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某,68岁,男性。主诉晕厥6~7次,每次持续3~5秒,无抽搐、口吐白沫,醒后无后遗症。心悸、短气、乏力、腹胀、嗳气。苔白有裂纹,舌淡边有齿痕,脉小弦沉取无力。中医诊断心厥,证属心阳不振、气滞血瘀,病机为阴不济阳,阴阳之气不相顺接。
心厥心阳不振气滞血阴不济阳
查看详情 →
19岁男性,双脚足趾发凉、麻痛5个月余。主症为足趾怕冷、麻木、疼痛,病情逐渐加重,夜间疼痛尤甚。舌质暗,舌边有瘀斑,苔薄白,脉细涩。双足1~3趾端可见粟米样黄色瘀点,趺阳脉隐匿不清。中医诊断为肝郁气滞,寒凝血瘀型。
脱疽肝郁气滞寒凝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0岁,男性。主诉为胸前区不适、头晕眼黑,病程20天。临床表现包括心前区隐隐作痛、牵引背部、心悸气短、神疲乏力、头晕失眠。面色不华,舌质红,有齿痕并有紫斑,脉象细弱。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兼血瘀型胸痹。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,气滞血瘀,心失所养。
心肌梗死气阴两虚血瘀心前区痛
查看详情 →
女子,十五岁,两股间湿癣,长度约三四寸,蔓延至膝部,发痒时爬搔汤火俱不解,痒定后黄赤水流,疼痛难忍。血瘀型股癣。面色晦暗,舌质紫暗,脉弦涩。
湿癣血瘀发痒疼痛
查看详情 →
女,29岁,性情急躁,多食善饥而消瘦,身困乏力,病程2年,近半年加重,结喉两旁腺体肿大,胁肋胀痛,月经不调有血块,婚后不孕。中医病名:甲状腺功能亢进,证型:气滞血瘀型。形体消瘦,结喉两旁肿大质软,舌质紫黯有瘀斑,脉弦涩。
甲状腺功能亢进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1岁,男性。右踝部肿痛,活动受限4天。右距骨粉碎性骨折。气滞血瘀型。右足部疼痛,活动受限,逐渐肿胀。右足部仍有肿胀,皮肤黯红。X线照片示距骨骨折对位对线可,关节面平整,内固定无松动。右足部肿胀消退,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。右足活动稍改善。X线片复查示距骨体骨折对位对线可,关节面平滑,内固定无松动,骨折断端有骨痂生产。右足已自行拆除石膏托外固定。右足已自行扶拐部分负重行走,局部无肿胀,活动基本正常。X线照片示距骨体骨折已愈合,断端无硬化,内固定无松动。
距骨骨折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刘老主张中西医结合,强调辨证与辨病统一,重视整体调治。辨证需结合现代医学诊断,如病毒性肝炎需辨湿热蕴结、肝郁脾虚、气滞血瘀或肝肾虚损等证型。注重辨证分型,如哮喘需区分过敏性与感染性,乙型肝炎需结合病与证进行治疗。强调有机结合,避免简单对应,重视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应用。
病毒性肝炎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9岁,女性。主诉月事错后,经量少,色暗红,淋漓难尽,夹瘀块,伴少腹疼痛、腰痛。中医病名月经不调,证型肾虚血瘀。病因病机为肾虚血瘀。望诊舌质澹暗晦,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提及月事异常及病史未孕。切诊脉沉细涩。
肾虚血瘀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暗红
查看详情 →
57岁女性,腹部胀满年余,昼轻夜甚,自觉有物梗塞于心下,食欲不振,恶心,疲乏无力,烦躁不安。身体消瘦,精神抑郁,面色晦滞,目眶黯黑,肌肤甲错,舌质暗红,边有瘀斑,舌苔白,脉沉涩。气滞血瘀,三焦气机痞塞。
腹部胀满气滞血瘀营卫不和血气壅塞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6岁,痛经10年,右下腹疼痛频发,经期加重,性交后疼痛加重,白带量多清稀,面色萎黄,体乏无力,少气懒言,胃纳不佳,腰骶部坠胀疼痛。舌质暗淡,脉沉细。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。气虚血瘀。病因病机为产后伤精耗气,气虚任脉不固,带脉失约,气血化生乏源,瘀阻脉络。
