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64岁,性别女。主诉间断头晕7年,加重半月。现症包括头晕、头痛、左手麻木、怕冷、眠差、梦多。舌澹,苔白,脉沉细滑。中医病名眩晕,证型气虚痰阻。病因病机为气虚痰阻,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,痰湿内停,气机不畅。望诊舌澹苔白,切诊脉沉细滑。
眩晕气虚痰阻头痛肢麻
查看详情 →
6岁男性,右肩部疼痛,活动不利7天。右锁骨骨折,断端重迭移位。神志清楚,面色尚华,舌澹苔薄,脉沉紧。右肩部肿胀,右锁骨压痛(++),叩击痛(++),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,右肩关节活动受限。中医诊断为骨折,辨证为气滞血瘀,骨断筋伤。
右锁骨骨折气滞血瘀骨断筋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6岁。主诉不寐1年,加重伴脑鸣1个月。既往肾病史8年。口黏,舌质红,舌苔白,脉沉细。辨证为痰热内蕴。痰浊渐瘀化热,痰热扰心,痰邪上犯阻于脑络,致夜寐差、肢体麻木、脑鸣。痰热内蕴,郁而不化,上扰清空。
手指麻木不寐脑鸣痰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41岁女性,头痛头晕持续三年,四肢麻木、胸闷、神疲乏力、失眠病程两个月。舌质澹红、苔白腻,脉滑。血压150/100毫米汞柱,血脂偏高,高血压眼底Ⅱ级,脑血流图提示脑动脉硬化。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性麻木症。
四肢麻木脑动脉硬化气虚血亏血瘀痰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2岁,男性,主诉全身麻木、疲乏、头昏沉、行步不正,病程2年,伴颈胀、呕逆、咳嗽。舌红,苔薄黄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气虚兼风客络阻。病因病机为气虚致络脉失养,风邪侵袭,气血阻滞。四诊显示舌红、苔薄黄、脉弦细。
全身麻木气虚风客络阻头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女性,主要症状为全身水肿、下肢凹陷性水肿、虚汗、口干、喜冷饮、颜面神经麻痹、口向左侧歪斜、眼斜不能闭合、头痛、身痛、右上下肢麻木。舌苔白,脉细弱。中医病名为中经络,证型为风痰阻络,病因病机为贼风乘虚侵入颜面,风痰互阻经络。望诊见颜面神经麻痹,舌苔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水肿、虚汗、口干、喜冷饮、头痛、身痛、麻木。切诊脉细弱。
中经络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0岁。主诉二腿肌肉灼伤,左腿前臁创伤未结痂,二手腕阵阵刺痛,二足麻木不仁。体征见脉小数,口渴,彻夜不寐,小便赤。中医诊断为经中营分之热毒蕴伏未泄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症状描述及病史,切诊见脉小数。
灼伤热毒舌绛口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1岁,男性。左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,关节灼热感,易疲劳。舌质红,苔黄微腻。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痹证,证型为气虚兼湿热。病因病机为湿热痹证,伴有气虚表现。
痹证湿热痹证气虚痹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女性,左侧颜面麻木,走路不稳1个月余。左侧面部和口唇周麻木感,时有头晕,腰膝酸软,恶心,大便不成形。舌质正常,苔黄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痿证,证属气血虚弱,脉络瘀阻,兼以脾肾阳虚。
痿证气血虚弱脉络瘀阻脾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4岁。主诉四肢麻木一年余,伴肩背凝痛、心悸、经前上腹部疼痛,麻木由四肢末端向上发展,影响肢体活动。舌质淡,苔薄白。脉右关缓弱,余部均软。中医诊断为血痹,证型为脾胃虚弱,营卫失和。
