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41岁,男性。腰背痠痛,两下肢萎软无力,下肢瘫痪,行动不能自主。X线检查示9、10胸椎椎间隙狭窄,骨质破坏,有冷脓肿。慢性病容,面色皖白,苔薄黄腻,脉濡细。辨证为肾亏致骨骼空虚,风寒乘虚而入,痰浊凝聚。二诊见盗汗、口干、发热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三诊见气血两亏,苔薄舌澹,脉细数。四诊见冷脓肿渐吸收,血沉下降,脉率正常。中医病名为胸椎结核,属流痰、骨痨,病机为肝肾亏损,痰浊凝聚,风寒侵袭,气血凝滞。
胸椎结核肝肾亏虚痰浊凝聚气血两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,女性,主诉胃脘疼痛20余年,反复发作,遇寒加重。舌淡白,脉沉细。辨证为脾胃虚弱,中阳不振,寒以内生。
寒证胃脘疼痛脾胃虚弱中阳不振
查看详情 →
患儿,8.5个月,感冒咳嗽2周,高热4天,体温39℃,两肺呼吸音粗糙,有散在中小水泡音,右上肺片状阴影,两肺气肿,腺病毒肺炎合并肺不张,发热无汗,呕吐,下利,呼吸不畅,喉间痰阻,喘促膈动,面色苍白,胸腹微满,脉虚,舌红无苔,表邪郁闭,痰饮阻肺
外寒证腺病毒肺炎肺不张痰饮阻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女性。主诉月经中期阴道出血半年余,近2天有少量出血。病程半年。中医病名属月经中期出血。证型为湿热下注,热伤血络。病因病机为湿热阻滞经络,冲任气血不通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小腹发凉而痛,经前及经期腹痛加重,白带量多,有盆腔炎史,婚后未孕。切诊脉象弦滑。
月经中期出血湿热下注热伤血络少腹冷痛
查看详情 →
73岁男性,主诉肝硬化、肝肿瘤、肝囊泡,病程半年,腹部积水如鼓,坚硬如石,上不能食,下不能便,体重减轻。面色晦暗,舌淡苔白腻,脉沉缓。中医诊断为寒极之证,病因病机为寒极则气结。腹部胀满,按之不坚,大便不实,心下痞,食入反吐。
寒证肝硬化肝肿瘤肝囊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女性。主诉产后8年未孕3年。月经经期延长,经色紫黯有血块,经期腹泻、小腹痛,现经期第8天仍未净,下腹隐痛。平素腰痛,四肢冷。舌淡红苔薄白,脉沉细。辩证为脾肾虚寒证。
产后不孕脾肾虚寒月经不调腰酸痛
查看详情 →
许左,30岁。胃脘胀满不能食,病程3年。中州虚寒。脉沉细,四肢厥逆。舌澹苔白。腹胀满得愈,水饮米粥尽,胃中嘈杂,四肢未温。停饮已愈,四肢温。嘈杂欲吐,脉浮而微弦。中焦元阳不足。
胃脘胀满中州虚寒四肢厥逆土虚停饮
查看详情 →
81岁男性,面容苍白,咳嗽气喘,痰不爽豁,胃呆不进食,大便溏薄,舌苔白腐厚裂,脉象沉细。阳气衰弱,感受风寒,上闭下脱危证。舌苔白腐厚裂,脉象沉细。复诊见舌苔转薄黄白,舌质澹裂,左手脉弦细,右手脉弦滑。三诊舌苔退尽,两手脉象软弱。诊断为元阳不足,感受风寒证,有上闭下脱之危险。
风寒证咳嗽喘上闭下脱阳气衰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,女性,分娩后两日出现发热恶寒、头身疼痛、腰酸背楚、口干不欲饮、无汗,舌淡,苔白,脉浮。证属新产血虚外感。面色苍白,舌淡,苔白,脉浮。症状包括发热恶寒、头身疼痛、腰酸背楚、口干不欲饮、无汗。脉浮。
产后血虚外感风寒口干无汗温药过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,质稀,夹不消化食物,食后即泻,饮食稍凉即泻,腹胀乏力,口干欲饮。病程3个月。中医诊断为泄泻,证型为上热下寒型。望诊见舌红,闻诊无特殊描述,问诊提示口干欲饮,切诊未明确描述脉象。
泄泻肾阳虚上热下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7岁,女性。左眼发红疼痛,头痛,恶心,呕吐2天。中医病名左眼绿风内障。证型未明确提及。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。舌象质淡,苔白。脉象沉细。
