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气虚衰

患者年龄34岁,女性。主诉月经提前量多,伴阴道流水两年余。病史中提及月经质稀,有小血块,伴腹隐痛,经行8~10天,每20余天一潮,经行前后阴道流黄水,量多,伴腰痛、面肿、失眠多梦、纳差。舌澹,苔白,脉细软。中医诊断为脾肾不足,冲任受损。舌象澹红,苔薄,脉细。病机为脾肾阳虚,统摄失司,水液气化失常。
阳气虚衰月经先期脾肾不足冲任受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主诉发热40天,恶寒发热、头痛鼻塞、周身关节酸痛、面色白、神疲声低、手足凉冷、咳嗽咯黄痰、食欲差。舌质红,苔腻微黄,脉浮涩滞,沉弱数。中医诊断外感发热(阳虚感寒,阳郁不宣)。外感风寒,阳气不足,气机不畅,肺气失宣,痰黄质黏,病程长,正气亏虚,邪气留恋。
外感发热阳虚感寒阳郁不宣里虚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4岁。主诉腰椎骨质增生病史3年半,左腿疼痛反复发作,遇寒加重,疼痛如锥刺,伴麻木不仁,站立不稳。舌澹苔白薄,脉沉弦。中医病名骨痹,证型属风湿久羁,气血虚弱。病因病机为中于风湿,迁延失治。望诊见舌澹苔白,切诊见脉沉弦。
阳气虚衰骨痹腰椎增生风寒湿痹
查看详情 →
62岁女性,反复口腔溃疡5年,口臭,上下唇微肿,疼痛难忍,心情急躁。舌红、苔黄,脉沉数。口腔溃疡位于上下唇及舌边,有红晕缘与黄白点。辨证为热郁于胃。
口腔溃疡热郁于胃胃火上炎阳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女,37岁,闭经1年,面部地图状黄褐斑,腰膝冷痛,四肢不温,小便清长,舌澹,脉沉。中医病名:闭经,证型:肾阳虚血瘀,病因病机:肾阳虚,气血瘀滞。望诊:舌澹,面色晦暗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闭经,月经稀发,经色暗,痛经史,小便清长。切诊:脉沉。
闭经黄褐斑肾阳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9岁,男性,心悸反复发作10余年,加重5天,偶有胸闷、疲乏、畏寒肢冷、纳差、睡眠欠佳。舌质隐青,舌体胖大、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为心悸,证型为心阳不振、瘀血阻络。四诊信息显示舌象异常、脉沉弦,体征包括心律不整、期前收缩、第一心音低钝。
心悸心阳不振瘀血阻络脉沉弦
查看详情 →
75岁男性,初诊症状为头痛发热、鼻流清涕,精神萎靡,手足发凉,舌淡嫩而白,脉沉。诊断为少阴伤寒,证属肾阳已虚。精神不振,但欲寐,手足发凉,脉不浮而沉。
少阴伤寒肾阳虚脉沉手足发凉
查看详情 →
女,54岁,心悸、气短,双下肢浮肿半年,口干喜冷饮,口苦,大便先硬后溏,腹胀,尿色深黄,畏寒。澹红舌,苔白微腻,沉小脉。心阳虚衰。素体脾虚,累及于心,致心阳受损。心火不得下交于肾,肾火衰微,失于蒸腾气化,火不生土,脾失健运。湿阻于中,气机不畅,故腹胀。大便数日一行,腑气不通。湿阻于中,津气不能上承,故口渴。胸透见心脏向两侧扩大。
心衰心阳虚脾虚湿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1岁,女性。主诉胃脘及胁痛10余年。胃脘隐痛时作,痛及两肋,伴有呕吐清水,咽喉疼痛,咳嗽痰黄黏,食欲不振,睡眠梦多,大便干,小便黄,月经量少色黑。舌质暗红,胖大有齿痕,苔白,脉虚弦。中医病名胃脘痛,证型脾虚不运,气血阻滞。病因病机为脾虚不运,气血阻滞,虚火上炎。
慢性胃炎胃气逆上中阳不振虚火上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5岁,女性。主诉心悸、气短、头晕1月余,伴晕仆。病程1月。中医病名属少阴病。证型为心阳不振,肾阳不足,气弱血寒。病因病机为心阳不振,肾阳不足,气血不相接续。望诊面色萎黄少华,体质瘦弱,精神欠佳。舌质澹嫩苔白润。脉迟缓而结代频繁。
心动过缓少阴病心阳不振肾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4岁,男性。主诉腰痛尿少,目窠及全身浮肿,病程1年半。中医病名为脾肾阳虚,证型为脾肾阳虚,阳不化气,水湿不行。望诊见面色晦黯,舌体胖,质澹,苔白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恶寒发热、腰痛尿少、目窠浮肿、腹部膨满、移动性浊音。切诊见脉沉缓无力。
