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子仁

患者自夏迄今时时烘热烦悗,热则汗出如雨,动则惕然而惊,或为掣痛、抽搐,内及肝胆、心脑,胃痛常发,吞吐不便,厥浊宣泄后胀势可衰。脉濡细,属六阴。子夜后汗出衣濡,右半身肌肤麻木,如风状。阳分汗出为甚,阴分汗出较衰,不烦则汗不出,不寐则多汗。太冲脉衰少之年,汛停四月,舌苔浊腻,腑气三日未行。中医病名属自汗,证型属肝郁气滞、阴虚阳浮,病因病机为冲任脉衰、阴阳失调、气血不和、肝郁化火。望诊见舌苔浊腻,闻诊未提,问诊见烘热、烦悗、惊惕、抽搐、胃痛、吞吐不利、汗出、经停,切诊见脉濡细。
自汗肝郁心肾不交冲任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口角歪斜,右目及右耳根痛,右颊浮肿。内热生风及痰。面色无明显描述,舌象未提及,声音无描述,气味无描述。症状包括口角歪斜、右目痛、右耳根痛、右颊浮肿。脉象未提及。中医病名属中风类,证型属内热生风及痰,病因病机为内热生风及痰。
口角歪斜右目痛右耳根痛右颊浮肿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女,52岁。胸憋、气紧,胸闷。胸痹。心气阴虚兼血瘀。面色淡,舌澹苔白,脉结代。
胸痹心气阴虚血瘀心悸
查看详情 →
70岁男性,胸痛伴胸闷、心内烧热、口苦咽干、喜冷饮、手足心汗出,病程未明确。舌质红、苔薄白,舌下瘀点多,脉数大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型属少阴阴虚,阴维无贮,痰气痹塞上焦。主诉为胸闷怔忡,病因为家事烦劳诱发。
胸痹肾阴虚痰气痹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女性。主诉梦多、烦躁焦虑、潮热汗出、五心烦热、腰酸困、易疲劳、纳食欠佳、四肢拘胀、双下肢轻度浮肿、失眠、头晕加重、腰部酸胀。中医诊断为肾阴亏虚,阴阳失调。望诊见面色略潮红,舌红少苔。闻诊无特殊。问诊见情绪急躁,病程较长。切诊见脉细数。
肾阴虚阴阳失调烦躁焦虑失眠
查看详情 →
女,47岁,胸闷痛,伴后背放射痛、头晕、气短、倦怠乏力、纳呆、睡眠差,病程未明确。胸痹,气阴两虚兼血瘀,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,血行不畅。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,脉细涩。
胸痹气阴两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男61岁,主诉夜寐不酣、多梦纷纭、肢惕、头目欠清、耳中鸣响、食欲不振、大便先硬后溏。中医病名属失眠、眩晕,证型为肝肾阴虚、心脾两虚,病因病机为政务劳神、心气失养、脑海欠静。望诊未提,闻诊未提,问诊见夜寐不酣、多梦、食欲不振、大便异常,切诊见脉来曾见歇止及数疾,后转为濡弦、濡缓。
心气失养肾精亏虚脾虚湿阻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2岁,主诉大便干结5年,常服养阴润肠药。大便仍干结,小腹不适,睡眠不实,易惊醒。舌正无苔,脉右沉细涩,左沉弦细微数。中医诊断为虚秘,病机为肠液不足,转输力弱。舌象正无苔,脉象右沉细涩,左沉弦细微数。病程5年,无明显外感或内伤七情记载。
便秘成球状脾肾两虚津液不足运化力弱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3岁半,失音20余日。高热,头痛,抽搐,昏迷。面红气粗,烦躁不安,腹胀纳差,口中气臭,便干溺黄,舌质红、苔厚腻,脉象细数。温毒未尽,灼伤肺阴,肺气不宣。
失语肺热肝热肺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岁,主诉易感冒,突发昏厥,大汗淋漓,片刻苏醒,面色少华,精神不振,纳少。中医诊断心气不足,大汗伤阳,脾运不健,生化乏源。面色少华,舌澹苔灰白腻,脉搏不整。