四肢麻木血痹脾胃虚弱营卫失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2岁,男性。双下肢冷痛、麻木1年,行走疼痛加重,休息后减轻。双下肢酸胀疼痛、麻木怕冷,小腿及足背皮肤可见游走性红斑,舌暗红,苔白腻,脉弦,趺阳脉消失。中医诊断为脱疽,证型为气滞血瘀证。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,湿热与瘀血互结,阻于脉道。
脱疽气滞血瘀湿热内生脉络滞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3岁。双下肢水肿20年,加重1年,伴疲乏、心慌气短、畏寒怕冷、双腿麻木,夜间加重如蚁爬行。诊断为水肿。辨证为脾肾阳虚,病因病机为脾肾阳虚,不能气化,北方釜底火不足,釜中火亦不足,东方厥阴不升,西方不降。面色澹胖,舌质澹胖,苔白腻,舌底脉络迂曲,脉沉细。
水肿脾肾阳虚腹泻舌淡胖
查看详情 →
19岁男性,右手小鱼际及前臂肿胀麻木疼痛,局部皮色发紫。右前臂明显肿胀,右手小鱼际处有2个0.1cm牙痕,已行“十”字切开,皮色暗。舌红苔薄白,脉弦细。毒蛇咬伤,风火毒入侵,气滞血瘀。中医病名:毒蛇咬伤,证型:风火毒型。
毒蛇咬伤风火毒型气滞血瘀红苔薄白
查看详情 →
刘某,女,55岁,左肩疼痛1年余,左上臂不能上举,外展、外旋、后伸受限,随气候变化症状加重,左手环指及小指时有麻木。左肩部呈方肩样畸形,三角肌萎缩,喙突部压痛,左肩活动受限。舌质澹红,脉沉涩。外伤入络,筋骨失养。
肩周炎筋骨失养气血凝涩风寒湿痹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女性,主诉坐骨神经痛10余载,右侧臀部、髋部、小腿、足背疼痛剧烈,日轻夜重,影响睡眠。舌紫红,苔薄腻,脉弦数。诊断为痛痹,证属风寒阻滞经络,气血凝滞不通。
坐骨神经痛痛痹风寒阻滞气血凝滞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四肢麻木微痛,冷热及触觉差,两下肢似木棒感,病程十余年。肢体麻木、触觉减退,舌淡,脉沉细。血痹,气虚血瘀,风邪阻络。
四肢麻木血痹神经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2岁,男性。主诉双下肢麻木、发凉、水肿伴间歇性跛行,病程半个月。中医诊断脱疽,证型气血两虚证。望诊见双下肢爪甲增厚变形,汗毛稀疏,肌肤干燥,足底皮肤苍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提示间歇性跛行、双下肢水肿。切诊见贝格氏征阳性,指陷性水肿,右足麻木、发凉、疼痛。辅助检查示双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,末梢循环严重障碍,肱踝指数异常。
气血两虚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末梢循环障碍动脉硬化斑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女性。双下肢瘫痪近1年。痿证(蛛网膜粘连性下肢瘫痪),气血阻滞、经络不通型。体质瘦弱,双下肢完全瘫痪,肌力“I”级,肌张力增强,巴氏征(+),高登氏征(+),夏道克氏征(+),欧本汉拇氏征(+)。脑脊液检查示蛋白定量升高,压颈试验不通。椎管造影示蛛网膜粘连性下肢瘫痪。
痿证气血瘀阻经络不通肌力低下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2岁,男性。主诉左足踝部疼痛,四肢活动困难,不能行走,双上肢抬举无力,手掌肌及鱼际肌萎缩。病程4年。中医病名属痿证,证型为湿热浸淫,阻滞筋络。病因病机为水湿(热)浸渍,久居湿地,水中作业,湿邪侵袭,郁而化热,阻滞经脉,营卫运行不利。望诊见面色萎黄,消瘦,舌体瘦,舌质淡红。闻诊见语言低沉。问诊见腰痛,四肢麻木,汗多,怕冷。切诊见脉细沉。
痿证湿热浸淫肝脾肾虚损经脉阻滞
查看详情 →
五十九岁,舌喑不言,痛自足起渐上,麻木膜胀,属痼疾。中医病名属中风后遗症,证型为气血不足,络脉失养。望诊未提,闻诊未提,问诊见舌喑不言、肢体麻木疼痛肿胀,切诊未提。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,络脉失养。
肢体麻木中风后遗症气血不足络脉失养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