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41岁,女性。主诉头痛10余年,每月经期发作2~3天,全头痛,以太阳穴两侧为甚,伴恶心、偶呕吐,喉中有痰不能咳出。舌质黯红,少苔,脉细缓。中医诊断头痛,证型气滞血瘀证。病因病机为经期血虚,虚风上扰清窍,脉络不和。
气滞血瘀经期头痛血虚生风
查看详情 →
61岁男性,胸闷痛频发,活动、情绪波动及冷水刺激可诱发,病程8年,高血压病史20余年。舌质暗紫舌尖赤,苔白,舌根白腻,脉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型为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。面色晦暗,舌象暗紫,脉沉细弦。胸痛与气滞血瘀、痰浊内阻有关,气虚则气滞,气滞则血瘀,痰浊血瘀互结,血脉瘀阻。
痰浊血瘀胸痹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男性。主诉四肢末端发冷,溃烂,冬季加剧2年,两上肢乏力1年。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弱,血瘀脉络。体征见面部蝶状红斑,毛细血管扩张,双上眼睑浮肿,皮肤僵硬,指端溃烂,指甲苍白,温度低,指呈尖削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血瘀脉络肾阳虚弱四肢发冷溃烂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女性。主诉左侧头痛,时缓时剧,月经来潮时发作,经量少,色黯红,夹血块,胸闷不舒,乳房胀痛。脉沉弦略数,舌淡红,苔薄白。中医诊断为气滞血瘀,脉络不通,上至清窍。
气滞血瘀经行头痛脉络不通上至清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7岁。主要症状为上下肢麻木冰冷,尤以下肢脚心为甚,不知痛痒,饮食减少,体重下降。病程一年,初因外伤引发,病情渐进性加重,下肢症状显著。脉细弦而缓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气味未提及,病史包括外伤及长期不愈。中医病名为周围神经炎,证型属阳气不足、肝经血脉不通。病因病机为阳气不足,肝经血脉不畅,肾阳虚,卫气虚。四诊信息包括脉细弦而缓,症状描述包括麻木冰冷、不知痛痒、胃纳差、疲倦嗜睡、大便异常。
肝经血瘀周围神经炎阳气不足肾阳虚衰
查看详情 →
女,57岁,心悸、心慌、心前区闪电式刺痛,头晕、眼花、耳鸣,畏寒冷,乏力,形体瘦长,精神欠佳,面色苍暗少华,少气懒言,舌质澹苔白润,脉迟沉细涩而弱,阳虚气弱,兼寒凝血瘀
寒凝血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阳虚气弱心悸心慌
查看详情 →
女,49岁,头痛、恶心,头脑左侧后边阵阵跳痛,口干心悸。头痛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:头痛。证型:气虚痰阻,血瘀不通。病因病机:脾失健运,痰浊中阻,清阳不升,上蒙清窍,阻塞经络。舌红苔白腻,脉沉弦。
血瘀不通神经血管性头痛气虚痰阻清阳不升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6岁。腰及双下肢冷痛麻木两年余,伴头晕、乏力、畏寒、纳差、口干喜热饮。舌苔薄黄,脉细濡。证属正气虚怯,寒凝督脉,气滞血瘀,经络痹阻。面色苍白,舌质淡,舌苔薄黄,脉象细濡。
气滞血瘀腰腿冷痛麻木寒凝督脉经络痹阻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男,53岁。腹痛、腹泻伴大量黏液脓血便。病程3年。溃疡性结肠炎。脾肾阳虚,湿瘀交阻。舌质紫、苔白厚。脉沉迟。
湿热血瘀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湿瘀交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2岁,女性。主诉心悸3年,反复发作,症状改善不明显。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心阳不足,心血瘀阻,心失所养。望诊面色苍白,唇色不华,唇色紫暗,舌暗红,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心悸伴乏力、多汗、食欲差、失眠、胸闷。切诊脉细缓。
