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22岁,男性。主诉甲状腺囊肿多年,手术后复发。病程多年。中医病名为瘿瘤,证型未明确提及。病因病机为情志忧恚、肝气郁结、脾湿生痰、气滞血瘀。脉象细数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提及手术切除后复发,症状包括囊肿大小变化及压迫感。
气滞血瘀甲状腺囊肿肝气郁结脾湿生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3岁,男性。主诉为体形肥胖,神疲乏力,畏寒气短,手足麻痛,尿中泡沫增多。病程1月余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脾阳虚弱,气滞血瘀。舌胖质淡,有齿印,脉沉细。
气滞血瘀糖尿病肾病脾阳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56岁。右眼胀痛,视力锐减1天。伴畏光、流泪、虹视、剧烈头痛、心烦、口干、恶心、呕吐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有力。中医诊断为肝经风热证。眼压右眼45mmHg,左眼20mmHg。右眼胞睑肿胀,白睛溷赤,黑睛雾状水肿,前房极浅,神水溷浊,黄仁晦暗,瞳神中度散大,展缩失灵,房角关闭,目珠胀硬。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,郁久化火,痰热上扰清窍。
气滞血瘀绿风内障肝经风热肝火上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8岁。主诉腰痛4个月余,兼有两大腿外侧疼痛,遇寒加重。既往史提示三年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。舌淡苔薄白,舌下络脉(++)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腰痛,证型为脾肾亏虚,气血虚滞。
腰痛脾肾亏虚气血虚滞
查看详情 →
22岁 月经稀发 月经量少 色黑质稠 身热喜冷 身体发胖 食少痰多 四肢疲乏 头晕 小腹胀痛 舌质暗红 脉沉细滑数 月经过少 脾湿痰阻 气滞血瘀
气滞血瘀月经稀发脾湿痰阻痰多乏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产后5月余,左侧乳房出现核桃大小硬块,疼痛不明显。舌质暗红,苔微腻,脉弦滑而数。彩超检查示乳腺管积脓,组织肿胀。中医诊断为乳痈热毒壅盛,气滞血瘀,脓毒内聚。
血瘀乳痈热毒壅盛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6岁,女性。主诉间歇性头痛,左眼视力减弱、视矇。病程自1978年起,经垂体瘤切除术后复发。头痛、视矇、经闭、唇紫、舌暗红、舌下瘀紫、脉弦。中医诊断气滞血瘀、清窍不通。望诊见舌暗红、舌下瘀紫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头痛、视矇、经闭、唇紫。切诊见脉弦。
气滞血瘀头痛视矇清窍不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9岁。上腹疼痛间作2年余。胰腺癌根治术后出现上腹痞胀不适,时有隐痛,畏寒肢冷,午后低热,大便溏泄,神倦乏力,食欲不振,夜寐欠佳。面部色素沉着,舌质暗红,舌苔薄腻、黄白相间,脉小弦而数。病位在中焦脾胃,病性为脾虚湿热,气滞血瘀。
气滞血瘀胰腺癌术后脾虚湿热术后正虚邪恋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男性。反复全身肌肉震颤4年,以下肢为甚,疲劳后易发。全身肌肤时筋惕肉,以下肢为着,肌肉发硬、疼痛。寐差,梦扰,平常易腹泻。舌质淡,苔白。脉细弦。中医诊断痉搐(气虚血瘀)、血痹、泄泻(脾气虚弱)。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致反复泄泻,津伤不能濡养筋脉,疲劳骤耗气血,气滞血瘀,津血不能充养肌肤。
气虚血瘀痉搐血痹泄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腹痛腹泻3月,伴脓血便、里急后重1周。腹部刺痛,按之痛甚,大便次数增多,7~8次/日,夹脓血或紫黑色血块。舌黯红,有紫斑,脉细弦。中医诊断为痢疾,证属湿阻气滞、瘀阻肠道。病机为气血瘀滞,湿热内生,蕴结肠腑,壅而化脓。
气滞血瘀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生里急后重
查看详情 →
