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67岁,男性。右上腹肿块,肝硬化,脾肿大,门脉高压,白内障史,目煳目痛,头晕,眠差,口干苦,尿频。舌质偏暗,脉小弦。肝脉瘀阻,脾肾不足。
肝癌肝脉瘀阻脾肾不足口干苦
查看详情 →
女,60岁,右胁胀痛、腹部膨隆,病程较长。原发性肝癌。右胁腹胀痛,纳差,神疲乏力,消瘦,尿黄,腹形膨隆,按之如囊裹水,右中腹可触及质硬肿大的肝脏,双下肢浮肿。舌质暗,苔薄腻,脉沉弦。肝气郁结,邪毒与气血搏结,正气受损。
原发性肝癌肝气郁结正气亏虚邪毒入侵
查看详情 →
58岁男性,腹胀,右肋下不适,肝右叶占位性病变,舌暗红夹瘀斑,薄黄苔,脉弦细,证型为肝郁气滞,瘀血内阻。
原发性肝癌肝郁气滞瘀血内阻肝区痛
查看详情 →
男,36岁,肝癌介入治疗后黄疸。直接胆红素97μmol/L,间接胆红素88.1μmol/L,谷丙转氨酶78单位/升,谷草转氨酶126单位/升,y-谷氨酰转肽酶264单位/升,碱性磷酸酶257单位/升。舌暗紫,苔白黄,脉滑细。湿热证。
肝癌术后黄疸肝功能异常湿热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8岁。面色㿠白,神倦,纳差,口粘,轻度恶心,肝区疼痛,舌麻,目胀。舌暗红,苔黄白腻,脉弦细滑。中医诊断为肝硬化,原发性肝癌术后。证型为温热淤毒、肝胆郁滞,后转为肝郁脾虚、毒热内蕴。病程长,有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,术后出现AFP异常,存在肝内占位病变。
肝癌肝硬化肝胆郁滞肝郁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男性。右胁不舒,扪之有痞块。肝大3.5厘米,胆固醇9.0毫摩尔/升,甘油三酯3.62毫摩尔/升。形体壮硕,脉弦滑有力,舌苔黄腻。中医诊断症瘕,病机为脾虚湿聚。病因多食甘肥,缺乏运动。
脂肪肝脾虚湿聚形体壮硕舌苔黄腻
查看详情 →
郭某,39岁,男。肝区胀痛不适,口干口苦,食欲不振,大便秘结,小便黄,形体消瘦。肝肋下7cm,质硬,推之不移。舌质紫暗,舌苔微黄,脉弦滑。中医诊断胁痛,证型为痰热瘀滞型。病机为湿热蕴结、气滞血瘀。舌质紫暗,舌苔微黄,脉弦滑。
原发性肝癌痰热瘀滞气滞血瘀湿热蕴结
查看详情 →
55岁男性,肝癌,病程6年,胁肋胀痛,乏力,消瘦,面色晦暗,舌质紫暗,舌苔薄白,脉弦细。肝气郁结,瘀血内阻,痰热互结。
肝癌肝气郁结血瘀热盛
查看详情 →
52岁男性,主诉肝癌确诊3月余。肝癌术后,中医诊为肝积,辨证湿热内盛、痰瘀毒聚。舌暗红、苔黄腻,脉弦关部数。胁肋部刺痛,上腹部及胃脘部疼痛,口苦口干,夜间肝区疼痛。舌红光少苔,脉弦。
肝癌湿热内盛血瘀肝阴耗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男性,右上腹肝区隐痛,纳差,精神疲乏,四肢倦怠,大便微溏,每日3~4次。面色澹黄,虚浮,舌胖嫩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缓濡。辨证为肝病传脾,脾虚湿困。病毒性乙型肝炎史2年。
病毒性肝炎肝病传脾脾虚湿困肝脾同治
查看详情 →
38岁男,头痛、肝区不适,肝区隐痛,两肩背部痛,脘腹饱胀感,舌质略红,苔白,脉稍弦,舌上白苔如撒薄粉,脉沉细模煳,脉缓细,肝占位性病变,肝硬化,肝癌不排除
肝硬化肝区疼痛腹胀食欲增
查看详情 →
男,41岁,面色黧黑,形体消瘦,腹大如鼓,青筋暴露,两胁下痛如针刺,痛处不移,胁下痞块质硬,颈部、胸部有蜘蛛痣,肝掌明显,下肢轻度浮肿,神倦乏力,头晕,不欲食,小便短少色黄,大便稀。舌紫边有淤点,苔薄黄,脉沉涩。肝硬化腹水,可疑肝癌。湿邪久羁,气滞血淤,水湿停聚。
