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50岁,男性。主诉口干、多饮、多尿、乏力。病程3月。中医诊断消渴(上消),证属气阴两虚,瘀毒阻络。舌红苔薄黄,脉洪大。
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瘀毒阻络口干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发高热,白细胞升高,有大量幼稚细胞。中医辨证为阳明病经证,大腿脓肿属半阴半阳证之流注。面色红赤,舌红苔黄,脉洪大。病程1月,病情进展迅速。
急性白血病阳明病经证半阴半阳证流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0岁,男性,主诉发热5天,体温39℃以上,精神食欲不振。发热,头晕目眩,微汗出,腰部酸痛,胸前红疹,白透露于颈项及胸部皮肤,舌苔薄腻,脉濡缓。湿热郁蒸气分,困阻中焦,上蒸头目。
肠伤寒湿温湿热郁蒸气分
查看详情 →
女,72岁,阵发性脘腹撑胀、疼痛不适、恶心、胸闷、心慌,病程半月余。证属肝胃气火交郁,逆上冲胸,气血失畅。表情痛苦,脘胁胀满、隐痛,胸闷心慌,嗳气频作,口苦泛恶,纳差便干,舌黯,苔黄腻,脉弦滑。
胆心综合征肝胃气郁气火上冲胸阳不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1岁,男性,食管癌术后3月余,不思饮食,进食极少。胸闷脘痞,口中无味,不欲饮水,稍食则上腹痞满,泛恶,大便稀少。舌苔白腻且厚,舌质澹白,脉虚弦。形体消瘦,下肢轻度浮肿。肺胃痰湿,壅滞胃气。肺蕴痰湿,胃有湿浊。
食管癌术后肺胃痰湿胃气壅滞湿浊未解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,女性,自汗出5个月,伴面红渴饮,汗出后时感微恶风寒。舌澹红苔薄黄,脉数大。辨证为阳明热盛,气不摄津,阳气损伤,营卫不和。暑月汗出当风,暑湿外袭,风湿暑热相搏,营卫之气俱伤。
自汗阳明热盛营卫不和风湿暑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病程四十余日,主要症状为大便不通、口燥渴。中医诊断为阳明病。病因病机为阳明主中土,无所复传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示腹中尚痛,余滞未清,脉仍滑数。
大便不通口燥渴阳明主中土脉滑数
查看详情 →
9岁女性患者,主诉面浮肢肿,病程6年,反复发作,此次病程半年。症状包括面浮肢肿、腰膝酸软、小便不利、口渴心烦、手足心热、神疲纳呆。舌质澹,苔黄腻,脉濡缓。中医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,病因病机为久利小便、攻伐太过、伤阴。四诊信息包括舌质澹、苔黄腻、脉濡缓。
急性肾炎阴虚水肿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,女性,主诉自汗出5月,伴面红渴饮,汗出后时感微恶风寒。中医诊断为阳明热盛,气不摄津,阳气损伤,营卫不和。舌澹红,苔薄黄,脉数大。病因病机为暑月汗出当风,风湿暑热相搏,营卫之气俱伤,脏腑阴阳失调。
自汗阳明热盛营卫不和风湿暑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偶受风寒,出现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脉浮。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
风寒太阳穴痛脉浮自汗
查看详情 →
女,55岁,便溏、纳呆、恶寒、午后身热1月,大便溏而不爽,每日3~5次,恶寒身热,黏腻不爽,身重乏力,痰多不利,胸脘痞闷,纳呆不饥,口苦干黏,时有烦渴,表情澹漠,舌白腻,脉弦细濡,中医诊断湿温,证属湿遏卫气,少阳失疏,热郁阳明。