8岁女性患者,病程5年余。主诉颜面、四肢反复出皮疹,严重时形成糜烂面有渗出,轻时粗糙脱屑瘙痒。现病史见两颊、眉梢、下颌、颈部及四肢躯干有粗糙皮损,伴有抓痕、血痂。伴烦急易怒,纳少便溏,口唇干裂,舌红少苔,脉细弱。辨证为脾虚肝旺,阴虚肤燥。望诊见舌红少津,闻诊无特殊,问诊见烦急易怒、纳少便溏,切诊脉细弱。
湿疹脾虚肝旺肝郁气滞阴虚肤燥
查看详情 →
女,25岁,月经推迟7~10天,量少色黑,舌红苔薄黄,脉弦。辨证为气滞血瘀,后转为瘀热。二诊主诉月经未行,伴大便干燥,口唇糜烂,舌苔薄黄,脉弦细。三诊月经已行,经量仍少,伴少寐,舌红苔薄黄,脉弦细。四诊月经准时,经量增多,睡眠及口疮好转,舌苔薄黄,脉弦细。
气滞血瘀月经后期瘀热所致血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3岁,女性。全身酸痛,恶风寒伴上下肢浮肿反复发作1个月。面色少华,倦怠乏力,易汗,恶风寒,胸闷气憋,胸前发胀,大便不成形,双下肢踝关节凹陷性水肿。舌质红,舌苔白,脉细弦滑。辨证为风痰阻络。望诊见面色少华,舌质红,舌苔白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见乏力、关节疼痛、怕冷、怕风、浮肿、大便不成形。切诊见脉细弦滑。
风痰阻络肝肾不足风湿闭阻气血两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6岁,男性。主诉腰痛、颈项痛,病程10年,阴天加重,晴天缓解。舌质紫黯,苔薄白微黄,脉沉弦。辨证为痛痹证兼气滞血瘀证,病因病机为素体年老气血亏虚,感受风寒湿邪,经络壅塞,气血运行不畅,气滞血凝,肾之脉络受损。
气滞血瘀痛痹证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0岁,主诉工作不顺心,心情不畅,喜食油腻。既往史示经行痛经伴血块,近闭经3月,体重增加,面部痤疮,疲乏无力,夜寐盗汗,手胀,形寒畏风,膝以下冷。舌胖质暗有瘀斑,苔薄白,脉沉细涩。诊断为气滞血瘀,兼夹痰饮,辨证为气滞血瘀,痰饮内停。
气滞血瘀痰饮内停痛经血块面部痤疮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9岁,女性。主诉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,伴口角左歪1个月余。病程1个月余。中医诊断缺血性中风(中经络,恢复期),脑络痹。证型气滞血瘀,风痰阻络证。舌质淡红,苔少。脉弦细。右侧肢体肌力4级,右侧鼻唇沟稍浅,伸舌居中,行走迟缓。
气滞血瘀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肝肾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早期肝硬化,腹胀、乏力、双下肢水肿,左下肢紫瘀,左掌潮红,蜘蛛痣,腹大按之稍硬,脾大平脐,形寒易感,微咳,胸痛,吐浓痰,大便不成形,尿有余沥,夜尿多,纳可不饥,纳后脘胀。舌红胖大、苔黄厚腻,舌下静脉粗曲。脉弦缓。病程较长,属臌胀,病机为肝脾气滞血瘀,气血不足,寒热虚实错杂。
气滞血瘀肝硬化脾肿大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4岁,男性。左眼被石子击伤后红痛,视力锐减10天。左眼视力0.2,白睛溷赤,黑睛颞侧见瘢痕,晶珠破碎溷浊,晶珠窜入黑睛后黄仁前下方。舌澹红,苔薄黄,脉浮数。中医诊断惊振内障(左眼),证属眼珠破损,风邪乘袭,气滞血瘀。
气滞血瘀眼珠破损风邪乘袭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4岁。主要症状为汗出不止、面黄气弱、自汗出、倦怠肢酸、不思饮食。病程较长,因疟疾住院治疗后出现持续汗出。中医诊断为脾阳大虚。望诊见面色萎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自汗、倦怠、肢酸、不思饮食。切诊脉象右虚大而不耐寻按,左细涩。病因病机为病久正虚,风邪乘虚而入,兼跌仆伤络,导致经脉失养,气血瘀阻。
气滞血瘀疟疾后遗症脾阳大虚气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男性,主诉间断性脓血便3年,加重1个月。腹痛喜按,腹泻每日2~3次,夹黏液脓血,血色鲜红,腹胀肠鸣,受凉后加重,胸闷纳呆,疲乏无力,夜眠欠佳。诊断为休息痢(溃疡性结肠炎),证属脾胃虚弱。舌质澹胖,苔薄白,脉濡;后诊舌质澹嫩,苔薄白,脉弦。病机为气滞血瘀,肠络阻塞,气血留聚,腑气不通,瘀久化热。
气血瘀滞休息痢脾胃虚弱肠络阻塞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