慢性肾炎脾肾阳虚阳不化气水湿不行
查看详情 →
二十有三岁,发热、肌肉消瘦、四肢困倦、嗜卧盗汗、大便溏多、肠鸣、不思饮食、舌不知味、懒言语。内伤发热,气虚证。脉浮数,按之无力。舌淡,苔薄白。面色萎黄。语声低微。脾胃虚弱,气虚失养,清阳不升,湿邪内阻。
内伤发热气虚发热脾胃虚阴精亏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65岁,腹中绞痛,气窜胁胀,肠鸣辘辘,恶心呕吐,痛则欲便,便质清稀,病程20余日。脾胃阳气虚衰,寒邪内盛。身凉肢冷,畏寒喜暖,腹痛冷汗淋漓,心悸气短,舌淡而胖,苔腻而白,脉沉而缓。
腹痛呕吐肠鸣便稀
查看详情 →
27岁女性,自幼手足多汗,皮肤湿凉,指掌脱皮,全身多汗,畏寒肢冷,汗出身乏,喜温,纳呆,经期后延,量少质稀色淡,经行腹痛隐隐,得温痛减。舌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病名多汗,证型阳气虚衰,腠理不固。病因病机阳气虚衰,腠理不固。望诊舌苔薄白。闻诊无特殊。问诊有手足多汗、畏寒肢冷、经行腹痛等。切诊脉沉细。
阳气虚衰腠理不固畏寒肢冷经行腹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6岁,男性。主诉唾液分泌增多半月,伴腰背部酸痛、怕冷、夜间唾液增多、大便干结、夜尿多。舌质娇嫩、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病名为多唾症,证型为肾虚不固证。病因病机为肾气虚衰,固摄失职,津液外泄,肾阳不足,蒸腾气化功能减弱,致唾液增多。
多唾症肾气虚衰舌薄白脉沉细
查看详情 →
女,38岁,四肢灼热不适,易于汗出,烦躁不安,口干涩不欲饮,腰腹部发凉,腰膝酸软乏力,腹泻(下利清谷),小便清长。病程两年余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虚阳上越假热之候,真寒假热。舌质淡红,苔薄黄。脉沉细。病机为长期使用寒凉药物导致阳气虚衰,阴气盛于内,出现下利清谷、腰腹部发凉等症状加重。
真寒假热虚阳上越肾阳不足腰膝酸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女性,反复排便困难5年余。素乏便意,每日1行,量少质干,呈羊屎状,排便费力,伴不尽感。舌质澹紫,苔薄黄,脉弦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,大肠黑病变,慢传输型便秘。中医诊断为便秘,证型为气滞证。胃脘痞闷,腹胀,口苦,性情急躁。脉弦,舌质澹紫,苔薄黄。
便秘气滞证肝气郁结脾胃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身热起伏,额与鼻冷,足冷,音低不甚言语,脉细濡,苔白不甚,鼻干。厥象。稚年气机阻窒,过多进食,曾食肉。面色无明显描述,舌象未提。声音低弱,无特殊气味。问诊提示身热起伏、额鼻足冷、音低。脉细濡。
阳气虚衰食厥气机阻窒身热起伏
查看详情 →
女,50岁,左上胸闷刺痛,形寒战栗,腹胀,大便软而不畅,病程未提及。冠心病及肠粘连,阳气虚衰,血脉痹阻。面虚浮少华色,舌淡,苔薄润,舌下筋脉紫成片,脉沉细。
阳气虚衰冠心病肠粘连血脉痹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,左下肢痹痛,不耐站立,走路难达百米,患腿测不到血压,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升高。面色暗滞,唇暗,舌边红,苔白,脉稍数而寸弱,左跗阳脉微弱。中医病名属血瘀闭阻,病因病机为血瘀闭阻脉道。望诊见面色暗滞,舌边红,苔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下肢痹痛,不耐站立,走路困难。切诊见脉稍数而寸弱,左跗阳脉微弱。
血瘀证下肢痹痛间歇性跛行股动脉闭阻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