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23岁,女性,双下肢水肿1年,病程较长。双下肢凹陷性水肿,平卧可减轻,久坐久立加重,伴肢体沉重、倦怠乏力、纳差便溏。舌质澹白,舌体胖大,舌边齿痕,舌苔薄白。脉象濡缓。中医诊断水肿,辨证脾气亏虚,气不行水。
脾气亏虚气不行水肢体沉重纳差便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0岁,男性。主诉包括形体清瘦、面色白、易感冒、上午形寒、清涕、易汗、自汗、盗汗、纳谷不香、便溏。病程两三年。中医诊断为内伤脾胃之证,元气不足,营卫交虚。望诊见面色白、舌苔薄白。闻诊未提。问诊包括易感冒、易汗、纳谷不香、便溏。切诊示脉细略数而虚。
脾胃不健元气不足营卫交虚自汗盗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男性。胸憋闷,夜间憋醒,腹胀,下肢肿,肢冷,乏力,消瘦,纳少,面色青黄。舌淡胖、苔淡黄厚,脉弱。辨证为久病心阳虚衰,脾胃失运,水液代谢失常,阳虚不得温化,水液潴留,郁而化热,气机不畅。舌淡紫胖、苔淡黄厚,脉沉滑偶结。舌淡红胖稍紫,苔黄脉沉滑。舌淡红紫胖、苔白,脉沉滑缓偶结。舌淡紫、苔白,脉沉滑缓右弱。中医病名扩张性心肌病,证型心阳虚衰、脾虚气滞、湿热郁结、饮邪上逆。病因病机包括心阳虚衰、脾胃失运、水液潴留、郁而化热、气机不畅、饮邪上逆。
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脾虚气滞湿热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6岁,男性。主诉为血肌酐升高2年余。现病史提示慢性肾炎、慢性肾衰竭,近期血压持续升高,合并大量蛋白尿。症状包括腰酸痛、眼干涩、夜尿1~2次。舌质暗红,苔薄黄,脉弦细。血压140/100mmHg。中医诊断为肾衰病、腰痛,证型为肾虚血瘀,湿浊内蕴。
慢性肾衰竭肾虚血瘀湿浊内蕴血肌酐升高
查看详情 →
常某,女,49岁。腰痛绵绵,畏寒膝冷,尿频尿急,尿涩痛,小腹坠胀,周身沉重,夜卧多梦。病程10年,反复发作。舌体胖大、苔薄白,脉弦细。表情急躁,口唇红干,双眼睑浮肿。肾气受损,邪气留恋,下焦亏损,阳气不化,阴寒凝结,土气窒塞,膀胱气化不利。
尿路感染肾气受损下焦亏损阳气不化
查看详情 →
男,34岁,心悸10年,劳累或情志不畅诱发。心悸、胸闷、气短、头昏、乏力。中医诊断心悸,辨证中气不足型。脉沉细弱,舌质淡苔薄白。胸片示双肺纹理稍增粗,心电图示窦性心律。
心悸中气不足气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24岁,头晕十年不愈,精神疲乏,伴颈胀,面色澹白。舌苔薄白腻,脉细滑。辨证为气虚眩晕。舌苔薄黄,脉细。病程长,反复发作,遇劳则疲乏,耳鸣,左耳堵塞感。
气虚眩晕精神疲乏耳鸣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阴部瘙痒、肿胀、带下量多、腹部有气块移动、腰酸,病程未明确。脉象濡细,舌苔薄白。中医诊断为阴痒,证型为肝热与脾湿相合,病机为下注胞宫。望诊见舌苔薄白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大便较坚,两日一行,脉象濡细。切诊见脉象濡细。
阴痒脾湿肝热腰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四十岁,男性,主诉右侧腰部疼痛一年,复发后腰及腹部胀痛,排尿困难,口渴不思饮。舌红,苔黄腻,脉数。诊断为湿热阻滞。
输尿管结石湿热阻滞腰痛腹胀
查看详情 →
男,成年,心悸、胸闷、怔忡,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:心悸,证型:心阴不足,心神不宁,脾胃不和。望诊:苔厚腻,苔薄根腻质红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心悸、胸闷、口干、脘腹饱胀、纳不佳、夜不安眠、梦扰、精神萎顿、肝区不适。切诊:脉细数,脉细。
心悸怔忡房颤心阴不足脾胃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9岁。主诉足软无力,身重如山,心悸,小溲短赤,手足冒汗。舌苔白腻,脉象濡缓。中医诊断为湿热浸淫,气血不运。病因病机为湿热浸淫经脉,郁遏生热,气血运行不利,筋脉肌肉失却濡养。
