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岁男性,荨麻疹,病程自5岁首次发病,复发于2008年12月15日,症状包括发热恶寒、疹块色白、瘙痒微热、疹块由小变大,最大者大如碗口,全身多处泛发风隐疹团,肌肤微热,奇痒难忍,每晚加重,伴有轻微发热恶寒、头痛无汗、口渴心烦。舌澹红苔白滑,脉浮滑无力。中医诊断为风隐疹,证属外有风寒,内有郁热,兼表湿诱发。
风隐疹风寒郁表郁热不宣表湿诱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4岁,男性。主诉心前区发作性隐痛不适半年余,近1个月胸闷、气短明显。胸中胀闷而气短,动则心悸气紧。精神不佳,面色淡暗无华,舌质淡暗,舌苔白,脉虚无力而时结,两踝微肿。中医诊断胸痹,证属心肺气虚夹瘀血湿滞。
心肺气虚瘀血湿滞胸痹心悸气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痛经、失眠、不孕。月经周期27-30天,经期8天,经量中等,痛经严重,伴恶心、呕吐、腰痛、头痛、尿频、便秘。面色欠佳,轻度贫血,舌暗红,苔白少津,脉细弱。腹部检查心下痞软,腹直肌轻度紧张,两侧脐旁抵抗压痛。子宫如鸡蛋大,卵巢大小正常,直肠陷窝有硬结。
痛经失眠不孕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男,45岁,腰腿痛,周身关节痛,四肢酸重,四肢麻木,手足凉,抽筋,屈伸不利,面色苍白,动则气短,语声低微,精神不振,体质营养欠佳。寒湿闭阻经络,筋脉失荣。面色苍白,舌淡,脉沉细。
寒湿痹证经络闭阻血虚阳虚
查看详情 →
65岁男性,右侧肢体活动不利、麻木3月余,伴右肩疼痛、右前臂及手腕肿胀12天。舌质淡暗,苔白腻,脉弦滑。右侧鼻唇沟变浅,伸舌右偏,左上肌力Ⅱ级,左下肢肌力Ⅳ级,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。中医诊断中风、痹证,辨证风痰瘀阻证。
中风痹证风痰瘀阻肩痛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54岁,大便秘结,干燥如粟,病程3年余。口干不欲饮,心悸,头晕目眩,脘痞勒闷,气上冲,夜间明显,泛泛欲吐,小便不畅。体质肥胖,面色晄白,舌质淡体胖大,苔水滑,脉沉缓无力。证型为心脾阳虚,水气上乘阳位,水气不化,津液不行,肠道失濡。
大便秘结心脾阳虚水气不化津液不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7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头痛、项强、颈胀、目胀痛、视力减退、呕吐、两下肢行动不便。病程自1967年5月初起,反复发作。中医病名为颅底蛛网膜炎,病因病机为重感寒湿,阳气为阴邪所遏,脉络痹阻,气血运行不畅。望诊见舌苔澹白腻,闻诊无特殊描述,问诊见怕冷、心慌、眩晕、少寐、胃纳不香,切诊见脉沉细伏。
头痛项强颈胀目胀痛
查看详情 →
女,40岁,项背持续酸沉掣痛10余日,活动受限,右上肢酸痛延及肩背腰部,疼痛朝重暮轻。颈肌筋膜综合征。属病邪(风偏胜)入络,气血留滞。面色正常,舌质澹红,苔稍黄,脉沉细。项背胀痛,前屈后仰、左右侧屈活动受限,转动则疼剧。脉沉细。
颈项僵痛风寒入络气血阻滞舌苔稍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6岁,女性。主诉心慌、气短,劳累及剧烈活动后加重,心烦,早搏频繁,全身疲乏无力,眠差、入睡难。舌光少苔,脉结代。中医诊断证属心阴虚,心血不足,心失所养。
心慌气短心烦早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5岁,男性。主诉咳嗽气喘,咯痰反复10年,加重伴胸胀痛1月。病史有支气管哮喘,发作无规律。症状包括咳嗽气喘昼重夜轻,咯痰色白质黏,胸胀痛放射至肩背、前臂,胸脘胀满,心慌纳逊。舌质澹紫,苔薄白腻,脉细弦滑。右肺可闻及哮鸣音。X线示左肺门圆球形影,肺纹理消失,少量积液,气胸压缩50%~60%。中医病名气胸,证型痰阻气痹,肺脾两虚。病因病机为痰浊内壅,气结于胸。
气胸痰浊内壅肺脾两虚气结于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5岁,女性。主诉产后三月,头晕气怯神疲,心悸善惊,汗多黏冷,恶风畏寒,脘腹痞闷,胃纳不思,心烦渴饮,小便热赤。舌质澹红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产后暑热,病机为产虚气血未复,伤暑邪致气阴大伤,阴不敛阳,湿困脾土。望诊见舌质澹红,闻诊未提,问诊见症状及病史,切诊脉细弱。
