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63岁,女性,主诉右胁肋持续性疼痛20余天。右侧3~7肋疼痛,咳嗽呼吸、走坐转侧加重,牵引腰背作痛。面色红润,舌体少苔,舌质微红,脉弦紧。中医诊断胁肋痛,病机属肝气郁结,胁络失和。体征见辗转呻吟,烦躁不安,头昏,耳鸣喉干。
胁肋痛肝气郁结瘀血停滞肝胆失调
查看详情 →
女,49岁,月经过多,病程数年,加重3年。月经周期不准,出血量多,色深有血块,舌澹苔薄,脉沉弱细。既往有贫血史,曾行刮宫术,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增厚。厥阴经、太阴经、阳明经异常,辨证属脾虚,病在太阴经、厥阴经。
月经过多脾虚肝经失调厥阴经异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8岁,女性。主诉头晕目眩1年余,加重3天,伴眼前发黑、视物昏花、不能抬头,抬头则外物旋转、人欲倒地,平卧闭目可缓解。伴随症状包括心烦口苦、失眠、焦虑、善太息、耳闭如气堵塞、腰膝酸软、面色无华、月经紊乱。舌红苔薄少津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眩晕(肝肾阴亏)。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,精血不足,脑髓失养,心肾不交,肝胆失于疏泄。
眩晕肝肾不足血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女性。主诉双下肢痿瘫5个月。中医诊断痿证,证型风邪犯肺型。体征见面色无华,舌质淡红,苔薄黄,脉细数。神志清楚,形体瘦削,双下肢呈松弛性瘫痪,腱反射减弱,腹壁反射消失。症状包括呛咳,双上肢活动不利,全身肌肉萎缩。病程5个月,初起呛咳无痰,寒战低热,口渴,后渐发展为双下肢无力至瘫痪。
痿证风邪犯肺肺津伤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3岁男童,全身无力,活动行走困难7个月,不能独立上台阶,站立不能蹲下,蹲后不能站起,行走不能持久,经常跌倒,翻身困难。面色潮红,皮肤干燥,肢体动作不灵活,肩部肌肉萎缩呈鸟翼状,臀部肌肉假性肥大,膝腱反射左侧略可引出,右侧消失。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,辨证为气血两虚,湿热阻络。
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气血两虚湿热阻络肩部肌肉萎缩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8岁。阴囊烘热,睾丸胀痛2周。阴囊肿热,睾丸胀痛,拒不可按,体温38.6℃,溺黄,便秘。舌质红,苔黄腻。脉弦数。中医诊断湿热疝,病机为湿热下注,郁结于任脉和厥阴经脉。
急性睾丸炎湿热下注睾丸胀痛阴囊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7岁,男性。主诉周身酸软无力,两小腿以下至足麻木无力,走路如踩弹簧。病程自7月8日起,持续约20天。中医病名为痿躄证,证型为内热兼气血双虚。舌象淡,苔白,脉细数。
痿躄证内热气血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女性。主诉双下膝部每逢秋冬隐痛,近半年加重,伴红肿发热、活动僵硬。胃纳尚可,睡眠欠佳,大便干,小便黄。舌苔薄黄,脉细弦数。辨证为风寒阻络,郁久化热。
腰腿痛风寒阻络膝关节痛热毒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女性,经行六十天淋漓不断,经色澹红质稀,伴腹痛、头晕心悸、气短懒言、周身无力、食纳不佳、有时恶心。舌光滑无苔,脉细弱。诊断为崩漏,辨证为气虚不能统摄,冲任不守,血海不固。
崩漏气虚脾肾阳虚统摄无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0岁。主要症状为小溲不通、少腹痛。病程为二日。中医病名为癃闭,证型为上盛下虚。病因病机为膻中之气不下行,暴病属热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提及小便不通、少腹胀痛。切诊脉象为寸关盛,尺细。