足痿湿热浸淫气血不运关节酸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逾六旬,主诉泄泻后见肠红,右胁及脘部疼痛,胃纳减退。湿积化热,伤及脾胃,阴络受损。脉象沉缓而涩,舌象未提及。病情属湿热内蕴,脾虚失运,气血受损。病程较长,属慢性病证。中医病名未明,证型属脾虚湿热、气血受损。病因病机为湿积化热,脾胃两伤,阴络受损。脉象沉缓而涩,治则以和脾胃、利湿热为主。
泄泻肠红右胁痛胃纳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肾子胀痛,偏于左半,病程未明。中医病名属子痈,证型为肝气火夹湿下注,病机为肾火不藏,湿从热化。望诊未提。闻诊未提。问诊见肾子胀痛,小溲短赤,舌澹苔黄腻,脉弦数。切诊见脉弦数。
子痈肝气郁结湿热下注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3岁。主诉周身关节酸痛,手指及膝关节肿胀变形,病程4年。中医诊断痹症(虚痹),类风湿关节炎。主要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、活动不便、口腔溃疡、大便干结、消瘦、行步蹒跚。舌象薄,脉细。望诊见口腔黏膜多处溃疡,舌边有小溃疡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关节肿胀变形、疼痛、活动受限、口腔溃疡、大便二日一解、纳呆。切诊见脉细。
痹症虚痹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两虚风寒湿邪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7岁,主要症状为胸痹痛、便血,病程胸痹痛二十年,便血历时约半年。伴随症状包括盗汗、神疲、胃呆、面容苍白。舌象色澹红,苔黄厚腻,脉象细。中医诊断为脾肾受伤,虚寒便血证。病因病机为脾肾虚寒。复诊时舌象红,苔白滑腻,脉象软缓。三诊时舌象红,苔薄白,脉象缓。
便血虚寒脾肾受伤胸痹痛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40岁,眩晕反复发作1年半,复作1天。头晕有旋转感,行走不平稳,恶心,口时苦,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眩晕,证型为气虚兼内热证。病程较长,伴有脑血管痉挛,无明显器质性病变。
眩晕气虚内热脑腑失荣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0岁,女性。痢下赤色,腹痛,后重,口干,头汗,气促,胸满,胃呆。脉弦数,舌质红,苔黄腻。胃肠蕴热,肝亢阳盛。面色未提及,舌质红,苔黄腻。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。症状描述包括痢下赤色、腹痛、后重、口干、头汗、气促、胸满、胃呆。脉弦数,舌质红,苔黄腻。
痢疾胃肠蕴热肝亢阳盛邪热未净
查看详情 →
33岁女性,经行泄泻,日四至五次,腹胀肠鸣,嗳气,月经先期量多有块,腹痛腰酸,舌薄白腻根微剥,脉沉细,脾肾阳虚,肝气横逆。舌苔薄白腻根剥,脉沉软,舌中根光剥质红,脉细软,舌中根光剥边澹黄腻,脉沉弱,舌中根光剥边腻,脉沉细软,舌中根光剥边澹黄腻,脉沉细软。
经行泄泻脾肾阳虚肝气横逆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思某,29岁,食欲不振,腰酸无力,头昏目眩,经行量少色澹,经行期内日泻2~3次以上,经净后恢复正常。面色皖白,精神委顿,舌质澹而少苔,脉沉细。辨证中气不足,肾虚脾弱。二诊时症状改善,脉细软,辨证气血虚亏,血不养心。
经行泄泻腰酸无力气血虚亏失眠多梦
查看详情 →
女,47岁,眩晕、头昏、易倦乏力、月事衍期、量少、面色淡白、大便干结、纳谷不多、胃脘不适。中医病名眩晕,证型气血不足、肝肾气血不足、虚体感邪、肺咽不利。舌质淡红,苔薄,脉细弦、细、重按无力。血压偏低,低血压多年。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,清空失养,肝肾气血不足,虚体感邪,肺咽不利。
眩晕气血不足低血压面色淡白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