痛经气虚血瘀盆腔淤血综合征面色萎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6岁,女性。主诉右下肢肿胀伴溃疡4年余。右下肢胫前区皮肤肿胀粗糙增厚,皮色黑黯,呈淤积性皮炎表现。溃疡伤面2cm×2cm,肉芽紫黯,有少量渗出,脓液清晰。舌质澹,苔白腻。脉象细弱。左下肢深静脉血栓(陈旧性)。中医诊断脾虚血瘀证。
脾虚血瘀证静脉性溃疡淤积性皮炎
查看详情 →
72岁男性,发作性心慌心悸、胸闷胸痛9年,加重20天。胸痹心悸,胸痹心痛。证属气阴两虚,气滞血瘀型。心慌心悸,胸闷胸痛,气短乏力,头晕神疲,烦躁失眠,自汗盗汗。心电图示下壁、外侧壁心肌缺血,频发室早。年老体瘦,劳倦思虑过度,情志不和,气机紊乱,心脉瘀阻。
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心律失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性情沉郁,经期外感伏暑,寒热交替,持续约十日,热势加重,气闷。中医诊断为暑热内蕴,气滞血瘀型热入血室。主症为寒热交替、气闷、脘腹窒闷。脉象沉细,苔白微黄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。问诊提示情志不畅,病程较长。病因病机为伏暑兼气郁,热邪深入血室。证型为气滞血瘀。
热入血室暑热内蕴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60岁男性,小便不畅两年,排尿无力,白浊,劳累后小便点滴而出,下腹坠胀疼痛。面色晦黯,形体赢瘦,纳食呆少,舌暗苔白滑,脉细涩。B超示前列腺肥大4.6厘米。辨证为气虚血瘀型。
癃闭气虚血瘀前列腺肥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主诉咯血二十余年,近半年复发,咯血量时多时少,呈暗红色,伴胸痛气短、咯黄痰。舌质绛,有瘀斑,微黄苔,脉沉涩。中医病名咯血,证型血瘀型,病因病机为瘀阻脉中,血行壅遏,破络而出。面色轻度发绀,舌象瘀斑,脉象沉涩。
血瘀型肺结核咯血胸痛气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4岁,女性。主诉发作性心慌、头晕19年余,加重1周。形体肥胖,嗜咸肥甘。刻下症见心慌乏力、胸闷气短、头晕失眠、烦躁多梦、口鼻干燥、面色㿠白、神志倦怠。舌质暗澹,舌体胖大,舌苔厚腻,脉弦滑结。心电图示心电轴重度左偏、T波异常、频发房早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、眩晕,证属心脾虚弱,湿盛血瘀型。
胸痹心悸眩晕心脾虚弱湿盛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6岁,女性。主诉左肩部疼痛,活动受限3小时。病程3小时。中医病名左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。证型气滞血瘀型。病因为外伤,病位在左肩,病机为气滞血瘀。舌红,苔薄黄。脉浮。左肩部肿胀、压痛、活动受限,左上臂纵轴叩击痛(+),伤肢远端血运、感觉及手指活动可。X线示左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,断端有明显移位。
肱骨骨折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,男性,发热伴畏寒、乏力、腹胀、便溏,病程较长。发热以午后为主,体温波动在37~38℃,最高达40.6℃,热而无汗,干咳无痰,纳可,面色晦暗,朱砂掌,胁下痞块,尿黄自利,胃脘部振水声阳性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中医诊断为发热,证型为营卫不和、脾虚血瘀。病因病机为脏腑虚弱,气血两虚,风冷湿热之邪内侵,邪毒内蕴,瘀而化热。
发热营卫不和脾虚血瘀瘀热
查看详情 →
32岁女性,主诉结婚10年未生育。月经周期紊乱,经量少,色紫暗,挟血块,左小腹疼痛,尤以经前、经期为甚。面色无华,舌质暗有瘀点,脉象沉涩。中医诊断为不孕证,证型为气滞血瘀型。病因为寒凝气滞血瘀,经络阻滞,气血运行不畅,冲任失养。
不孕证气滞血瘀月经不调腹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产后腰腿部剧烈疼痛1周。年龄32岁,女性。主症为左侧髋部、腰部及左侧腹股沟剧烈疼痛,左腿不能伸屈,肢体不能转侧,稍动则大汗。舌质澹,舌尖微红,苔薄白,脉虚细而紧。诊断为腰腿痛,证属气虚血瘀型。病因为产后气血亏损,失于调养,气血凝滞,经脉不通。
腰腿痛气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