络痹阻。
脑络痹阻痰瘀互结肝肾不足风火鸱张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主诉胸闷、心悸7年余,症状包括心悸、胸闷痛、眩晕、头痛、眠差、偶胃胀、大便黏滞不爽,血压90/60mmHg。舌红暗,苔薄白,舌下青紫,脉弦细。辨证为气滞血瘀,心脉痹阻。既往史包括脑供血不足、胆结石、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。
气滞血瘀眩晕头痛胸痹心脉痹阻
查看详情 →
57岁女性,反复头痛头胀5年,伴颈肩拘急感半月。头痛、头胀、耳鸣、颈项肩背拘急、脘腹时胀痛、剑突下轻压痛。舌质红,苔薄白,脉细弦。中医诊断头痛(肝阳头痛夹瘀)、胃脘痛(气滞血瘀)。病程长,虚瘀夹杂,风火瘀虚热并见。
肝阳头痛气滞血瘀高血压颈项拘急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