癃闭上盛下虚少腹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0岁,男性。主诉左下肢剧烈疼痛5年。病程长,夜间发作明显。舌质澹红、苔薄白。右脉缓和,左关脉弦涩。中医诊断痛痹。证型肝郁气滞,脉络不通。望诊面色忧郁。舌象澹红、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提及夜间疼痛及病史。切诊右脉缓和,左关脉弦涩。
痛痹肝郁气滞脉络不通肝气不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0岁,男性。主诉睾丸疼痛近40年,加重1个月。病程长,劳累受寒后加重。中医诊断疝气,证型寒湿凝滞。舌象舌尖红,苔白,脉弦滑。病因病机为寒湿侵袭,闭阻任脉及肝经。
疝气寒湿凝滞任脉闭阻肝经瘀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7岁,男性。主诉双下肢麻木乏力,站立、行走不能。病程三个月。中医病名多发性神经炎后遗症。证型未明确。病因病机未明确。舌质红,苔薄,脉细数。双下肢肌力Ⅲ级,肌张力正常,膝、腱反射减弱,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萎缩。
多发性神经炎下肢痿软肾虚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1岁,男性。耳内风鸣,眩晕。病程3年。中医病名耳鸣,证型髓海不足,宗脉空虚,风邪所袭,肝肾两亏,风邪袭于少阳宗脉,少阳气火渐降,风邪渐清,肝肾不足,精气不能上济于耳。舌质澹红,脉弦,太冲、太溪脉大小相彷,脉濡细,舌苔薄滑,质澹嫩。耳窍风鸣,眩晕,头昏作胀,记忆力减退。脉弦、濡细。
髓海不足肝肾两亏风邪所袭精气不能上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9岁,男性。主诉热淋1周。病史中提及3年前曾患小便不利,近1周出现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尿道灼热、小腹胀痛、发热、咽痛、口干喜饮、尿赤、便秘、心烦、夜不得寐、腰酸困。舌质红、苔黄腻,脉弦滑稍数。诊断为淋证(热淋),辨证为下焦湿热,外邪乘之。
热淋下焦湿浊肾虚肝肾失调
查看详情 →
女,26岁,左膝内痛,不活动时不痛,行走时痛,病程1天。属经筋病,病在膝关节。左膝内侧异常感,曲泉前缘缝匠肌、髌韧带内侧异常,局部酸痛感,脉象未提及。
经筋病膝关节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2岁,男性。主诉眩晕、头痛10余年,加重半年。眩晕、头胀痛、视物不清、胸闷心悸、性躁易怒、耳鸣重听、腰痛膝软、行路不稳。体态体丰神呆,面色潮红,语声高昂,舌质赤,苔白干,脉弦数,两尺弱,下肢浮肿,血压190/100mmHg。诊断眩晕证(高血压),证属肝阳上亢型。病因为情志不遂,肝气郁结,气郁化火,伤阴耗精,水不涵木,导致肝阳上亢。
高血压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风阳上扰
查看详情 →
76岁男性,右侧肢体活动不利,言语不清25年,加重1月。神清,精神欠振,言语不清,纳可,夜寐安,双耳听觉差,软腭运动差,咽反射减弱,左侧肌张力增高,上肢屈曲,左侧肌力3级,左侧膝腱反射活跃,定向障碍,理解力、记忆力下降,小便失禁。舌红苔黄腻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中风(中经络),属气虚痰阻之证。
中风气虚痰阻肌力下降
查看详情 →
男,55岁,右侧面部及上下肢麻木,病程70余天。中风后遗症,肝肾亏虚、痰瘀阻络证。舌澹暗,苔黄厚,脉微弦涩。过食膏粱厚味,痰瘀阻络,水不涵木,阴血不足,血虚生风。
中风后遗症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血虚生风
查看详情 →
男,52岁,双下肢不能活动14天,发病原因车祸导致臀部和两腿剧烈疼痛。面色晦暗、无光泽,舌质红,舌苔薄白,脉弦紧。局部检查见大腿前面有瘀血斑,屈伸膝关节时剧痛,腰部两侧关元俞穴处、胯部两侧肌腱、大腿前面和外侧肌肉青紫肿胀、僵硬压痛。中医辨证为外伤经筋,瘀血停留。
软组织损伤瘀血停留外伤经筋筋脉拘急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