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女婴,腹痛肢寒,大便色青,痉搐作吐,经常发热,面色皖白,舌苔薄白,纹暗不明,病因先天不足,生时感寒伤胃,病机胃土化源不足,脏腑失养,木亢风生,证型脏寒
盘肠内吊脏寒肝脾惊风
查看详情 →
65岁男性,主诉全身疲乏无力,肢节酸困,不愿活动,懒于言语,胃纳欠佳,小便清长,大便略溏。神情呆钝,少情没绪,面色苍黄,舌淡苔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少阴病,辨证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。病因病机为素体阳虚感受风寒表邪。
少阴病风寒表邪阳虚神疲乏力
查看详情 →
9岁男童,发热恶寒,恶心欲呕,小便黄赤,面目俱黄。舌苔黄腻,脉弦数。既往有肝炎密切接触史。体征示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,肝大肋缘下1cm,有轻度压痛。中医辨证为阳黄,湿热交蒸,胆汁外溢。病程十余日,黄色鲜明,属积热实证。湿热熏蒸,胃浊上逆,膀胱气化不利,肝胆热盛。
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交蒸胆汁外溢肝胆郁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女性,主诉发烧、肚腹撑胀、呕吐伴阵发性腹痛,病程半月加重。既往有下肢浮肿病史。体格检查见极度消瘦,面色苍白,腹胀严重,压痛反跳痛明显,两下肢轻度浮肿。辨证为太阴虚寒证而兼土燥,病位在中焦脾胃,病因素体气血不足,脾阳不振,寒湿阻滞,气机不利,胃气上逆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腹满呕吐太阴虚寒土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1岁。主诉上腹冷痛1年,加重1月。舌质偏澹,舌苔薄白,脉细弦。上腹下脘附近轻度压痛,胃部稍有振水声。病属胃脘痛,喜温喜按,饮食减少,空腹餐前疼痛,得食稍可缓解,食后又觉脘痛,喜暖,喜按,上腹觉冷,背恶寒,饮食均需热,饮水不多。中虚胃寒,寒凝气滞,久痛入络,饮停中脘。
慢性胃炎中虚胃寒寒凝气滞饮停中脘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男性,主诉泻下脓血便2周余。中医诊断痢疾,辨证少阴虚寒证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脓血便、血多脓少、每日3~4次,腹痛绵绵喜温按,小便不利。切诊未提及。病程2周余。
泻下脓血少阴虚寒脾肾阳虚气不摄血
查看详情 →
王某,女,经行腹痛,腰酸,畏寒,苔光,脉弦。中医病名:痛经。证型:寒凝血瘀。病因病机:寒凝血瘀。望诊:苔光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经行腹痛,腰酸,畏寒。切诊:脉弦。
经行腹痛寒凝血瘀
查看详情 →
3岁10个月男童,发热、咳嗽3天,发热中低热为主,咳嗽有痰,流浊涕,纳食差,大便2天未行,舌质红,苔黄厚,指纹紫滞。急性热病容,咽充血,扁桃体Ⅱ度肿大。中医诊断为感冒(风温夹滞证)。病机为外感风温,肺气失宣,兼有食积。舌红苔黄厚,指纹紫滞,提示热象明显。
风温夹滞证肺气失宣食滞邪热上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男性。主诉胃脘部疼痛,进行性消瘦。病程较长,胃癌根治术后。中医病名胃积,证型脾胃虚寒。舌澹胖,苔白,脉沉细。症状包括乏力,胃脘部不适,得温则舒,纳差。病机为脾阳不健,湿浊内生,寒瘀互结。
胃积脾胃虚寒舌澹苔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三十余岁,眩晕每日三五次,醒时亦感不快,晕时先恶心,身上出汗,吐痰。面色惨淡,精神疲倦。脉象四至平和。病机为中气不足,致痰停中州。病因属中气不足,寒痰停滞。舌象未提及,声音气味未提及,病史未详述。脉象平和。
眩晕中气不足寒痰停滞
查看详情 →
