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女性,44岁。发热恶寒,头眩痛,全身倦怠,四肢疼痛,高热不恶寒,口渴引饮,腹痛,便溏1日3~4次。神识昏惑,时发谵语。体温40.5℃。脉象右沉数,左弦数有力。舌质红,苔黄厚。证属湿热内陷,蒙蔽心窍。病因病机为湿热内陷,蒙蔽心窍。望诊见舌质红,苔黄厚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发热、恶寒、头眩痛、口渴、腹痛、便溏。切诊见脉右沉数,左弦数有力。
肠伤寒湿热内陷心窍蒙蔽高热
查看详情 →
29岁男性,主要症状为头胀沉痛、四肢厥冷、胸满、溲赤、便燥、恶寒、汗出、神昏谵语,病程3日。舌质红、苔白微厚而腻,面色萎黄,脉细数。中医病名为湿郁表里,上蒙清窍,证型为湿郁表里,上蒙清窍,病因病机为湿热之邪郁阻气分。望诊见面色萎黄,舌质红、苔白微厚而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头胀沉痛、四肢厥冷、胸满、溲赤、便燥、恶寒、汗出、神昏谵语。切诊见脉细数。
肠伤寒湿热郁阻湿热外透脾胃受损
查看详情 →
男,热已旬余不退,早暮起伏,夜来谵语手痉,泄泻,腹中雷鸣,耳聋,舌红,谵语,手痉,苔不厚腻,湿热蕴结,热重于湿,内扰心营,身热泄泻,腹中雷鸣
肠伤寒湿热蕴结心营扰乱阴虚内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持续高热二十三天,体温上午38.5℃,晚上达39℃至39.8℃,头痛,微咳,全身痠软无力。舌质稍红,舌苔黄厚腻,脉弦数。中医辨证为湿热证。
肠伤寒湿热证高热头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8岁,男性。主诉发烧,病程50天,体温38.8℃。中医病名肠伤寒,证型太阳少阳并病。病因外感传染厉气。面色略青白,表情澹漠,语声略沙哑。舌象澹红,苔薄澹黄。脉象浮弦略数。腹直肌拘挛,两胁苦满,心下支结。症状包括恶寒、发热、头痛、口苦、咽痛、目眩、往来寒热、两胁胀满。
肠伤寒太阳少阳并病恶寒发热头痛
查看详情 →
27岁男性 高热5天 神昏谵语 少腹硬满 大便秘结 小溲短赤 舌苔黄燥 脉濡数 阳明热炽 上扰神明 高热灼伤阴液 热邪内陷心包 肠胃热结 舌苔黄燥 脉濡数
肠伤寒阳明热炽神昏谵语大便秘结
查看详情 →
7岁男性,初诊症状包括感冒、头痛、恶寒、恶心、体温38℃,病情发展为高热、神昏谵语、小便短赤、大便干燥、呕吐黄水、四肢麻木、腹痛口干。诊断为肠伤寒,辨证属内热蕴积于肠胃,舌苔黄厚垢腻,舌尖红,脉象劲而有力,略见徐缓。
肠伤寒内热积聚舌苔黄厚脉弦有力
查看详情 →
9岁男性,高烧6天,无汗,微咳,便溏,食欲不振,精神蒙胧,舌薄黄腻,脉濡缓,湿热弥漫三焦,热邪侵犯心包,苔薄黄,脉数,苔薄白,脉细无力
肠伤寒湿热蕴结三焦湿热心包受热
查看详情 →
女,21岁,头痛眩晕,发热重恶寒轻,身疼腰痛,右胁胀痛,胸闷纳呆,口干渴不多饮,时瘛疭,神靡无欲,舌质绛苔黄白腻,脉濡缓,体温38.8℃,肥达氏反应(+),湿温,湿热困扰,湿热深入营血,热扰神明,肝风内动
肠伤寒湿热困扰营血热扰肝风内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2岁,男性,发热20天,体温38℃~39.7℃,神疲而烦,口渴不欲多饮,大便微溏色老黄,纳差,回盲部触痛,舌苔根部黄浊,前半及尖质红绛且干,脉弦数。中医诊断湿温,证属湿温热结旁流,气分之热不从外解,营液耗伤。望诊见舌质红绛干,闻诊未见明显异常,问诊见发热、纳差、便溏,切诊脉弦数。二诊见便血,体温骤降,肢凉,神倦,脉细数。三诊便血止,体温仍高,舌苔黄浊消,质红绛,脉细数。四诊体温波动,大便不通,小便黄赤,舌光红,脉缓。五诊体温趋常,汗出,大便成形,舌光,脉濡弱。
肠伤寒湿温热结营液耗伤气分之热
查看详情 →
14岁女性,持续发热,朝轻暮重,恶寒,谵语,半昏迷,精神疲倦,耳聋,口不欲饮,肠鸣便泄,四肢厥冷,体重卧,便溺时不能起立,卧病在床扶起即觉头晕,体温39.5℃,脉数而濡弱,舌苔厚腻而润,中医诊断阳虚湿温。