湿温湿遏卫气少阳失疏热郁阳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男性,主诉冠心病心肌梗死。心胸疼痛,心悸气短,夜间发作,气上冲咽喉,气息窒塞,憋气冷汗,颈旁血脉胀痛。舌水滑欲滴。脉沉弦,偶见结象。中医病名水心病,证型水气凌心,心阳受阻,血脉不利。病因病机为心脾肾阳虚,水不化气,内停成痰成饮,上凌无制。望诊面色黧黑,舌质淡嫩,苔水滑欲滴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心胸疼痛、心悸气短、气上冲咽喉、憋气冷汗、颈脉胀痛。切诊脉沉弦,偶见结象。
冠心病水气凌心心阳受阻心悸气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项颈强痛,腹微痛,微咳,病程短。脉数弱,舌白不润。中医病名属太阳中风表实证,病因病机为长途受暑、哀痛、新感寒,寒暑湿伤表,悲哀伤气。舌象白不润,脉数弱。二诊时项强好转,咳嗽缓解,腹中雷鸣,口苦,舌苔薄白。
太阳中风风寒表实暑湿伤表气郁
查看详情 →
19岁女性,主诉慢性肾盂肾炎,腰痛,小便已阴疼,尿色清白,晨起口苦,神疲肢倦,手足冷,寐少梦多,易感冒,鼻塞,月经量少色澹,白带多。面色苍白,舌淡苔白,脉沉细。病因病机属肾气不足,兼有湿热内蕴。中医病名为肾盂肾炎,证型为肾气不足兼湿热。
慢性肾盂肾炎肾气不足湿热余邪阴中灼热
查看详情 →
27岁女性,高热1周,畏寒头痛,汗出热退,复热,纳差口淡,便泻不畅。湿温,湿热交阻,郁于脾胃。脉濡数,苔薄腻。面色晦暗,舌苔薄腻。声音低微,无特殊气味。病程1周。
湿温纳差便泻脉濡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1岁,男性,主诉反复颈痛10余天,加重2天。颈部酸痛,头低位时痛甚,活动受限,晨起僵硬感,肩背部、左上臂酸痛,左侧为甚,恶风寒。颈椎生理曲度变直,活动受限,颈椎间隙及棘突旁压痛(+)。中医诊断项痹病,证型气虚血瘀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,恶风寒提示外感风寒。病因病机为颈部劳损,外感风寒湿邪,邪侵太阳,经输不利,气血不畅,营卫不和,经脉痹阻。
颈椎病气虚血瘀风寒痹阻营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
女,57岁,恶寒、恶风、手足失温、面色晄白、大便稀溏,病程一月。阳气不足,不能温煦机体。营卫不和。面色晄白,舌淡,脉浮。自汗出,恶风恶寒,发热汗出不止。脉浮。
阳气不足营卫不和外感表证自汗不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女性。主诉为易动怒、气郁、月经先期,病程两月余。主要症状包括午后寒热、脘腹痞闷、嗳气频作、心烦懊侬、呕恶口苦、食思不振、小腹胀硬、便干溲黄。舌红苔薄黄,脉弦细而数。中医诊断为少阳阳明合病,兼气滞血瘀。病因病机为外邪不解,入里化热,结于少阳,内聚胃腑,搏于血海,阻于胞脉。望诊见舌红苔薄黄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寒热、脘腹、呕恶、食纳、小腹、二便等,切诊脉弦细而数。
少阳阳明合病气滞血瘀肝气郁结经闭不行
查看详情 →
14岁男性,荨麻疹,病程自5岁首次发病,复发于2008年12月15日,症状包括发热恶寒、疹块色白、瘙痒微热、疹块由小变大,最大者大如碗口,全身多处泛发风隐疹团,肌肤微热,奇痒难忍,每晚加重,伴有轻微发热恶寒、头痛无汗、口渴心烦。舌澹红苔白滑,脉浮滑无力。中医诊断为风隐疹,证属外有风寒,内有郁热,兼表湿诱发。
风隐疹风寒郁表郁热不宣表湿诱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2岁。主诉左腰骶疼痛1月,放射至足跟部,3日前疼痛加剧。体征见侧卧屈膝,不敢转侧,肢端冷,舌淡紫苔薄白,脉弦紧而缓。辨证为寒凝经脉,血瘀不畅,筋脉痉挛。
坐骨神经痛寒凝经脉血行不畅筋脉痉挛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