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肌热二周未解,汗出齐颈,苔白,胃痞,便溏,脉缓大。病名伤寒症,病因病机为寒风干表,营卫失调,中阳不足,表邪留恋。舌象苔白,脉象缓大。
伤寒症寒风干表营卫失调中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六岁女童,左目内睑伤寒后生红肉,吐于目外。病程发展迅速,红肉高寸许,色红微软,渐上三寸,状类牛斗角。耳畔生疣,大如碗,破如石。中医诊断为鸡冠症。病机属外感伤寒,邪毒内侵,蕴结于目,气血瘀滞,腐肉成脓。面色无华,舌象未详,脉象未提。
鸡冠症目赤肿疣疮内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头痛发热、恶寒咳嗽、肢节疼痛,脉象沉紧。中医病名肺伤寒,证型肾气虚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头痛发热、恶寒咳嗽、肢节疼痛、昏睡、谵语、四肢微厥,切诊脉象沉紧。
肺伤寒肾气虚
查看详情 →
65岁,主诉咳喘数十年,遇冬则发,夏季病愈,近年春夏频发。中医病名咳喘,证型外寒内饮,病因病机素有水饮内停,复感寒邪,壅塞于肺。望诊面色青暗少华,舌质青紫,苔白腻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咳喘、吐白沫痰、呼吸困难、不能平卧、肩背恶寒、胸微痛、口唇紫绀、形体消瘦、不食不饥。切诊脉弦而无力。
咳喘水饮内停外寒内饮肺失肃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男性。主诉发热恶寒,手足厥冷,腹痛下坠,里急后重,便下脓血。诊断为细菌性痢疾。舌淡苔白,脉沉细微。病位在肠,寒湿、湿热、疫毒等邪壅滞于肠,气、血相互搏结,肠道传导失司,气血凝滞,腐败成脓。
细菌性痢疾寒湿困脾舌淡苔白脉沉细微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56岁,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,病程多年,心功能不全。气促,夜间不能平卧,双下肢浮肿,小便减少,动则气促,口干唇燥,胸闷,胁痛,背痛,腹胀满,大便溏泄,8~10次/天。面色晦暗,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。证属寒热错杂,胸满,胁痛,大便溏者,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汤证。
心功能不全寒热错杂胸满胁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2岁。间歇发热6次,每次体温高达40℃,寒热往来,腰以上有汗而腰以下无汗,心烦欲呕,胁腹胀满疼痛,不思饮食,头晕神疲。舌苔白黄而腻,舌中心光剥,脉弦细数。中医诊断为伤寒邪犯少阳,结于胁下。
疟疾寒热往来少阳证胁下结气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膈气,粒米不进,呕吐清水、绿水、黑水、臭水,呼吸将绝。脾胃虚极,胃浊不降,气津两伤。面色苍白,舌淡苔白,脉沉细无力。病程急重,属脾胃虚寒,气逆上冲之证。
呕吐脾胃虚极胃浊不降气津两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鼻出血,经多方治疗无效。脉浮而紧,按之锐。素有积热,偶遇寒邪束表,火气不能发越,载血上行。面色红,舌红,苔黄,脉浮紧。症状为鼻洪,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鼻衄,证型为寒邪束表兼积热,病因病机为素有积热,寒邪束表,火气上逆。
鼻衄积热寒邪束表火气上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8岁。颜面部右侧歪斜,左侧不能皱额、皱眉,眼睑闭合不全,鼻唇沟变浅,不能露齿、鼓腮、吹口哨,口角下垂,左侧面颊麻木、肿痛、颤抖感,牙龈痛,后颈部正中央疼痛,畏寒,纳差,睡眠较浅。苔薄,脉弦细。中医病名面瘫,证型风热邪毒夹痰上扰。望诊面色正常,舌苔薄。闻诊无特殊。问诊包括症状描述及病史。切诊脉弦细。