肠伤寒阳虚湿温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女性。高热头痛,表情澹漠,胸胁苦满,烦躁不安,汗出不止,大便7日未解。舌质红,苔薄干微黄,脉细微而数。中医诊断为肠伤寒,证属气阴两虚。病因病机为正气虚衰,正邪相争,热将分离。
肠伤寒气阴两虚正气虚衰湿温病
查看详情 →
36岁男性,主诉低热、口干不欲饮、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身倦乏力、大便干、小便微黄,病程1周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。湿热疫疬之邪困阻,膜原气机不畅,三焦失疏泄之机。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提及肠伤寒,查体见脾可触及,血象白细胞5,600/mm³,中性粒细胞54%,淋巴38%,单核8%。
肠伤寒湿热疫邪气阴两伤膜原阻滞
查看详情 →
7岁男童,发热头痛恶寒,身重疼痛20余日,腹痛便血,神昏谵语,灼热无汗,口干而渴,阵发性腹痛,大便黏液带血,脉细数,舌苔黄而干。湿温之邪久霸气分,耗气伤阴,湿热乘虚入营血,液亏营热,伤及血络。面容呆滞,身瘦如柴,嗜睡,舌苔黄而干,脉细数。三诊后腹痛便血止,身热退,脉沉细,舌苔白而干。
肠伤寒液亏营热血络受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1岁,男性。主诉昏迷、高热、腹泻、四肢厥冷。病程较长,病情危重。中医病名属少阴证,证型为阴寒极盛、阳气欲脱。病因病机为病邪由阳入阴,阴寒凝滞,阳气衰微。望诊见面色灰白乌暗,形体枯瘦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昏迷踡卧,四肢厥逆。切诊见脉伏微细欲绝。
肠伤寒少阴证四逆证阴寒极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7岁,女性。主诉畏寒发热,汗出即复热,入夜尤甚,头痛,疲倦无力,精神差,食欲减退至不能食,食则呕,病程1周。中医诊断妊娠湿温。病因病机未明确描述。望诊面色苍黄,体型瘦削,腹部隆起,舌苔澹黄而滑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描述症状及病史。切诊脉象滑数。
肠伤寒妊娠湿温湿温病苔澹黄而滑
查看详情 →
19岁男性,肠伤寒,病程经踰月,体温虽减,神钝嗜寐,形体赢瘦,精神软弱,面如油垢,头汗出,心悸,夜有谵语,动辄微喘,手背肤色苍白而指冷,便溏稀,食欲不振。舌质淡,苔微浅灰,脉沉弱。湿浊久困,邪由太阴陷少阴,久病正气涣散,成上虚下脱,阴阳两虚之证。
肠伤寒阴阳两虚心肾阳衰形体赢瘦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主诉便下紫黑色稀便、神志昏煳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属蓄血证,证型为瘀热内阻,病因病机为瘀热壅盛。望诊见面色萎黄,舌质红绛,苔灰黑无津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神志昏迷,腹满按之坚硬,大便干结。切诊脉象寸口沉细有力。
肠伤寒蓄血证便紫黑腹满硬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24岁。发热恶寒一周,高热不退。面红目赤,神情呆滞,嗜睡谵妄,无食欲,腹胀便秘,尿短赤。舌苔黄厚而干,脉洪。诊断为湿热内蕴、以热为重之湿温证。高热十日无汗,胸腹部见蔷薇疹。
肠伤寒湿温证湿热内蕴邪陷营血
查看详情 →
陈姓,约五十年纪,体温上午、下午或夜间升至38℃左右,口干强饮,舌苔垢厚,大便始燥涩后稀溏,小便量少,饮食不能食,呕吐间作,睡眠不寐汗出,苔垢厚为湿热郁结胃肠,口干为脱阴征兆,脉象濡缓,病程缠绵难解,属湿温证,病机为正虚阴亏,脾胃寒凝,虚热外浮。
肠伤寒湿热郁结正虚阴亏脾胃寒凝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