肝癌可疑肝硬化腹水气滞血淤水湿停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1岁,男性。神疲乏力,进食欠佳,口澹无味,上腹部胀痛不适,口干咽燥,大便干结。舌红,边有瘀点,苔薄,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肝气犯胃,气阴亏虚,瘀毒互结。
肝癌肺癌鼻咽癌气阴亏虚
查看详情 →
刘某,女,46岁。阵发性心悸伴汗出5年,加重月余。高血压病5年,冠心病,阵发性心动过速。舌暗红,苔干黄腻。脉沉弦数。肝郁气滞化火。肝郁化火兼有血瘀。湿热蕴蒸、走窜经络。肝郁血滞,痰火郁闭。面晦、唇发绀、舌暗红。脉沉弦数。
心悸汗出高血压冠心病肝郁化火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3岁。主诉肝癌术后7年,腹胀如鼓。诊断为肝实质弥漫性病变,多发结节,肝癌,门静脉栓塞形成,腹水,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。神疲弱,面晦黯,气息弱,舌淡,脉浮散数疾,120次/分。病因因于长期忧郁、郁怒。腹胀大如瓮不得卧寐,不能食,中气渐运,胃气、肾气渐复。胸腹水,腹大如瓮,脐凸胸平,广泛转移多个,最大3cm,六脉浮散,急。
肝癌术后腹水正虚邪盛胃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2岁。胁痛三月。乙肝病史,肝癌术后。面色不华,形体消瘦,语声不振,夜寐不安,纳呆。舌质红,苔厚,脉弦。中医诊断胁痛病,证型气阴亏虚,正虚邪实证。
肝癌术后胁痛气阴亏虚正虚邪实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男,56岁。右上腹胀痛,食欲减退,乏力消瘦,腹胀,纳差,面色晦暗,大便稀溏,每日4~5次。舌质暗红、舌底脉络迂曲、苔白腻。脉弦细。肝癌伴肝硬化。脾虚不运、痰瘀互结。肝肋下4cm, 剑突下5cm, 质硬、边钝圆,有压痛。甲胎蛋白对流试验(+),甲胎蛋白定量试验>1000μg/L。B超及CT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(巨块型肝癌)。
肝癌伴肝硬化脾虚不运痰瘀互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3岁。面色不佳,面带倦容,下眼袋重,左太阳穴疼痛,舌质澹红,苔薄。脉象左脉浮弦小,右脉小浮弦。中医诊断为积聚(肝硬化),证属脾肾不足,湿热中阻。病史有慢性肝炎15年,母亲因肝硬化腹水病逝。实验室检查显示AFP升高,提示可能存在肝癌风险。
肝硬化脾肾不足湿热中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1952年出生,主诉右胁胀。中医病名属阳明少阳合病。证型为肺气虚、脾有湿饮、膀胱阴虚、肾精亏虚。病因病机为肺气虚不能主卫外,致脾湿饮不化,气血滞阻,阳明不能主降,三焦相火不及,君火旺,膀胱阴虚火旺,肾精亏虚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未提及。切诊未提及。舌象未提及。脉象未提及。
右胁胀肺气虚脾湿饮肾精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女性。主诉术后复查CA-125高于正常。症状包括肝区脐右疼痛、心慌气短、头昏耳鸣、口干、纳差。舌红隐紫、苔黄薄腻,脉弦细。诊断为肝肾亏虚,气阴两伤,癌毒内蕴、痰瘀互结。三诊时诊断为肝肾亏虚,湿热瘀毒互结。
卵巢癌肝肾亏虚气阴两伤癌毒内蕴
查看详情 →