心血瘀阻心悸心阳不足心失所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89岁,男性。主诉腰背酸痛30余年,半年来右腰臀酸痛,怕冷,行走困难。中医病名腰椎管狭窄症,证型属肝肾阳虚、寒湿阻络。病因病机为肾主骨生髓,肝主筋藏血,肝肾阳虚,筋骨失养,寒湿侵袭,痰瘀阻络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示腰背酸痛、怕冷、行走困难,切诊未提及。
气血瘀滞腰椎管狭窄症肝肾阳虚寒湿阻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2岁,男性,右肩疼痛伴活动困难2个月。右肩部肌肉萎缩,主、被动活动受限,上举80°,外展70°,右肱二头肌长头肌附着处、喙突下及右斜方肌压痛明显。舌边有瘀点,苔薄白,脉弦。中医诊断为肩痹,辨证为瘀滞证。影像示右肩胛骨陈旧性骨折,骨折已基本愈合。
右肩痹症瘀血阻滞
查看详情 →
30岁男性,乏力、头晕、眼花、心前区隐痛,病程较长。心悸,脉迟涩结代尚有力,寒凝血瘀为主,阳虚气弱为次。面色苍暗,神差懒言,四肢欠温,舌质淡苔白润,脉率45次/分。
寒凝血瘀心悸阳虚气弱心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56岁,颈项酸楚,两上肢麻木1年余,麻木加重难忍,握物无力,晨起僵硬,神疲乏力,口干欲饮,皮肤干燥,颈活动受限,CT示颈椎5~6、6~7后纵韧带增厚,椎体小关节增生,神经根管狭窄。气虚血瘀,筋脉失养。舌薄,脉细。
气虚血瘀颈椎病筋脉失养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,8岁,右肘部疼痛、肿胀、活动受限3天。右肱骨下端髁上骨折移位,筋骨软组织俱伤,瘀血凝聚,漫肿疼痛,不能动弹,关节畸形。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气滞血瘀骨折瘀血凝聚肿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1岁,女性。主诉面色苍白,右上腹部作痛,腰酸头昏。中医病名胆囊炎、胆石症。证型本元不足,气滞血瘀。舌质澹红,脉细。复诊见脉软,舌澹红苔薄。三诊见怕冷面白,腰背酸。病因病机虚寒体,气虚血瘀。四诊信息包括舌象、脉象及症状描述。
气滞血瘀胆囊炎胆石症虚寒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2岁。主诉头痛18年,劳累或气候变化时加重,经期前后诱发,经色不鲜,量不畅,伴腹痛。中医诊断为气滞血瘀,冲任不调,内风旋扰清空。望诊见舌紫苔薄,切诊见脉沉涩。问诊提示经期症状明显,病程较长。
气滞血瘀头痛冲任不调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4岁。反复发作性头痛8年,痛在一侧头部,呈搏动性、持续性,伴有恶心、呕吐、畏光、畏声。面色苍白,舌澹红苔薄黄,脉弦细。中医病名偏头痛,证型肝阳上亢,气血瘀阻。望诊面色苍白,舌澹红苔薄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反复头痛,伴有恶心、呕吐、畏光、畏声。切诊脉弦细。
气血瘀阻偏头痛肝阳上亢畏光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女,40岁。偏右头痛8年,以胀痛为主,伴恶心、呕吐、畏光,发作与天气发热、情绪变化、疲劳、月经来潮有关。舌苔薄腻,脉细弦。辨证为气虚血瘀,痰阻络脉。头痛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,病机与冲脉不足、督脉阳气虚衰有关。舌苔薄白,脉弦细。
气虚血瘀偏头风痰阻络脉月经不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6岁,男性。主诉腰痛、颈项痛,病程10年,阴天加重,晴天缓解。舌质紫黯,苔薄白微黄,脉沉弦。辨证为痛痹证兼气滞血瘀证,病因病机为素体年老气血亏虚,感受风寒湿邪,经络壅塞,气血运行不畅,气滞血凝,肾之脉络受损。
气滞血瘀痛痹证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