肝炎后肝硬化腹水 腹胀满 尿少 大便溏薄 不欲食 脾大 巩膜黄染 脉沉弦 舌澹紫 苔腻 脾虚气滞水蓄 湿阻气滞 肝功能异常 血浆总蛋白低 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总胆红素高 谷丙、谷草转氨酶高
肝硬化腹水脾虚气滞湿热中阻舌苔白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54岁。左侧偏头痛两月余。痛处胀闷,头晕,舌淡,脉细。症属少阳风寒证。面色正常,舌淡,脉细。问诊提示病程两个月,因吹风诱发。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,侵袭少阳经脉,导致气血瘀滞,经脉阻塞。
少阳风寒证偏头痛气血不和头部沉闷
查看详情 →
男,27岁。双下肢间歇性跛行,左足破溃、坏死2年,加重2个月。左足发凉、怕冷,行走20m则有间歇性跛行,左姆趾皮色紫红,足趾溃破变黑坏死,夜间痛剧,抱足而坐,双下肢皮肤散在色素沉着。左足残端及足跟皮色发绀、变黑,剧痛,夜不得寐,纳少。舌质红,苔白,脉弦。舌质澹,苔白,脉缓。病程长,寒湿之邪客于经脉,气血凝滞,营卫失和,脉络痹阻,湿热下注肢端,热盛肉腐,骨枯髓涸。
脱疽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瘀阻
查看详情 →
2岁女性患者,长期腹泻,发热不退,身热39.5℃,四末冷,无汗,溏便黄臭带馊气,小便黄短,渴不多饮,不思食,精神萎靡,夜烦不宁,舌黄欠润,指纹紫红。诊断为败血症。病程较长,病情复杂,脾虚阴火证,表现为虚寒与虚热并见。
虚寒证脾虚阴火脾胃气虚泄泻不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6岁,男性,主诉腰骶部疼痛,畏寒喜暖,伴晨僵。病程1年,外感后症状加重。腰骶部疼痛,痛连颈项,腰直僵硬,弯腰、后仰受限。畏寒肢冷,四肢乏力。面色无华,舌淡苔白,脉沉细弦。诊断为腰痹,证属肾虚督寒证。病因病机为肾阳虚衰,督脉失温,寒湿阻络。
肾虚督寒证腰痹畏寒肢冷晨僵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,女性,分娩后两日出现发热恶寒、头身疼痛、腰酸背楚、口干不欲饮、无汗,舌淡,苔白,脉浮。证属新产血虚外感。面色苍白,舌淡,苔白,脉浮。症状包括发热恶寒、头身疼痛、腰酸背楚、口干不欲饮、无汗。脉浮。
产后血虚外感风寒口干无汗温药过用
查看详情 →
女性患者 咳嗽 2月 夜间不宁 呛咳 痰少 胸痛 小便失禁 脉沉滑而弱 舌尖红无苔 肺阴不足 肺气失宣 面色萎黄 舌澹暗无苔 脉沉迟微弱 舌澹胀苔薄白 脉沉细弱 舌澹苔薄白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
肺阴不足中气下陷脾胃虚弱湿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,质稀,夹不消化食物,食后即泻,饮食稍凉即泻,腹胀乏力,口干欲饮。病程3个月。中医诊断为泄泻,证型为上热下寒型。望诊见舌红,闻诊无特殊描述,问诊提示口干欲饮,切诊未明确描述脉象。
泄泻肾阳虚上热下寒
查看详情 →
女,62岁,夜寐差3年余。主症为入睡困难、易醒,睡眠时间3~4小时不等。伴口干稍苦,大便偏稀,消瘦,四肢、前胸畏寒。舌黯、苔白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为不寐,辨证为脾肾虚寒证。病机为脾肾阳虚,运化失常,清浊不分,胃不和则卧不安。
失眠脾肾阳虚舌黯苔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,女,32岁,主诉遍体疼痛,形寒恶风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痹证,证型痛痹、气阳两虚、寒湿入络。病因病机寒气所胜、风寒湿留恋络道、气阳两虚。望诊舌苔薄腻、质紫红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形寒怯冷、腰痛神疲、转侧不利、咳嗽、咽喉红肿、头痛胸闷、腰骨酸痛、头晕、胸胁痞闷、脘腹饱胀。切诊脉沉细、濡数、濡细。
痛痹气阳两虚寒湿入络中焦不运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