左眼绿风内障胃气上逆阳明中寒脉沉细
查看详情 →
9岁男童,发热恶寒,恶心欲呕,小便黄赤,面目俱黄。舌苔黄腻,脉弦数。既往有肝炎密切接触史。体征示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,肝大肋缘下1cm,有轻度压痛。中医辨证为阳黄,湿热交蒸,胆汁外溢。病程十余日,黄色鲜明,属积热实证。湿热熏蒸,胃浊上逆,膀胱气化不利,肝胆热盛。
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交蒸胆汁外溢肝胆郁热
查看详情 →
5月女婴,腹痛肢寒,大便色青,痉搐作吐,经常发热,面色皖白,舌苔薄白,纹暗不明,病因先天不足,生时感寒伤胃,病机胃土化源不足,脏腑失养,木亢风生,证型脏寒
盘肠内吊脏寒肝脾惊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女性,主诉发烧、肚腹撑胀、呕吐伴阵发性腹痛,病程半月加重。既往有下肢浮肿病史。体格检查见极度消瘦,面色苍白,腹胀严重,压痛反跳痛明显,两下肢轻度浮肿。辨证为太阴虚寒证而兼土燥,病位在中焦脾胃,病因素体气血不足,脾阳不振,寒湿阻滞,气机不利,胃气上逆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腹满呕吐太阴虚寒土燥
查看详情 →
王某,女,经行腹痛,腰酸,畏寒,苔光,脉弦。中医病名:痛经。证型:寒凝血瘀。病因病机:寒凝血瘀。望诊:苔光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经行腹痛,腰酸,畏寒。切诊:脉弦。
经行腹痛寒凝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三十余岁,眩晕每日三五次,醒时亦感不快,晕时先恶心,身上出汗,吐痰。面色惨淡,精神疲倦。脉象四至平和。病机为中气不足,致痰停中州。病因属中气不足,寒痰停滞。舌象未提及,声音气味未提及,病史未详述。脉象平和。
眩晕中气不足寒痰停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54岁。左侧偏头痛两月余。痛处胀闷,头晕,舌淡,脉细。症属少阳风寒证。面色正常,舌淡,脉细。问诊提示病程两个月,因吹风诱发。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,侵袭少阳经脉,导致气血瘀滞,经脉阻塞。
少阳风寒证偏头痛气血不和头部沉闷
查看详情 →
男,27岁。双下肢间歇性跛行,左足破溃、坏死2年,加重2个月。左足发凉、怕冷,行走20m则有间歇性跛行,左姆趾皮色紫红,足趾溃破变黑坏死,夜间痛剧,抱足而坐,双下肢皮肤散在色素沉着。左足残端及足跟皮色发绀、变黑,剧痛,夜不得寐,纳少。舌质红,苔白,脉弦。舌质澹,苔白,脉缓。病程长,寒湿之邪客于经脉,气血凝滞,营卫失和,脉络痹阻,湿热下注肢端,热盛肉腐,骨枯髓涸。
脱疽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瘀阻
查看详情 →
2岁女性患者,长期腹泻,发热不退,身热39.5℃,四末冷,无汗,溏便黄臭带馊气,小便黄短,渴不多饮,不思食,精神萎靡,夜烦不宁,舌黄欠润,指纹紫红。诊断为败血症。病程较长,病情复杂,脾虚阴火证,表现为虚寒与虚热并见。
虚寒证脾虚阴火脾胃气虚泄泻不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7岁。主诉睾丸坠胀疼痛、尿频尿急、生殖器冰冷麻木、阳萎、全身瘫软。病程长达三年。中医病名:前列腺炎。证型:少阴阳衰,阴寒内盛。病因病机:心肾阳衰,不能温煦,正气不足,反为邪困;肾气衰弱,不能温养筋脉,阴寒凝聚,气血阻滞。望诊:面色萎黄暗黑,舌质淡白,白苔密布,根部苔淡黄厚腻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恶寒踡卧,肢体萎软,神靡,头晕,失寐,食欲大减,睾丸坠胀及腹,常感凉麻疼痛,小便浑浊频数。切诊:脉象沉微细。
前列腺炎肾阳衰弱阴寒内盛阳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