面瘫风热邪毒痰浊上扰经络阻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女性,主诉头晕目眩,恶心欲吐反复发作3年,每年发病2~3次。眩晕如旋,耳鸣如蝉,巅顶若冰,恶心欲吐,时泛涎沫,扶额蜷卧,向墙呻吟,面色青黑,精神困倦,四肢逆冷,舌淡多津,苔滑而腻,脉细而弦。中医病名眩晕,证型肝寒犯胃,浊阴上扰。病因病机肝寒犯胃,浊阴上扰。望诊面色青黑,舌淡多津,苔滑而腻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有头晕目眩、恶心欲吐、耳鸣、巅顶冷感、泛涎沫、精神困倦。切诊脉细而弦。
美尼尔氏综合征肝寒犯胃浊阴上扰眩晕
查看详情 →
吴某妻,伤寒,先恶寒发热无汗,苔白,头痛。风寒伤及营卫,寒凉药物致邪气内陷,伤及中阳,气道不通。右手脉不应指,左寸关尚浮弦。原有阴虚痰重。
风寒伤营卫邪气内陷中阳受损气道不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5岁,男性。主诉心中悸动不安1天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心阳虚证。舌质澹,苔白,脉缓而弦,按之无力。病因病机为过劳伤气,多虑伤神,神气不敛。
心悸心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腹满胀,矢气后缓解,夜间失眠,便后有血。脉弦。面色正常,舌象未提。声音正常,气味未提。问诊提及腹胀、便血、失眠。切诊脉弦。中医诊断为蓄血证。病因病机为热结下焦,瘀血内停。
腹满胀血便蓄血证少腹急结
查看详情 →
陈氏子,潮州人。主要症状包括背寒头痛、眉间阙上痛如噼、壮热、洞泄十余行、黑色、汗出、大渴引饮。病程约六日。中医病名属阳明证,证型为阳明经腑证,病因病机为外感邪热入里,壅滞阳明。望诊见舌苔黄糙而厚,闻诊无特殊描述,问诊见便泄、汗出、渴饮,切诊脉滑大有力。
阳明经证阳明腑证热盛津伤
查看详情 →
杨某,28岁,吐泻交作,吐出如射,泻出臭秽如洗肉水,壮热昏谵,烦渴引饮,目赤足冷,转筋了戾,小便赤涩,头汗如蒸,舌质深红,苔黄糙,脉洪数。热霍乱,属热邪内盛,暑湿困阻,脾胃失和。
热霍乱里热亢盛暑湿内阻津液损伤
查看详情 →
男,47岁,湿热痢迁延不愈,腹痛,肛门重坠,痢下黏滞紫红色,倦怠乏力,懒言喜困,腰膝酸软,怯冷嗜卧。舌质澹,苔中心黄腻,脉虚大。诊断为休息痢,病机属脾肾阳虚、湿热滞留肠道。
湿热痢脾肾阳虚休息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妊娠九月,伤寒阳明症,头疼壮热,渴甚,舌上黑苔有刺。中医病名属伤寒阳明证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为外感邪热。望诊见舌上黑苔有刺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头疼壮热、渴甚,切诊未提及。
伤寒阳明症头疼壮热渴甚舌黑苔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9岁,男性,主诉干咳无痰,持续半年,喉中如有物阻,夜睡不寐,指尖稍凉。舌淡红,苔薄,脉细略弦。中医诊断为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证。病机属气滞痰阻,兼有肝气郁结。咽中如有炙脔,干咳频频,咳而不爽,气上冲感,夜间咳甚。喉源性咳嗽,伴有精神症状,如不寐、指冷。病属肝气郁结,痰气互结,气机不畅。
喉源性咳嗽梅核气郁证指尖凉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6岁,主要症状包括形神衰惫、面肿、唇绀、头目昏眩、心悸、呼吸深长、中脘痞闷、哕呃频频、口秽喷人、不饥不渴、便秘、溺少、神煳呓语。中医病名为慢性肾功能衰竭,证型为湿郁化火,病机为分清泌浊失职,水湿浊邪蕴聚三焦,气机窒塞,久郁化火。舌质紫晦,苔白厚腻浊,表面罩黄,脉细数,略有弦象。
慢性肾衰竭湿郁化火水湿内蕴气机阻滞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