产后气血虚暑热伤津湿困脾土气阴两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成年,性别男。主诉吉兰-巴雷综合征,症状为四肢麻胀不舒,尤以足掌为甚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吉兰-巴雷综合征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未明确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示四肢麻胀不舒,病史提示吉兰-巴雷综合征。切诊脉象濡弦。
吉兰巴雷综合征麻胀不适营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
女,40岁。腹部胀满,尿少,持续2个月。乙肝后肝硬化8年。腹胀膨隆,腹大如箕,呼吸、饮食均受累,面色晦黯,四肢不温,尿少,便溏而量少。舌质黯红,苔薄白。脉细弦。中医诊断臌胀,证型气血壅滞,三焦闭阻,阳虚水停。
臌胀气血壅滞三焦闭阻阳虚水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偶受风寒,出现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脉浮。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恶风、自汗、脉浮、两太阳穴痛。外感风寒。
风寒太阳穴痛脉浮自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4岁,女性。月经失调,闭经,性欲减退,恶寒,全身无力,嗜睡,记忆力差,感情澹漠,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,怕冷、汗多,腰背疼痛,全身肌肉关节酸痛,面部及双手肿胀,体重增加,毛发脱落,眉毛稀疏,心悸,心前区隐痛,胸闷,脉率缓慢,血压偏高,纳呆,腹胀、便溏,小便量少,基础代谢低于正常。冲任耗损,营血亏乏,脾肾阳气衰微。面色萎黄,舌淡胖有齿痕,脉沉迟。
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冲任耗损营血亏乏脾肾阳气衰微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5岁,女性。主诉腰痛10余年,加重2月余。病史示腰酸腰痛、乏力身困、下肢酸软无力、夜间失眠、夜尿频多、大便稀溏。舌质澹红,苔薄,脉沉滑。中医诊断腰痛,证属脾肾两虚,血行瘀滞。
腰痛脾肾两虚血行瘀滞肾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46岁,寒热往来,烦躁,自汗,咳嗽,痰薄白如涎,胸胁隐痛,胃呆,便闭,夜寐不宁,气短,神疲乏力,口干,夜间咳嗽,痰薄白如沫。舌质澹红,脉软弱无力,细软无力,软缓弱,软缓。病程未明。中医病名:神经衰弱。证型:阳虚气弱。病因病机:劳倦伤脾。望诊:舌质澹红。闻诊:无特殊描述。问诊:症状包括寒热、烦躁、自汗、咳嗽、胸胁隐痛、胃呆、便闭、夜寐不宁、气短、神疲乏力、口干。切诊:脉软弱无力,细软无力,软缓弱,软缓。
神经衰弱劳倦伤脾阳虚气弱夜寐不宁
查看详情 →
男,47岁,主诉体弱无力,动则气喘,秋夜受风后两腿麻木,继而痿坐不起。中医病名痿证,证型内虚兼风。脉象浮濡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有体弱及受风史,脉象浮濡。
痿证风邪入络体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1岁,女性。主诉房颤频繁发作,心悸不宁,胸闷隐痛,头昏目眩,头痛牙痛,颈强不和,两目干涩,易汗,下肢不温。舌质澹紫,苔薄,脉细弦滑,三五不调。中医诊断心肾两虚,阴阳失调,心营不畅,心神失养。病机为心肾亏虚,阴阳失调。
房颤心肾两虚阴阳失调心营不畅
查看详情 →
27岁女性,月经延期45~50天,经前乳房胀痛、胸闷,畏寒下腹胀痛,睡眠差,食欲不振,精神疲倦,经量少色暗红,病程3年,婚后未孕。面色萎黄,舌质淡,苔白薄,脉沉细。中医辨证为气血虚寒,血寒有余。
月经延期气血虚寒血寒有余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