心肌炎心气不足脾肾阳虚汗出淋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病程多日。痹痛,脉中筋急。热入阴分血中,下焦为甚。热入下焦血分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。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。病史有痹痛,脉象为脉中筋急。中医病名为痹证,证型为热入血分,病因病机为热入阴分血中,下焦为甚。
痹痛下焦血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2岁,女性,主诉阵发性胸闷、胸痛伴气短、乏力3年余,加重7天。胸痛牵及左肩臂,伴胸闷、憋气、心悸、神倦乏力、多汗、少语懒言、面色皖白、睡眠欠佳、多梦。舌暗红,边有齿痕,舌下络脉轻度瘀滞,苔薄白,脉弦细弱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型属心气不足、血络阻滞,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、劳役过度、心气耗伤、血瘀脉络。
胸痹心气不足血瘀痰浊
查看详情 →
37岁女性,主诉头发突然大片脱落,伴头晕、乏力、眠差、闭经半年,病程半年。中医诊断为肾阴不足,血虚血燥。舌红苔薄黄,脉弦细无力。既往闭经半年,大便偏干,小便微黄。
肾阴不足血虚血燥脱发月经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1岁,女性。主诉低热3月余。主要症状为人工流产术后低热,体温37℃~37.2℃,伴肢倦乏力,气短懒言,睡眠较差。舌质澹红,苔稍黄腻,脉沉细无力。中医诊断为气虚发热,辨证为气虚发热。二诊时体温正常,仍有失眠,舌质红,苔薄白,脉弦细,辨证为心肝阴虚,心神失养,内热干扰。
低热气虚发热失眠心肝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男性。主诉为头疼头晕、心悸气短、胸闷憋气、左心前区疼痛、喜太息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心痛,证型为阴虚阳亢,气郁血脉失畅。舌象淡红苔薄白,脉象六脉沉弦细。双颧红赤,入睡困难,不思饮食,大便难下。
心痛阴虚阳亢气郁血虚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女性。主诉包括病毒性心肌炎、胸背闷痛、呼吸困难、心动悸、头晕、失眠、喉间灼热。舌质红,脉细弱。病程反复,病情变化中出现胸闷背痛、心悸、失眠等症状,舌边稍有齿痕,脉仍细弱。
病毒性心肌炎心阳不足心悸胸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女性。反复心悸2年,加重伴胸闷7天。心悸,证属气阴两虚,气滞血瘀证。舌胖质淡,边有齿痕,苔薄白。脉细结代。心律不齐,早搏17次/分。病因病机为气虚不能鼓动血行致心血瘀阻,心脉不畅,心失所养则心悸不安。
心悸气阴两虚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2岁,女性。主诉双目视力障碍,病程半年。中医病名为青盲,证型为风火燔灼、肝肾耗损。病因病机为风火燔灼,神明受扰,肝肾耗损,目失濡养。望诊双目外观正常,眼底视乳头色泽苍白,边界模糊,血管变细,黄斑光反射消失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头昏、全身颤抖、健忘、神志欠清。切诊脉象细弦。
青盲肝风内动肝阴虚亏风火上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5岁。主诉精神病持续多年,情志不遂后旧恙复发,表现为无端啼笑、喃喃独语、幻视幻听、恐惧狂妄、通宵不寐、肩背酸痛、口渴喜饮、大便欠畅。中医诊断为狂证,证型为痰火上扰,病机为肝郁化火。望诊见脸红目赤,舌质绛,苔黄厚腻。闻诊未明确描述。问诊见精神抑郁、遇事抑郁不舒。切诊脉滑有力。
狂证痰火上扰肝郁化火舌质绛
查看详情 →
女,24岁。不寐反复3年,易醒,思虑多,时头痛,吹风及打电话后加重。纳食可,疲乏,活动后心悸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滑。证属心脾两虚。
不寐易醒心脾两虚思虑多头痛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